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2025年,该“尽快买房”还是“继续观望”?马云、李嘉诚观点一致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07:51 2

摘要:踏入 2025 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犹如一团迷雾,紧紧揪住了人们的心。在这场关乎财富与生活的博弈中,每个人都在追问:今年,究竟是该果断出手买房,还是继续谨慎观望?

踏入 2025 年,房地产市场的走向犹如一团迷雾,紧紧揪住了人们的心。在这场关乎财富与生活的博弈中,每个人都在追问:今年,究竟是该果断出手买房,还是继续谨慎观望?

数据不会说谎,它冷酷地揭示着市场的现状。2024 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同比下降 11.3%,销售额同比下降 15.7%,冰冷的数字背后,是市场需求的持续低迷。与此同时,全国 300 个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 3.2%,二手住宅价格指数同比下降 5.1%,房价已连续三年整体下行。曾经被视为财富保障的房产,如今也被不确定性的阴云所笼罩。

但在市场的寒冬中,救市的春风却悄然吹起。地方政府纷纷出招,除一线城市的核心区域外,多数地区放开限购,试图为市场注入活力。公积金贷款上限上调,给购房者增添资金助力。银行也来 “雪中送炭”,房贷利率降至 3% 以下,首付比例低至 1.5%,大大降低了购房门槛。税务部门同样加入战局,减免购房者的契税和增值税,减轻购房成本。一时间,各类利好政策如雪花般纷纷扬扬洒向市场,试图托举房地产市场重回正轨。

在这场激烈的讨论中,马云和李嘉诚的观点格外引人注目。马云在 2025 年 3 月的一次内部讲话中坚定地说:“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个基本定位不会改变。对于刚需和改善性需求,当下可能是比较好的入市时机。” 他进一步分析,从长远看,随着城镇化的推进和改善性需求的增加,房地产市场仍有发展空间,只是投资炒作的空间已被大幅压缩。

李嘉诚也在 2025 年初发表了对楼市的看法:“中国房地产市场正在回归理性,从非理性繁荣到价值回归是必然过程。对于自住需求来说,当价格回归到合理区间,结合个人资金状况和家庭需求做出决策是明智的。” 两位商业巨擘,虽身处不同领域,却在房地产市场的观点上达成了惊人的一致: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买房,建议投资性购房者保持观望。

那么,对于不同类型的购房者,2025 年到底该如何抉择呢?

刚需和改善型购房群体:机遇或许就在当下

如果你是刚需或改善型购房家庭,2025 年很可能是个买房的黄金时机。自 2022 年房价下跌以来,全国平均跌幅已达 30%,不少城市的房价泡沫已被大量挤出,价格逐渐回归理性。从 2024 年开始,一系列利好政策持续出台,这无疑是决策层鼓励刚需和改善型购房家庭买房的强烈信号。此时抓住机会,不仅能以相对合理的价格买到心仪的房子,还能享受政策带来的诸多优惠,大大降低购房成本与生活压力。

倘若你是投机炒房者,2025 年还需谨慎行事,继续观望或许是更明智的选择。当下,国内房地产市场依旧存在较大泡沫,尤其是在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房价收入比超过 40,意味着当地居民要不吃不喝 40 多年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如此高的房价收入比,预示着大城市未来房价仍有一定下跌空间。如果此时贸然投资买房,极大概率会被高位套牢,面临资产缩水风险。

许多业内人士认为,未来房价会出现明显分化。但实际情况并非如传统观点认为的那般简单。不少三四线城市经过前期大幅下跌,房价泡沫已所剩无几,部分城市甚至因房价亲民,吸引了一些外溢需求,市场逐渐企稳。而像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一套房子动辄 500 万、600 万,房价泡沫依然较大,未来反而存在补跌风险。所以,投资炒房者即便看好一线城市,也需对核心地段房产保持警惕,切不可盲目跟风。

2025 年的房地产市场充满变数,买房与否,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答案。对于刚需和改善型购房者,若条件允许,不妨抓住当前政策利好与房价相对合理的时机,实现自己的住房梦想。而对于投机炒房者,市场的不确定性依然较大,谨慎观望,等待更明确的市场信号,或许是更好的策略。无论做出何种选择,都需结合自身经济状况、家庭需求,理性分析,审慎决策。在这场房地产的棋局中,希望每个人都能走出属于自己的正确一步。

[免责声明]文章的时间、过程、图片均来自于网络,文章旨在传播正能量,均无低俗等不良引导,请观众勿对号入座,并上升到人身攻击等方面。观众理性看待本事件,切勿留下主观臆断的恶意评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本文如若真实性存在争议、事件版权或图片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作者,我们将予以删除。

来源:鹤城晚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