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失眠,这两个字在现代社会中几乎不再陌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与睡眠的“斗争”。有人尝试了安眠药,却发现效果不如预期;有人转向褪黑素,依然难以入睡;更有人购买了各种助眠产品,结果却依然无济于事。
文案丨健康科普小站
编辑丨健康科普小站
失眠,这两个字在现代社会中几乎不再陌生。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压力的增加,越来越多的人陷入了与睡眠的“斗争”。有人尝试了安眠药,却发现效果不如预期;有人转向褪黑素,依然难以入睡;更有人购买了各种助眠产品,结果却依然无济于事。
失眠到底是什么?为什么这些常用的助眠方式会频频“失灵”?更重要的是,面对这看似难以攻克的难题,究竟该如何应对?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失眠并是“睡不着”这么简单。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定义,失眠是一种持续存在的睡眠障碍,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或早醒,并且这些问题会导致白天的功能受损。
换句话说,失眠影响夜间的休息,还会严重干扰白天的生活质量。长期失眠甚至与心血管疾病、糖尿病、抑郁症等多种慢性病密切相关。
根据《中国睡眠研究报告2021》数据显示,中国成年人失眠率高达38.2%,这意味着在每10个人中,就有近4个人曾遭遇过睡眠问题。而长期失眠会影响人的心理状态,还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换句话说,失眠绝是个小问题,它可能是更大健康问题的“前兆”。
许多人在失眠的初期选择了安眠药,期望可以通过药物的力量快速入睡。而临床上,医生通常并不建议患者长期依赖安眠药。这是因为,安眠药能够短期帮助睡眠,但它们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失眠的原因。
长期使用安眠药可能导致身体对药物产生依赖性和耐药性,患者需要逐渐增加剂量才能获得同样的效果,而一旦停药,失眠问题往往会卷土重来,甚至可能会变得更加严重。
另外,常见的安眠药如苯二氮卓类药物和Z类药物,还可能带来一系列副作用,如白天嗜睡、头晕、记忆力减退等。有研究表明,长期使用安眠药还可能会增加老年人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安眠药并非解决失眠的万能钥匙,它只是暂时的“救急”工具。
褪黑素是一种调节睡眠的激素,在人体内自然产生,主要受光照条件的影响。夜晚降临时,褪黑素的分泌量会增加,帮助人们进入睡眠状态。正因为如此,市面上出现了许多含褪黑素的保健品,号称可以帮调节睡眠。
而褪黑素的作用是有限的。首先,褪黑素主要用于调整由于时差、倒班等原因引起的生物钟紊乱的情况,对单纯的失眠问题帮助并不大。其次,褪黑素的效果因人而异,有些人服用后可能会感到困倦,但也有一些人并不会有明显的反应。
此外,长期使用外源性褪黑素,还可能影响人体自身褪黑素的分泌,导致依赖性。褪黑素并不适用于所有的失眠患者。
目前市场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助眠产品,从助眠枕头、助眠香薰到助眠音乐等,种类繁多,令人眼花缭乱。人们对这些产品抱有极大的期望,认为它们可以帮助改善睡眠环境,从而达到助眠的效果。而现实往往事与愿违。
首先,大多数助眠产品的效果并没有科学依据。例如,所谓的助眠枕头是否真的能改善睡眠姿势、促进深度睡眠,尚无确凿的研究结论。同样,许多助眠香薰只是在心理上给人以安慰,真正的生理效果非常有限。
其次,很多人对助眠产品寄予了过高的期望,结果往往是心里作用大于实际效果。睡觉是一个自然的生理过程,过度依赖外界环境或者产品,反而会增加心理压力,导致睡眠质量进一步下降。助眠产品并非解决失眠的根本途径。
要想解决失眠问题,必须首先找到问题的根源。失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心理、环境、生活习惯以及生物学因素等。常见的失眠原因如下:
1. 压力与焦虑:现代社会竞争激烈,许多人因为工作、家庭、经济等方面的压力,导致大脑在夜晚依然处于“高速运转”状态,无法放松下来。长期的焦虑还可能发展成焦虑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进一步加重失眠。
2. 不良的睡眠习惯:很多人习惯在睡前玩手机、看电视,甚至在床上处理工作事务,这些行为都会影响大脑的放松过程,导致入睡困难。过度依赖咖啡因、酒精等刺激性物质,也会扰乱正常的睡眠节律。
3. 生物钟紊乱:人体的生物钟受到光照的影响,昼夜节律紊乱(如时差、倒班)会导致褪黑素分泌异常,进而影响睡眠。
4. 疾病因素: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也可能引发失眠。此外,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周期性肢体运动障碍等睡眠障碍也会影响睡眠质量。
首先,认知行为疗法(CBT-I)被认为是治疗慢性失眠的首选方法。CBT-I通过改变患者对睡眠的不良认知和行为,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研究表明,CBT-I的长期效果优于安眠药,且无副作用。通过学习放松技巧、调整睡眠习惯、建立健康的睡眠环境等,患者可以逐渐改善睡眠质量。
其次,调整生活方式也是改善失眠的重要步骤。以下是一些实用的建议:
- 保持规律的作息:无论工作日还是周末,尽量在固定的时间起床和入睡,帮助身体建立稳定的生物钟。
- 减少对电子设备的依赖:睡前1小时内避免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减少蓝光对褪黑素分泌的抑制。
- 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持卧室安静、黑暗,温度适宜,避免杂物堆积,给自己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 适度运动:规律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减少焦虑,提高睡眠质量,但应避免在睡前进行过于剧烈的运动。
- 饮食调节:避免在晚上摄入大量刺激性食物,如咖啡、浓茶、辛辣食物等,晚餐尽量清淡。
预防失眠最好的方法就是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让压力、焦虑等负面情绪积累。日常生活中,学会放松心态,管理情绪,是避免失眠恶化的关键。此外,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身体疾病,也是预防失眠的重要手段。
无论是安眠药、褪黑素,还是各种助眠产品,它们都只能在短期内起到一定作用,但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改变生活方式,调整心态,重建健康的睡眠习惯。这样,才能真正摆脱失眠的困扰,重新拥抱高质量的睡眠。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属于“艺术加工”,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健康科普小站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