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李银桥坦露: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我再不说以后都没人知道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6 03:51 2

摘要:1962年他要走的时候,毛主席亲自送他,还抄了一首《七律·长征》送给他,嘱咐他每年回来探望一次。

李银桥是毛主席身边待了很多年的卫士,跟主席关系很近,信任度也很高。

1962年他要走的时候,毛主席亲自送他,还抄了一首《七律·长征》送给他,嘱咐他每年回来探望一次。

到了晚年,李银桥接受采访,提到了一些毛主席对粟裕的评价。他说这些话要是自己不说出来,以后可能就没人知道了。

粟裕1907年出生在湖南会同县伏龙乡枫木树脚村,家里是侗族,条件一般,爹妈靠种地过日子。

不过他家挺重视读书,他进了叔叔办的第八国民学校,后来又搬到县城,读了粟氏私立初级国民学校和会同县立第一高等小学。

1923年,他考上了湖南省立第二师范学校,算是接受了比较正规的教育。

在学校里,他接触到不少进步思想,看了很多革命相关的书,慢慢就有了救国救民的想法。

1927年,蒋介石搞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长沙那边也跟着出了马日事变,学校校长因为传播新思想被抓,粟裕和几个同学没法待下去,只好连夜跑了。

他们坐船顺着湘江到了武昌,投奔了叶挺的国民革命军第二十四师教导队。粟裕在那儿当上了学员班长,接受正规军事训练,算是正式走上了革命路。

同年6月,他入了共产党,8月1日参加了南昌起义,干起了起义军总指挥部的警卫队班长。

起义没成,他跟着部队南下,三河坝战役差点丢了命,一颗子弹擦着耳朵过去,他硬是咬牙带着人掩护大部队撤退。

1928年1月,粟裕又参加了湘南起义,后来上了井冈山,跟毛主席的红军碰了头。那是他第一次见毛主席,毛主席问他打仗的事儿,他答得干脆利落,毛主席挺满意。

从那以后,他在红军里一步步干起来,当过连长、营长、团长,参加了五次反“围剿”。

他脑子活,打仗有招,经常带着部队在山里穿插,以少胜多,名气越来越大。

1934年,中央红军开始长征,粟裕被留下来在南方打游击。他带着几百人的挺进师,在浙南的山沟里跟敌人周旋。

1935年1月,红十军团在怀玉山被围,他带着先头部队突围,冲出了包围圈,到了闽浙赣苏区。

后来他跟刘英一块儿干,把国民党军的“进剿”给粉碎了,部队从几百人发展到快一千人,还建了个浙西南游击根据地。

抗日战争来了,粟裕进了新四军,带着浙闽边抗日游击总队去了皖南。

他在苏南敌后打了不少仗,黄桥战役,他带着部队干掉了国民党顽军1.1万多人。

1944年3月,车桥战役又干掉了几百日军,震慑了敌人一把。这些仗让他在抗战中名声大噪。

解放战争是粟裕的高光时刻。他在苏中战役打了“七战七捷”,海安战斗用200人的伤亡换了敌人3000多人的命,战绩15比1。

1947年2月,莱芜战役围歼了国民党军5.6万人。

5月的孟良崮战役,他把国民党精锐整编74师给灭了,动摇了敌人的信心。

淮海战役,是他军事生涯的顶峰。

他当华东野战军代司令员兼代政委,带着17个纵队,配合中原野战军,先灭了黄百韬兵团,再围了黄维兵团,最后追着杜聿明集团跑,总共干掉44万多敌人。

1928年,粟裕短暂给毛主席当过“卫士长”,负责警卫。

毛主席晚上常跟他聊部队的事儿,粟裕回答得有条理,毛主席对他印象不错。

后来打仗分开了,毛主席还以为他死了,挺惋惜的。

抗战时听说他还活着,而且打得不错,毛主席挺高兴,经常通过新四军军部问问他的情况,还让人捎话鼓励他。

黄桥战役赢了,消息传到延安,毛主席看了战报,说了句“粟裕打得好”。

车桥战役又赢了,毛主席在延安研究地图,指着苏北说:“这个从士兵干起来的人,将来能带四五十万军队。”

这话看得出,毛主席很早就觉得粟裕有大将之才。

1948年,毛主席在延安见了他一面。

粟裕刚从前线回来,风尘仆仆,毛主席见到他特别高兴,拉着他问前线的事儿。

粟裕讲得清楚明白,毛主席听完直点头,说他是“不可多得的将才”。

这次见面,毛主席对他的指挥能力评价很高。济南战役快结束时,粟裕给中央军委发电,提议打淮海战役。

他分析了敌我态势,觉得集中兵力干掉徐州附近的敌人最划算。

战役打得艰苦,他血压高,还得了美尼尔氏综合症,头晕得厉害,但硬撑着指挥。

仗打赢了,毛主席接到战报特别激动,说“淮海战役立了第一功”,还开玩笑说:“一锅夹生饭硬是被你们吃下去了,粟裕就是大厨师。”

1953年2月,毛主席坐火车路过徐州,看着窗外的田野,想起了淮海战役。

他跟旁边的陈毅说:“粟裕是个人才、将才、帅才。”

陈毅拿他跟樊哙比,毛主席摆手说:“不,他不是樊哙,也不是韩信,他是人民解放军的战将,人民的好儿子。”

1961年9月23日,毛主席在武汉东湖客舍见英国蒙哥马利元帅。

蒙哥马利夸毛主席用兵厉害,提到淮海战役“不可思议”。

毛主席笑着说:“最会打仗的不是我,是粟裕,淮海战役是他指挥的,他也是湖南人。”

这话挺谦虚,但也把粟裕的功劳摆得明明白白。

粟裕这一辈子都在打仗,为新中国立了大功。他的仗打得聪明,靠脑子,也靠信念。

毛主席对他的评价,既是看中他的本事,也是肯定他为人民干的事儿。

李银桥把这些讲出来,让这段历史多了一份温度。

粟裕晚年身体不好,慢慢退出了前线。不过他的功绩没人忘得了,他的军事才华和奉献精神,后人一直传着。

毛主席的评价就像给他的一枚勋章,刻在他这一生里,也通过李银桥的话,留在了历史上。

李银桥晚年讲这些,不光是缅怀毛主席,也是想让大家记住粟裕这个人。

他怕时间长了,这些事儿就淡了,粟裕的功劳和毛主席的评价就没人提了。

现在看,他这份心思挺值,粟裕的故事和毛主席的话,通过他留下来了。

粟裕:十大将之首 战争年代屡立奇功 人民网

来源:烟寒若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