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正能量丨广州好人张玉堂:以行动展示新时代榜样力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09:43 2

摘要:来自番禺的“广州好人”“广州市最美红棉老兵”张玉堂,以三十余载坚守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组建红棉老兵巡河队守护碧水清波,火灾中冲锋在前护佑平安;祠堂巷陌间化身“和事佬”,调解纠纷成功率超八成;坚持献血50余次,带动200余名街坊加入公益行列。作为人大代表

文明番禺

来自番禺的“广州好人”“广州市最美红棉老兵”张玉堂,以三十余载坚守诠释“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他组建红棉老兵巡河队守护碧水清波,火灾中冲锋在前护佑平安;祠堂巷陌间化身“和事佬”,调解纠纷成功率超八成;坚持献血50余次,带动200余名街坊加入公益行列。作为人大代表,他架起党群连心桥,推动解决民生实事。没有惊天壮举,张玉堂却在日复一日的坚守中,用脚步丈量社区,用真情温暖邻里。他用行动证明:英雄本色,在于永不褪色的担当。

在桥南街的街巷里,总能看到一位身着红马甲的身影——他既了解街坊的“难事”,也会挽起裤腿驾驶工作艇清理河涌垃圾;居民有需要,他会用心化解邻里矛盾。他就是居民口中的“老张”,是战友眼中的“大哥”,更是新时代退役军人的榜样——张玉堂。戎装虽脱,本色不改,褪下“军营绿”,披上“志愿红”,他用近35年党龄、32年退役时光,将“为人民服务”的誓言刻进骨髓,在平凡岗位上书写着不平凡的人生篇章。

虽褪戎装,不忘初心

1990年,20岁的张玉堂在部队中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四年后从部队退役回到家乡。为了减轻政府安置压力,张玉堂没有选择安逸的工作,而是凭借军人的坚韧本性,主动开启了自己的创业之路。创业初期,他凭借在军队中历炼出来的吃苦耐劳精神跑工地、谈项目,睡过地板、啃过馒头,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质量为先”。事业稍有起色,他便拿出利润资助困难学生,为乡村修葺祠堂,修建医疗站、天井雨棚,用实际行动践行着“退役不褪色”的初心。此时的他或许未曾想到,这颗在基层默默种下的奉献种子,终将在志愿服务的土壤里长成参天大树。

2016年,当选成为番禺区人大代表的张玉堂,在走访中发现社区治理存在诸多痛点:河涌污染亟待整治、困难群体需要帮扶、邻里纠纷缺乏调解平台……他意识到,仅凭个人力量远远不够,必须团结更多人参与。

护河先锋:让河涌重现碧波

为了治理河涌,张玉堂牵头组建“红棉老兵巡河护河志愿服务队”,自筹数十万元购置两艘水上交通艇,带领队员每周开展常态化巡河。烈日下,他们清理河面漂浮物、打捞水葫芦;暴雨中,他们排查排污口、劝离在岸垂钓危险区域的群众。

2024年7月,有一名老人在番禺区古坝河流域红树林密布的河汊间失联。张玉堂凭借对古坝河十多公里水道的深刻记忆,为搜救行动打开突破口。“老人最后出现在复杂的红树林区腹地,那里普通船只根本进不去。”张玉堂回忆道。他主动请缨担任向导,协助公安部门,带着搜救队开水上交通艇,在形如迷宫的红树林中蹚出通路。这场持续144小时的生命搜救,因为张玉堂对水域的熟悉而大大缩短了营救时间。

张玉堂驾驶水上交通艇开展巡河护河工作 张玉堂驾驶水上交通艇开展巡河护河工作

安全守护者:见义勇为参与救火

2022年,流金岁月小区突发火灾,家住同小区的张玉堂听到消息顾不上穿鞋便冲出家门,直接爬楼梯上到起火的22楼。面对熊熊烈火,他凭借部队学到的消防知识,迅速打开消防走火门,携带灭火器冲入火场,为消防员争取了黄金救援时间。事后,邻居们提着水果来感谢,他却摆摆手:“这是党员该做的,换作任何一个老兵,都会冲上去。”

张玉堂的见义勇为事迹作为《番禺日报》视频号“好人事迹展播”系列视频播出

为表彰他的见义勇为精神,广州市番禺区见义勇为基金会为其颁发见义勇为荣誉证书及奖金,收到奖金的他,当天就将5000元奖金分别捐给广州市红十字会山地救援队、番禺区游泳协会、沙湾街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用于开展公益活动,推动传递志愿服务正能量。

张玉堂见义勇为

调解“和事佬”:祠堂里的“枫桥经验”

作为沙湾街首批“祠堂说理”主理员,张玉堂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成功化解多起农村纠纷,调解成功率86%,群众满意度100%。曾经,村民何某与邻居李某因新建房屋过界问题而闹得不可开交,前来“说理”。在对各方面情况进行了解后,张玉堂及主理员们耐心引导、共同商议,最终使双方互化干戈、握手言和。“祠堂是老祖宗留下的根,我们在这里讲道理、解心结,就是要让邻里之间像一家人一样。”他以公正、耐心和智慧化解矛盾,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成为群众心中的“矛盾调解员”。

多重身份:在不同“战场”践行初心使命

人大代表:架起党群“连心桥”

“当代表不是荣誉,是沉甸甸的责任。”作为两届区人大代表,张玉堂始终把群众的呼声记在笔记本上:老旧小区加装电梯难、校园周边交通拥堵、老年人就医不便……他时常与群众零距离接触,面对面交流,倾听民声、了解民情,持续推动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急难愁盼问题。2024年4月7日,张玉堂被桥南街人民调解委员会聘为桥南街盛国调解志愿服务队成员,坚持将服务做到老兵心坎里,协助老兵解决各种合理诉求,切实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成功调解了多起社区矛盾纠纷,有效维护了社区的和谐稳定。

红棉老兵:打造志愿服务“金字招牌”

作为广州市“最美红棉老兵”,张玉堂深知自己肩负着传承红色基因的使命。他组建的红棉老兵志愿服务队从最初的零星几人,发展到如今的3000余人。每月的“党员志愿服务日”,他们走进校园开展国防教育,穿上红马甲在交通岗引导文明出行,带着血压仪为老人免费体检……

公益先锋:用热血书写大爱

翻开张玉堂的献血证,密密麻麻记录着50余次献血记录,累计献血量超过1万毫升。“第一次献血是在部队,看到战友受伤需要输血,我就觉得这是军人的本能。”退役后,他不仅自己坚持献血,还多次组织社区志愿者献血活动,带动200余人加入献血队伍还积极推动捐资捐物。

荣誉背后:藏着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

在工作室的展柜里,“广州好人”“最美红棉老兵”“优秀党员”“先进典型最美志愿者”“优秀志愿者”等荣誉证书整齐排列,但张玉堂最珍视的,是一本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写满了群众的诉求和解决进展。2021年3月,他被广州市退役军人权益维护中心和广州市志愿者协会评为红棉志愿服务“行动大使”。在颁奖典礼上,他说:“我只是做了一些小事,荣誉属于所有默默付出的志愿者。”

面对镜头,他很少提及自己的付出,却总能清晰记得身边每个可以“搭把手”的地方:他携手桥南街迈派党支部,点亮了社区居民提出维修儿童滑梯的“微心愿”;河涌边的警示牌需要加固,两岸的漂浮物又要清理了,在他看来,所谓“英雄事迹”,不过是把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把平凡的工作做到极致。正如桥南街党工委书记许东雨所说:“玉堂同志用行动证明,退役军人永远是党和人民值得信赖的力量,他是基层治理的‘金钥匙’,是党群关系的‘黏合剂’。”

让红棉精神在基层治理中永续传承

如今,党员张玉堂志愿服务工作室已成为桥南街御院社区的“红色地标”,周边500米内,党群服务之家、星光老年之家、科普阅览室等阵地连成一片,打造形成“15分钟服务圈”。源源不断的新志愿者在这里宣誓加入,群众带着笑容前来寻求帮助。张玉堂说,他最大的心愿,是看到更多人接过“红棉”接力棒,让志愿服务成为社区治理的“新常态”。

从军营到祠堂,从河涌到街巷,张玉堂像一根“永不生锈的钢钉”,牢牢钉在群众需要的地方。他的故事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让“奉献”二字可感可触。如今,虽然不再穿军装,但他依然是那个冲锋在前的战士,只不过战场从硝烟弥漫的前线,转移到了服务群众的基层。

来源:肖金讲故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