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不是传统的图书公司,而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场景的创新者。”江西斗半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飞指着电子屏上不断跳动的大数据分析图表说,“通过AI算法分析百万级用户阅读行为,我们能精准把握孩子的认知兴趣点。比如,针对6至8岁孩子对科普的好奇,我们研发了
从智慧教育的创意孵化,
到流量经济的数字浪潮,
再到文体融合的活力迸发
……
近年来,
南昌锚定现代服务业发展赛道,
以服务业集聚区为沃土、龙头企业为引擎,
持续释放产业升级新动能,
向着打造高品质服务业集聚中心的目标迈进。
笔尖上的教育革命
勾勒知识新图景
近日,记者走进位于 南昌高新区的斗半匠总部基地,开放式办公区里跃动着青春与智慧的气息。
“我们不是传统的图书公司,而是用互联网思维重构教育场景的创新者。”江西斗半匠文化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朱志飞指着电子屏上不断跳动的大数据分析图表说,“通过AI算法分析百万级用户阅读行为,我们能精准把握孩子的认知兴趣点。比如,针对6至8岁孩子对科普的好奇,我们研发了《漫画山海经》立体书,上市三个月销量便突破50万册,许多家长在评论区留言,孩子们爱不释手。”说到这里,朱志飞的眼中闪烁着自豪的光芒,“这不仅是一份成绩单,更是孩子们对知识渴望的生动回应。”
沿着充满童趣的走廊前行,设计师霜池正专注地用数位板勾勒着恐龙主题绘本的分镜。数位屏上,霸王龙的肌肉线条在她的笔触下逐渐清晰,仿佛蕴含着远古的生命力。“在这里创作就像在和孩子们对话。”霜池放下画笔,指着电脑里的设计稿对记者说,“为了让史前生物‘活’起来,我们团队专程去地质博物馆采风,观察化石的纹路,研究恐龙脚趾的细节。有一次为了还原三角龙的角生长角度,我们反复修改了27版草图。”她翻开手机相册,展示着孩子们在社交媒体上晒出的与绘本合影:有的孩子戴着自制的恐龙面具模仿书中造型,有的用彩笔在绘本空白处创作续篇,“这些瞬间让我觉得,我们画的不仅是图画,更是点亮孩子想象力的火种。”
在公司战略会议室,朱志飞展开新一年的发展蓝图介绍:“过去,图书出版贡献了公司百分之八九十的营收。但2025年,我们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突破——将数字化业务占比提升至30%左右。”他指尖轻点投影仪,AI互动课程、虚拟阅读空间等创新项目规划图随即浮现。“看,我们正在研发‘会说话的教科书’,孩子们戴上AR设备,就能穿越时空,与孔子论道,和李白对诗,让知识从平面走向立体。这样的变革,不仅能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更能构建多元业务矩阵,让发展根基更稳、抗风险能力更强。”
直播间的财富密码
点燃数字新引擎
在南昌,直播经济“蒸蒸日上”,越来越多的品牌商家、生产企业涌入这一赛道,打造消费新场景新模式,不断激发新型消费潜能。仅 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就有 80余家以“直播+产业”为发展定位的企业。其中, 规上企业9家,直播间数量超100个。抖趣便是其中的佼佼者。一批具有江西特色的土特产,通过抖趣孵化的乡村美食直播间被消费者所知,成为了一个又一个“爆款好物”。
“公司与省内多家土特产洽谈合作,并孵化了乡村美食直播账号,为江西好货‘代言’。”抖趣董事长方臻表示,企业将依托平台的流量优势多元发展,一方面以电商新业态为抓手,让越来越多的土特产走出“深闺”,推动产业链转型升级;另一方面抢抓时代风口,布局短剧、娱播赛道,探索“数字生产+影视”的创新生产模式。
作为线上零售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播电商近年来持续为消费市场注入增长动力。数据显示, 2024年南昌的网络零售额为758.56亿元,同比增长12.7%。亮眼的数据背后,是南昌对直播电商核心要素的精准把握。
发展直播电商,“人、货、场”是核心要素。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聚集了一批流量经济企业,整合了一批文化达人、主播、主持人等,并打造江西数字文化创意服务平台项目,化“流量”为“留量”。
产业园一期围绕“人货场”建设,二期则在一期的基础上完善整个孵化和配套服务功能。“产业基地二期目前已招引企业6家, 一期的两层公寓也即将投入使用,能解决约300人的住宿需求。”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运营负责人黄高原介绍。
作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载体,江西流量经济产业园搭建了一站式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注册资质办理、供应链对接、主播对接等各类第三方配套服务。今年,产业园年销售目标18亿元。
除了带来可观的经济价值,直播电商通过其低门槛、普惠性的巨大优势,深度赋能产业链上下游,创造大量就业机会。
南昌谷风堂文化创意有限公司与毛笔之乡——文港镇建立产销渠道,当地文房四宝通过直播间热销全国各地。“今年,我们计划孵化和培训更多的新人主播,比如宝妈、没做过直播的销售、想入行的新人等。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他们教成带货主播,在文房四宝这个品类下孵化出20个月入过万的新人主播。”公司负责人李灿说,数字经济的浪潮,正推动南昌现代服务业迈向新的高度。
车轮上的文体新生
绘就城市新名片
曾经废弃的高速公路服务区,如今变身成为南昌市民的“快乐星球”。走进 雷公坳文化体育产业园,改造后的红砖建筑错落有致,卡丁车赛道的轰鸣声与马术场的马蹄声遥相呼应,健身步道上不时有骑行爱好者飞驰而过。
“这里承载着南昌人的交通记忆,我们要让老建筑焕发新活力。”园区负责人田鱼良指着保留的老服务区礼堂说,在改造过程中, 园区最大限度保留了原有结构,引入了20余种运动业态,如篮球、足球、羽毛球、游泳等大众普及运动,还有马术、卡丁车、棒垒球等小众时尚运动。此外,还有利用老旧建筑改造的服务配套业态,如老礼堂改造的啤酒主题观赛餐厅“啤酒阿姨”、老办公楼改造的运动主题酒店“缤跃酒店”。
周末的马术俱乐部里,市民陈女士正看着女儿穿戴骑马装备。“以前带孩子学马术要跑很远,现在家门口就有专业场地。孩子在这里不仅学会了骑马,还培养了勇气和责任感。”陈女士说。转过健身场馆的拐角,一阵充满节奏感的口号声传来,30余名学员正在教练指导下进行动感单车训练,刚加入减重训练营7天的李先生擦着汗水笑道:“每天跟着专业团队科学锻炼、合理膳食,体重已经掉了10斤,体脂率明显下降,整个人的精气神都不一样了。”
沿着园区漫步,健身场馆内人声鼎沸、活力四射,观赛餐厅中杯盏交错、麦香四溢,运动酒店里动感十足、活力满溢,这片曾经的交通驿站正通过运动基因的多元延展,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城市生活图景。
南昌现代服务业的蓬勃发展,离不开政策体系的有力支撑。近年来,南昌相继出台 《南昌市促进商贸经济提质增量的若干政策措施(试行)》《南昌市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等文件,从顶层设计层面为产业发展绘制清晰蓝图。这些政策不仅聚焦产业发展方向,还通过资金扶持、项目规划等具体举措,为企业提供实实在在的发展机遇,吸引了众多经营主体投身南昌现代服务业建设,有效提升了产业整体竞争力。
政策春风催生累累硕果。记者从市发展改革委获悉, 截至目前,全市已培育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58个,市级集聚区64个;省级服务业龙头企业149家,市级龙头企业168家。这些集聚区和龙头企业,如同产业发展的“强磁场”与“先锋队”,带动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一系列政策“组合拳”的精准发力,更是为南昌现代服务业构建起“政策有支持、发展有空间、创新有动力”的良好生态,持续为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推动南昌在打造高品质服务业集聚中心的道路上稳步前行。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