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拥243科1381种中药材资源,占云南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的40%,楚雄市以得天独厚的禀赋为基,通过规模化种植夯根基、非遗创新传薪火、产学研融合强动能,全力擦亮“彝药之乡”金字招牌,构建全民健康新生态。
坐拥243科1381种中药材资源,占云南省中药材资源种类的40%,楚雄市以得天独厚的禀赋为基,通过规模化种植夯根基、非遗创新传薪火、产学研融合强动能,全力擦亮“彝药之乡”金字招牌,构建全民健康新生态。
步入楚雄市中医院新院区,明亮通透的门诊大厅内,一站式服务中心成为便民“枢纽”。市民李先生手持电子缴费单感慨:“以前挂号缴费要跑多个窗口,现在在大厅就能‘一站式’办结,省时又省力!”这座二级甲等医院不仅建成3个州级、3个在建省级中医药重点专科,还配备12类25种中彝医诊疗设备,开展57种特色技术。如今,从市级医院到乡镇卫生院,楚雄已实现中彝医服务三级全覆盖——15个乡镇卫生院、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建成中彝医馆,7家获评省级示范,真正让千年彝医药服务触手可及。
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胜势,楚雄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径。全市建成2个300亩以上标准化种子繁育基地、4个连片示范基地,培育12户种植企业、21户加工科技型企业,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完整链条。8.34万亩中药材种植基地绿意盎然,5.42万吨年产量带来24.24亿元综合产值。新村“中药材小镇”里,获地理标志认证的滇黄精、重楼远销各地;1.3万亩林下种植基地中,滇重楼、云木香等道地药材蓬勃生长,带动农户年均增收3200元,“滇中药谷”经验更登上央视,成为产业发展样板。
科技创新为产业发展注入澎湃动力。老拨云堂、盘龙云海等本土企业凭借技术攻关,成长为全国驰名商标;2024年,楚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46家企业,21家规上企业构建起从药材种植、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到高端制剂制造的全产业链,实现工业产值50.3亿元。与云南农业大学共建的农民院士科技服务站,系统挖掘1381种药材资源,推进标准化种植;智慧煎煮中心、趁鲜加工基地的投用,让中药茶饮、养生香囊等衍生产品产值激增35%。
文化传承与创新让彝医药焕发时代光彩。国家级非遗“彝医水膏药疗法”“拨云锭制作技艺”经系统保护创新,重焕生机;7家传统医药非遗工坊培养出1名国家级、5名省级传承人。年接待超10万人次的中国彝医药康养园,集诊疗、食疗、文化博览于一体;全球发行的《彝族医药文化丛书》,将千年彝医智慧传向世界。
在全民健康领域,楚雄同样成绩亮眼:胸痛、卒中“五大中心”建设达标率100%,县域就诊率提升至92%;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5%,慢性病管理服务覆盖城乡。
从药材种植到文化传播,从科技创新到健康服务,楚雄正以文化与科技为双翼,推动彝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让“彝药之乡”在新时代绽放更耀眼的光芒,为全民健康贡献“楚雄智慧”。
来源:博主爱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