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7电信日|深化共享,创新引领:上海铁塔推动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人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23:14 2

摘要: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恰逢国际电信联盟(ITU)成立160周年,今年“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主题凸显了ITU致力于通过ICT技术推动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公正,让

2025年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恰逢国际电信联盟(ITU)成立160周年,今年“在数字化转型中实现性别平等(Gender equality in digital transformation)”的主题凸显了ITU致力于通过ICT技术推动性别平等、促进社会公正,让数字红利惠及每一人。

想要实现这一目标,离不开通信基础设施提供的联接能力,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分公司(下称“上海铁塔”)充分发挥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的“国家队”和5G新基建的“主力军”作用,助力上海率先建成“双千兆”城市,并向“双万兆”升级。

筑牢城市数字底座的基础上,上海铁塔进一步释放共享价值,依托站址、能源等资源禀赋优势,赋能城市数字治理,服务社会民生,实现从“一个铁塔”加速向“三个服务商”蜕变,为上海“五个中心”建设贡献铁塔力量。

进一步深化共享,筑牢城市数字底座

上海铁塔自成立以来,坚持“能共享不新建、能共建不独建”的原则,同时秉持“追求使用权,不追求所有权”理念,将“社会塔”转化为“通信塔”,统筹全市通信基础设施的集约建设,大幅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显著降低建网成本,让更普惠的网络触及每个人,弥合数字鸿沟,也是今年517主题的生动体现。

截至目前,上海铁塔累计建成5G基站5.7万个,5G基站密度达到17.1个/平方公里,排名全国第一,95%通过共享已有站址资源实现;5G基站数43.8个/万人,排名全国第二;承接延安东路隧道、虹桥、浦东机场航站楼、机场联络线、沪苏湖铁路、上海南站及各条地铁线路累计60余个市政重大项目,隧道覆盖里程超340公里,室内覆盖面积超1.67亿平方米;统筹利用市政综合杆、道路龙门架建成基站超2500个。

光鲜亮丽数据的背后,有建设、运维工程师在一线的付出,也有科技创新者对方案的打磨。在上海浦东机场附近的市域铁路现场,深入地下19米的隧道内,室内信号覆盖系统接入设备繁多。“这里大多是隐蔽工程,设备被掩蔽于墙体、管道之后,给维护工作带来巨大挑战。”中国铁塔上海分公司通信发展部高级经理陆蓓隽表示,“面对这一痛点,我们研发了‘基于物联网和数字孪生等多技术融合的室分智能运维平台’。”

“我们对隧道和车站进行三维模拟仿真,构建出与现实场景一致的数字模型,相当于为通信设备打造了高精度地图。”她介绍道,通过精准设置无线信号物联网传感设备,结合AR增强现实技术以及AI算法识别、AI知识库,打造出“可视化、可定位、可监测、能看懂、能思考、能指导”的核心管理能力,大大提升室分运维智能化水平。

如今,维护人员通过电脑或手机打开平台,三维模型即可实现“厘米级”定位,辅助他们规划最优路线,精准定位、快速排障,让原本棘手的运维难题迎刃而解。陆蓓隽及团队以女性的细腻与坚韧,为城市出行的信号稳定保驾护航。该方案同样可以满足机场、地铁站、火车站、停车场等人员密集、环境复杂场景下的室分运维需求。

充分释放资源价值,赋能城市数字治理

今年是推进“数字中国”建设10周年,十年间,中国数字经济加速跑,成绩亮眼。站在新起点,上海铁塔将共享理念推向全社会,变“通信塔”为“数字塔”,将通信基础设施升级为服务数字中国的数字基础设施,助力“数字中国”“智能社会”建设提速增效。

“通信铁塔的老本行是服务于通信基站,但铁塔站得高,望得远,加上每个铁塔站址都具备7×24小时稳定完备的电力供应和全方位、全天候的快速响应维护保障,因此它是各类摄像头、传感器等设备的理想载体。”上海铁塔行业拓展部副总经理徐玫馨如是说。

为此,上海铁塔充分发挥“塔、房、电维、平台、算法”优势,提供中高点位视频感知、数据采集处理等服务,同时不断强化行业深耕、产品创新、生态合作、服务质量,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数字经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例如在气象行业,每到汛期,上海面临梅雨期、强对流、台风等各类天气状态,带来灾害的风险。上海铁塔积极推进早期预警范式创新,完成国际智慧城市气象观测示范区项目,建设10座相控阵雷达气象站;在闵行实现温度精细化梯度测量;在金山联合研发气球识别算法和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同时,上海铁塔从深化“铁塔+大数据+AI”应用、推进防灾减灾感知网络建设、探索自然灾害应急抗灾新场景等方面入手,加快实现智慧应急战略落地,充分发挥铁塔资源、技术优势,助力应急管理的科学化、专业化、智能化、精细化,提升对应急突发事件的处置能力,筑牢防灾减灾安全屏障。

在文旅行业,上海铁塔探索文旅“慢直播”、智慧旅游监管、元宇宙文旅产品等领域创新。今年五一期间,对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上海浦江郊野公园、上海花开海上生态园等热门文旅景点实景直播,丰富上海文旅“线上”观赏体验,全平台累计观看超24万人次。

面向更多行业,上海铁塔赋能生态治理,淀山湖全域实现蓝藻、水质等监测,与市生态环境局联合编写长三角地区《基于铁塔站址资源的应急监测实施标准》;在农业行业,上海铁塔数智化赋能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要素,广泛服务万亩良田和乡村治理,在奉贤新叶村和桃园村建设了共计5300多亩的“无人农场”,率先建设完成长江禁捕智能管控系统,实现对我市长江禁渔管理区域3200平方公里、450公里沿江岸线、365天24小时、全水域、全天候、“水、陆、空、天”一体化管控;在水利行业,上海铁塔牵头负责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水政三期”项目,服务太湖治理及生态保护。

截至目前,上海铁塔累计建设完成高点视频感知点位超1000处,服务行业超30个。

已有成绩的基础上,为进一步释放资源价值,将基于“数字塔”的融合创新赋能更多行业。例如,面向低空经济的探索,徐玫馨带领团队,推动多方协同,多次实地考察科研机构并与专家深度座谈,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打造铁塔视联与无人机联动的“空天地网一体”的创新方案,进一步提升城市数字治理能力。

保障国计民生,彰显铁塔式科技温度

对于今年电信日主题的解读,国际电信联盟强调,性别平等将加快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进程,增加获取可提供更多教育、就业和创业的机会。这些机会让她们在各自的行业里不断获得身份认同。

固有印象里,外卖骑手多是男性,而根据美团发布的数据显示,女骑手比例已经占据外卖骑手总量的10%。她们有的既是“外卖女骑手“又是“超人妈妈”,她们又美又飒,努力开启着属于自己的“飞驰人生”。在上海铁塔建设的一座座“骑手之家”内,这样的新就业群体不在少数。

为更好服务这类群体,上海铁塔积极推广智能换电网络,解决轻型电动车充换电难题。已累积部署换电网点3441个,年累计服务外卖骑手、快递小哥达到超20万人次,“骑手之家”为外卖骑手及其他户外劳动者提供休息、换电、租车、修车等一站式服务。同时,建设充电端口总数接超11万个,进2000个小区,服务居民超50万人,平均每天充电、换电超2万次。

近年来,电动自行车电池安全问题备受关注,作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能源应用服务商,上海铁塔创新研发“电安哨卫”集中充电管理平台,助力打造电动自行车充电安全管理的数字大脑。

“利用数字化手段规范电池安全管理,提前预判充换电风险,助力打造徐汇区电动自行车安全充电生态圈,这在全国是首创。”上海铁塔技术支撑中心负责人介绍道,上海铁塔打造的全国首个“区块链+AI”充换电风险预判平台,把充电用户、充换电企业、属地物业、各级政府等数据进行归集交互,打破信息孤岛,结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提前预判风险,发现问题,进行闭环处置。

与此同时,上海铁塔也积极探索能源服务创新,构建虚拟电厂,目前响应能力4万千瓦,累计响应41次,累计响应电量64万千瓦时,上海铁塔成为首批虚拟电厂运营商之一,入选2024年上海市虚拟电厂创新示范单位。另外,针对市电不稳、突发断电等情况,向金融、医疗等有高可靠用电需求的行业客户,提供通信级的备电、发电、监控、维护等四位一体的综合服务解决方案。

铁塔式温度不仅仅是在新兴行业发热,在“老本行”,上海铁塔在场租成本超出既定标准20%的情况下,为嘉定区某养老院复建基站。同时,为满足老人手中老人机的信号需求,上海铁塔协同运营商启动“特事特办”机制,突破原有审批流程,增加2G信号,实现“2G+5G”双频信号覆盖。“不能只算经济账,更要算人情账。”上海铁塔相关负责人表示,“经济效益固然重要,但我们愿意多承担一些,只为守护老人们的安心日常。”

值得一提的是,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各类高级别的展会、赛事不断,上海铁塔已圆满完成了历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人工智能大会、世界移动通信大会等80余项世界级、国家级会议与活动的通信重保任务,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不仅如此,在防范极端天气灾害、生态治理等方面,也活跃者上海铁塔的身影,服务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因共享而生,因共享而兴。”上海铁塔成立至今,不仅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上取得了显著成就,更在服务国计民生、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5年,随着5G-A、AI大模型的深度应用,上海铁塔将继续以“共享”为核心理念,深化“一体两翼”战略,让数字红利平等惠及每一个人,无论性别、年龄或地域,全方位贯彻落实“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重要理念。

来源:C114通信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