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眼下,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已陆续开镰收获。各地抢抓农时、及时收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央广网北京5月17日消息 据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中国之声《新闻和报纸摘要》报道,眼下,夏粮主要作物冬小麦进入产量形成关键期,西南麦区、长江中下游麦区已陆续开镰收获。各地抢抓农时、及时收割,确保粮食颗粒归仓。
在四川遂宁射洪市涪西镇回龙村,收割机正在金色的麦浪里轰鸣穿梭。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王春介绍,随着农机的不断改进,自己可以一次性完成小麦收割、麦穗脱粒、灭茬还田,麦收效率提升四成。
王春:现在我们的种植面积有1200亩左右,4台收割机,每台收割机一天能收50亩,大概6天就能收完。
今年,四川冬小麦苗情好,各地通过对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改良融合,实现“川小麦”产量的稳步提升。在四川达州,25.2万亩小麦陆续成熟。达州市大竹县天城镇充分运用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果提高小麦产量,并通过“市场兜底+订单农业”的双保险机制,免去种粮户的后顾之忧。
在重庆垫江县永平镇鲜花村,农户们抓住晴好天气,全力抢收小麦。
鲜花村种粮大户洪昌俊:我们的小麦实现了全程机械化收割,以前人工一天收割2亩左右,现在机械化可以收割三四十亩,更加省时省力。
重庆近年来通过耐湿害种质资源创制、抗逆高产新品种选育、绿色高效栽培技术等做法,小麦单产可以提升20%以上。今年,垫江县农业部门推广耕、种、防、收、烘全程机械化作业,6000多亩小麦的机收率达到100%。
在湖北襄阳,536万亩小麦陆续进入收获期。为确保夏粮颗粒归仓,襄阳市组织近4万台套机械,收割、脱粒、粉碎一体化作业。襄阳市襄州区种粮大户马颖犇说,今年使用的新型收割机,不仅收得快,而且损耗小。
马颖犇:用新式收割机我们3000多亩地大概3-5天就可以完成收割,损耗率非常低,1%、2%左右。
连日来,来自陕西、安徽、河北等地的7000多台跨区作业联合收割机陆续进入襄阳。襄阳市设立22个农机跨区作业接待站,将政府机关变成“补给驿站”,为外地机手打造温馨舒适的“麦客之家”。
襄阳市襄州区古驿镇农业机械服务中心主任张启:有5个加油站,有洗漱间、卫生间,我们行政服务大厅的大门是敞开的,晚上就让他们睡在里面。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
来源:央广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