摘要:"这回可把你们仨乐坏了吧?一下买仨房子,搁我们这儿可没听说过!"老王头摇着蒲扇,咧嘴笑道,一脸的不可思议。我和老马、老张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期待。抱团养老,我们早就想好了,只等着这一天。
【本故事部分情节虚构,请师友们理性阅读,切勿对号入座,感谢阅读,您的支持就是我继续创作的动力!】
"这回可把你们仨乐坏了吧?一下买仨房子,搁我们这儿可没听说过!"老王头摇着蒲扇,咧嘴笑道,一脸的不可思议。我和老马、老张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期待。抱团养老,我们早就想好了,只等着这一天。
那年,我们都快六十岁了,各自的孩子都在外地工作定居。常年分居两地的生活让我们渐渐感到一种无法言说的孤独。我叫李大明,退休前在本地一家纺织厂当车间主任,妻子比我早走了几年。老马名叫马建国,曾是我们厂的保卫科长,老婆在老家带孙子。老张叫张志刚,原本是厂里的电工,早些年离了婚,一直独居。我们三人算是同一个厂里摸爬滚打过来的老伙计,感情深厚。
那是一个夏天的午后,我们几个老家伙在厂区旁边的小公园下象棋。老马突然停下手中的棋子,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马路对面的一处工地。
"你们看,那边新盖的小区不错,听说再过两个月就交房了。"老马笑眯眯地说。
老张抬头看了一眼,摇摇头:"住那么高档的地方,退休金够花吗?"
"哎,不是这个意思。"老马放下棋子,神秘兮兮地压低了声音,"我是想说,咱仨要不要在同一个单元里各买一套?这样以后老了好有个照应。"
老张一拍大腿:"这个主意好!我那小儿子前两天还说要把我接到广州去呢,我可不想去,那边的饭都吃不惯。"
我心里一动,悄悄看了看新小区的广告牌。说心里话,自从老伴走后,我一个人住在那间老房子里,每天关上门就是一个人,说话的机会都少了,连说话的声音都变得沙哑。孩子们虽然常打电话,但远水解不了近渴,何况他们有自己的生活,总不能老围着我一个老头子转。
"买就买吧,咱们挑个好楼层,最好能在同一层,这样串门方便。"我一口答应下来。
老马乐呵呵地说:"那就这么定了,明天咱们就去售楼处看看!"
第二天一早,我们三个老头子就像约好似的,各自提着搪瓷茶缸,背着手,慢悠悠地向售楼处走去。路上,老张还唠叨个不停:"我跟我儿子说了这事,他还有点不乐意呢,说什么不安全,怕我们老人家住一起没人照顾。"
"孩子们总是担心这担心那的。"老马撇撇嘴,"我们又不是没自理能力的人,再说了,三个老头子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比一个人住安全多了。"
售楼小姐看到我们三个白发苍苍的老人一起来买房,先是愣了一下,随后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们挑了一个三楼的单元,分别买了301、302和303三套房子。老马买了最大的那套,说是留着给儿子一家过年时住。老张选了中间那套,说采光好。我则挑了稍小一点的那套,一个人住足够了。
"大爷们可真有意思,我还是第一次见到老年朋友这样抱团养老的。"售楼小姐笑着说。
"姑娘,现在的年轻人不都讲究个'共享经济'吗?我们这叫'共享晚年'!"老马幽默地回应道,逗得售楼小姐捂嘴直笑。
交完首付,我们每个人手里都攥着一张收据,心里既兴奋又忐忑。老马建议去附近的小饭馆吃顿便饭庆祝一下。那家饭馆叫"老街坊",门口挂着红灯笼,店里放着老歌,墙上贴着黄色的菜单,价格实惠,是我们这些退休老人常去的地方。
"来,为我们的'抱团养老'干一杯!"老马举起了茶杯,笑着说。
"这可是壮举啊,咱们这也算是开创了一种新模式了。"老张附和道。
我们干杯后,我突然有点犯愁:"房子是买了,可装修怎么办?我们都不懂这些。"
"这好办!"老马眼睛一亮,"我大儿子在建筑公司干活,前段时间正好回来了,我让他帮我们出出主意。咱们三个的装修不用太花哨,简简单单的,主要是安全实用。"
"还有门铃,要装那种声音大点的,我耳朵不好使。"老张补充道,他从口袋里掏出一小块红布,擦了擦老花镜。
"对了,我看咱们三家可以各安一道门,然后打个小门,这样串门方便,有事喊一声就能听到。"我提议道。
老马和老张都连连点头称是。就这样,我们计划着、憧憬着未来的生活,仿佛看到了三个老头子在阳台上一起喝茶、下棋的画面。
两个月后,房子如期交付。在老马儿子的帮助下,我们三家的装修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老马家是普通中式风格,老张喜欢简单明亮的颜色,我则选择了温馨舒适的样式。虽然风格不同,但我们统一安装了老年人适用的设施,如厕所的扶手、防滑地砖、夜间感应灯等。还有一项特别的设计:我们在各自相邻的墙上打了个小门,平时用窗帘遮挡,需要串门时就掀开窗帘,敲敲门就行。
装修期间,我们几乎每天都去工地转悠。有一天,我们在小区门口的早市买了些新鲜蔬菜,然后一起去看房子。阳光透过纱窗,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影子,工人们正在安装我们的灶台和橱柜。老马的儿子看着我们三个老头子凑在一起研究装修方案的样子,忍不住笑道:"你们这养老方式真新鲜,以后有困难互相有个照应,比送养老院强多了。"
"那是!"老马得意地说,"我们可不想麻烦子女,自己的晚年自己做主。"
装修完毕后,我们约定好同一天搬进新家。那天,我们每家都请了几个街坊邻居帮忙,三辆三轮车同时停在小区门口,引来不少人的围观。
"这是怎么回事?一下子搬仨家?"有人好奇地问。
"可不是嘛,这三位老人家联手买了同一层楼的三套房子,说是要抱团养老呢!"帮忙搬家的老李家儿子笑着解释道。
搬完家,送走邻居,我们三个人坐在老马家简朴但宽敞的客厅里,看着窗外的夕阳,心里满是欣慰和期待。老马拿出珍藏多年的老白干,给我们每人倒了一小杯。
"来,为我们的新生活干杯!"老马举杯说道。
"为我们的友谊干杯!"老张附和道。
"为我们的'老友记'干杯!"我笑着说。
仿佛一夜之间,我们的生活变得丰富多彩起来。每天早上,老马最早起床,他会敲开我和老张的门,喊我们一起去小区的空地上打太极拳。我们被晨练的大妈们团团围住,非要教我们广场舞的动作。老张笑着推辞:"我们这把老骨头,哪跳得动啊!"大妈们也不勉强,只是逗我们开心。
老张负责买菜,他每天早上都会去小区附近的早市,对菜价了如指掌,总能买到最新鲜实惠的食材。有一次,他得意洋洋地提着一袋大白菜回来,说是讨价还价才买到的特价菜。老马笑着说:"老张这嘴皮子,比当年跟电力局谈判时还厉害。"
我则负责研究食谱,变着花样做一些营养又适合老年人的饭菜。我有一本老旧的菜谱,是当年老伴留下的,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各种家常菜的做法。我们轮流在各自家里做饭,一起吃饭,既省事又热闹。
小区里很快就认识了我们三个老头子,都亲切地称我们为"铁三角"。有时候下棋的老人会喊上我们,邀请我们参加他们的棋局;有时候跳广场舞的大妈们也会半开玩笑地邀请我们加入。虽然我们总是笑着推辞跳舞的邀请,但小区里的各种活动,我们三个是积极参与的主力军。
每到周末,小区都会组织一些活动,有时是义务打扫卫生,有时是交流种花心得,有时是组织看电影。我们三个总是形影不离,一起参加。小区里的工作人员都笑着说:"只要看到一个,其他两个准在附近。"
生活并非一帆风顺。搬进新家不到半年,老张的腿出了问题,医生说是关节炎,需要卧床休息一段时间。这下可把老张愁坏了,他最不喜欢躺在床上无所事事。
"别担心,有我们呢。"老马拍拍老张的肩膀,"你安心养病,买菜的事我来接手。"
"我来负责做饭,保证让你吃到营养均衡的食物,很快就能好起来。"我也信心满满地说。
那段时间,我和老马轮流照顾老张,给他做饭、陪他聊天、帮他按摩腿部。晚上,我们会轮流到他家过夜,以防他半夜有什么状况。老张感动得不行,有一天晚上,他握着我的手,眼睛湿润地说:"老李啊,幸亏当初听了老马的建议,咱们抱团养老,要不然我这一个人可怎么熬过去啊。"
"别说这丧气话,我们不就是为了有困难时互相帮助吗?"我拍了拍他的手,心里也是一阵暖意。
春去秋来,我们在这个小区已经住了快两年了。孩子们来看我们的时候,总是惊讶于我们的生活状态。老马的儿子感叹道:"爸,你们这生活比我们年轻人还精彩呢!"
确实,我们的生活充实而有条理。每周一三五,我们去社区老年活动站学习书法;周二四,我们在小区的活动室参加各种兴趣小组;周末,我们会一起去附近的公园或者小河边散步。平时闲暇时,我们三个经常凑在一起研究菜谱、讨论时事、回忆往昔,有时也会用手机视频和远方的子女聊天。
有一天,我在收拾房间时发现了一张老照片,那是我和老马、老张年轻时在厂里拍的合影。照片上,我们三个穿着蓝色工作服,站在厂房前,年轻的脸上洋溢着自信和朝气。我把照片拿给老马和老张看,我们三个都沉默了好一会儿。
"时间过得真快啊,一转眼我们都成了白发老头子了。"老张叹了口气,轻轻抚摸着照片。
"但是我们的友谊没有老去,反而越来越牢固了。"老马笑着说,眼角的皱纹舒展开来。
"是啊,友谊和老酒一样,越陈越香。"我附和道。
老马突然提议:"要不我们再拍一张合影吧,和这老照片放在一起,看看岁月给我们留下了什么。"
于是,我们用老马儿子送给他的手机,摆好三脚架,拍了一张新合影。新照片里,我们站在阳台上,背景是晾晒的衣服和几盆茂盛的花草,虽然头发花白了,皮肤松弛了,但眼睛里的神采却比年轻时更加明亮。
老马把两张照片洗出来,装在一个相框里,挂在了他家客厅的墙上。每当有客人来访,他总会骄傲地指着这两张照片,讲述我们几十年的友谊和现在的"抱团养老"生活。
我们的抱团养老模式渐渐在小区里产生了影响。有几对老夫妻经常来我们家做客,向我们请教经验。老马总是热心地分享我们的想法和做法。慢慢地,我们小区的老年人都开始互相关照、结伴而行,形成了一个温馨的老年社区。
当然,生活中总有一些不愉快的小摩擦。比如老马爱看电视到很晚,声音开得很大,影响我和老张休息;老张有时做了好菜不愿意分享,自己躲在家里偷偷享用;我则有时候脾气不好,为一点小事就发牢骚。但我们学会了包容和沟通,毕竟大家年纪都大了,有些毛病是改不了的,理解比改变更重要。
最令人意外的是,老马的老伴在一年后也搬了过来。她受不了老家的寂寞,加上担心老马一个人生活,就跟儿媳妇商量好,把孙子送到幼儿园后,她就来城里和老马一起住。老马的老伴王大妈很会做家务,也很会照顾人,我们三个老头子的生活质量一下子提高了不少。
"我早说了,抱团养老是最好的选择。"老马更加得意了,"你看,连我老伴都被咱们的生活方式吸引过来了!"
老张开玩笑说:"那是因为王大姐担心你在这边找了小老太太,这才急匆匆地赶过来的!"
我们一阵哄笑,王大妈笑骂道:"去你的,我是看你们三个老头子可怜,怕你们把自己给饿着了!"
有了王大妈的加入,我们的生活更加丰富多彩。她教会了我们许多家务小技巧,比如如何处理老人容易打滑的地板、如何整理不常穿的衣物等。她还很擅长园艺,在我们三家的阳台上种满了花草,春天时分,满阳台的花香引来不少邻居的羡慕。
王大妈还把她的几个老姐妹带到了小区里来,她们经常在院子里一边晒太阳一边唠家常。有时候,她们会一起做些手工艺品,如剪纸、编织等,还在社区的义卖活动中卖出了不少作品。
子女们看到我们生活得这么好,也渐渐放下了心中的担忧。老张的儿子终于不再坚持要把老张接到广州去住了;我的女儿也不再每周都打电话催我去北京和她一起住;老马的小儿子更是赞叹不已,说要把我们的故事讲给他的同事听,让更多的老年人学习我们的经验。
当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也不得不面对健康问题。老马开始有点高血压,需要定期吃药;老张的眼睛不好使了,看东西需要戴老花镜;我则因为年轻时的旧伤,腰部时常疼痛。但有了彼此的照顾和陪伴,这些问题都变得不那么可怕了。
我们在各自手机上安装了健康提醒软件,互相提醒按时吃药、定期检查。每天晚上七点,我们会准时在老马家集合,一起量血压、测心率,互相监督健康状况。有时候,王大妈会笑着说我们像三个"健康监督员",比医生还认真。
老马家有一个老式的木质药箱,里面整整齐齐地放着我们各自的药物,每个药瓶上都贴着标签,写明了用法用量。这是王大妈的主意,她说这样可以避免我们拿错药。
我们还一起参加了社区组织的健康讲座,学习老年人的保健知识。讲座后,我们会在回家的路上讨论所学内容,甚至会进行小测验,谁答对的多,晚餐就由其他两人负责。这些小游戏不仅让我们记住了健康知识,也给生活增添了不少乐趣。
四年过去了,我们的"抱团养老"生活已经成为小区的一段佳话。每年春节,我们三家轮流做东,邀请邻居们来家里吃饭聊天。去年春节,老马家一下子来了二十多位客人,热闹非凡,就连平时不苟言笑的保安老李也笑着说:"马大爷家今天比饭店还热闹!"
我们还参加了社区的"邻里互助"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比我们年纪更大或者行动不便的老人。有时候是帮他们采购日常用品,有时候是陪他们聊聊天解解闷,有时候是帮他们联系子女或者医院。这些活动让我们感到自己仍然有用,还能为社会做出贡献。
今年初夏,小区举办了一次才艺展示活动,我们三个老头子组成了"铁三角"合唱团,演唱了一首《夕阳红》。虽然我们的嗓音已经不复当年的嘹亮,但真挚的情感打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演出结束后,社区主任紧紧握着我们的手说:"你们是我们社区的骄傲,是老年人积极生活的好榜样!"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也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我们的养老模式。去年,我们三个凑钱买了一辆老年代步车,方便我们一起出门买菜、看病。我们还商量着把阳台改造成一个小菜园,种些青菜和花草,既美观又实用。
昨天,老马的孙子从老家过来看望爷爷奶奶,那小子已经十岁了,长得虎头虎脑的。他看到我们三家的房子格局后,惊奇地问:"爷爷,为什么你们三家之间都有门啊?"
老马笑呵呵地摸着孙子的头说:"因为爷爷和这两位老伯伯是几十年的好朋友,我们想一直在一起,相互照顾,就像一家人一样。"
孙子似懂非懂地点点头,然后天真地说:"那我以后老了,也要和我的好朋友住在一起!"
我们三个老头子相视一笑,眼中满是欣慰。是啊,也许我们正在创造一种新的养老方式,一种建立在友谊和互助基础上的幸福晚年生活。
今天下午,我们又坐在小区的长椅上晒太阳。小区里的孩子们在我们面前追逐打闹,欢声笑语回荡在空气中。老马拿出他那个老旧的收音机,调到一个播放老歌的频道,悠扬的旋律勾起了我们许多美好的回忆。
老张指着不远处一对推着婴儿车散步的年轻夫妇说:"看那两个年轻人,多幸福啊。"
"是啊,"我点点头,"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自己的美好。年轻时有奋斗的激情,中年有家庭的温馨,老年有友情的陪伴,我觉得我们现在的生活就很幸福。"
老马收起收音机,望着远方说:"我们这一辈子,经历了不少风风雨雨。年轻时吃了不少苦,工作也不容易,可没想到现在的晚年生活这么舒心。"
"谁说不是呢,"老张感慨地说,"特别是咱们三个能住在一起,有困难时互相搭把手,寂寞时有人说说话,比啥都强。"
王大妈从不远处走来,手里拿着几个热腾腾的地瓜,分给我们每人一个。地瓜散发着香甜的气息,就像我们现在的生活一样温暖而踏实。
"我看小区东边那几户老人家也在考虑搬到一起住呢,"王大妈边吹着地瓜边说,"他们还专门来问我们是怎么安排的。"
"这是好事啊,"我笑着说,"老年人抱团养老确实比独居好多了。只要心态好,互相尊重,生活肯定会更美好。"
落日的余晖洒在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四个老人坐在长椅上,安静地享受着这美好的时光。远处,几个孩子正在放风筝,五彩的风筝在天空中飞舞,仿佛在诉说着生活的多姿多彩。
我知道,在我们有生之年,我们会一直相互陪伴,共同面对未来可能的风雨。正如那风筝,虽然会遇到气流的阻碍,但只要线牢牢握在手中,它终将飞向蓝天。我们的友谊和互助,就是那根牢固的线,让我们的晚年生活飞得更高、更远。
抱团养老,不仅仅是一种居住方式,更是对友情的最好诠释,是我们在人生暮年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在这个充满爱与温暖的小社区里,我们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
师友们,这个故事最打动你的地方在哪里?
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来源:李德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