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苗还有效吗?权威发布回应来了,3类人群建议尽快补种加强针!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0:10 2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疫苗还有效吗?很多人心里打着鼓,尤其是那些前几年积极接种的人,现在开始迟疑了。

有些人说,病毒都变异那么多轮了,早期的疫苗还能顶事儿吗?也有人觉得自己年轻、身体好,打不打都一样。

还有人更直接:我三年没感冒,疫苗是不是早就没必要了?听说还有副作用,打了反而不舒服。

这时候,权威部门的回应来了:疫苗依然有效,但3类人群必须尽快补种加强针。

这不是吓唬人,也不是“营销手段”。是基于真实数据和科学研究的提醒。

你知道吗?疫苗就像手机里的电池,刚打完那阵子“电量满格”,但时间一久,效果就会缓慢衰减。

尤其是面临新变异株,病毒的“外壳”变了,人体的“识别系统”就得更新,这就是为什么需要加强针。

细看这几年疫情数据,重症和死亡主要集中在一类人:免疫力差、基础病多、没打加强针的

有研究发现,打过加强针的老人,即使感染,也大多是轻症喉咙痛、几天就缓过来;但没打的那批,住院率明显高。

说白了,疫苗不是护身符,但它是雨衣。打了你可能还是会淋点雨,但起码不会湿透。

那到底是哪三类人群,最需要补种加强针?答案明确清晰: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

第一类是60岁以上的老人。年龄本身就是个风险因子,免疫力下降、基础病多,一旦感染,容易发展成重症。

第二类是慢性疾病患者,比如糖尿病、高血压、慢阻肺、肿瘤治疗期患者。这些人身体本来就“打折”,病毒一来,防线容易崩。

第三类是免疫功能低下者,比如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器官移植者、自身免疫病患者、长期使用激素的人群。

这些人,感染之后如同“赤手空拳”迎战病毒,疫苗就是能提前给他们穿上一层防护衣。

很多人会说,我三年前就打过三针了,还需要补吗?这个问题问得好。

答案是肯定的:需要。

根据国家疾控局今年的通知,距上次接种超过6个月的重点人群,应尽快补种新一代重组蛋白疫苗或灭活疫苗加强针。

为什么是6个月?因为大量临床数据显示,大部分疫苗的保护效果在接种后6个月开始明显下降。

这不是疫苗不行,而是人类免疫系统的“记忆”本来就不是永久的。

就像你小时候背过的古文,10年不读,你还记得《岳阳楼记》第一句吗?

疫苗也是一样,打一次身体记住了,但时间久了,需要再“提醒”一下。

有人可能担心副作用。确实,每个人体质不同,打完之后可能会有些反应,比如发热、乏力、胳膊酸。

但这些都是短暂的免疫激活反应,就像是身体在演练,提前排兵布阵。

比起真感染后的高烧、咳嗽、胸闷,更别提住院风险,这点反应根本不算事儿。

再说个冷知识:你知道疫苗最早的加强针概念,来自哪里吗?是20世纪初期的破伤风疫苗。

那时候医生发现,只打一针保护力不够,于是追加第二针、第三针,才让疫苗真正发挥作用。

现在我们打的新冠疫苗,其实也走着同样的路——基础免疫+加强接种,才能构筑稳定防线。

有些人问,那既然病毒变异了,疫苗是不是就“跟不上趟”?这个问题,权威专家已经反复解释过。

病毒变异确实存在,但疫苗并不是完全失效,而是“保护力下降”,主要体现在阻止感染方面。

对重症和死亡的防护,依然有效。

这就像是家门锁坏了一点,贼可能更容易进屋,但你家里还有保险箱。

疫苗就是人体的保险箱,它不是让你不感染,而是感染后不崩溃。

尤其是现在,毒株传播力在增强,致病力虽然下降,但“感染面”更广。

从这个角度看,疫苗的意义已经不是“防住”,而是“防塌”。

还有人说,自己年轻力壮,没必要打加强针。这种侥幸心理,其实是对病毒的过度低估。

年轻人确实重症率低,但不是没有。每一波感染高峰期,都有年轻人倒在病房里。

而且,你可能扛得住病毒,但你可能传染给家里的老人、孩子、慢性病父母。

疫苗不仅是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家人。

再说,更现实一点,现在很多场合比如养老院、医疗机构、出国、部分企业,打不打加强针,已经成了“门槛”。

你不补种,就跟不上社会节奏。

别嫌麻烦,打针不过10分钟,防护力却能撑半年。

从我自己做医生这些年的经验看,越是“怕打针”的人,往往越需要那一针。

因为他们心里清楚,自己“底子不行”,一旦感染,风险更高。

还有人说,疫苗这事“国家说啥咱就打啥”,这态度确实没错,但更好的做法是——明白背后的逻辑,主动做选择。

你不是为了政策而打,是为了身体、为了家人而打。

我们不能控制病毒会不会来,但可以控制自己是不是做好准备。

就像雨天出门,你不知道什么时候下雨,但带把伞,总比光着头强。

疫苗,就是那把伞。

别等感染了,才后悔当初没打加强针。

如果你是老年人、慢性病患者、免疫力低下者,真的建议尽快预约接种。

如果你是年轻人,有家里长辈符合条件,也请帮他们预约。

别让“怕麻烦”成了健康的拦路虎。

别让“等一等”变成“来不及”。

这不是制造焦虑,而是对现实的温和提醒。

我们已经走过了最艰难的时刻,不该在最后关头掉以轻心。

打不打加强针,是选择一种生活态度。

一种对身体负责的态度,一种对家人有担当的态度。

我们都想“平安无事地老去”,那就从这一针开始。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国家免疫规划疫苗接种技术指南(2024年版)[J].疾病监测,2024,39(4):305-312.

[2]李兰娟,吴尊友,张文宏等.新冠疫苗加强免疫的必要性与科学依据[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4,58(2):97-102.

[3]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加强2024年秋冬季重点人群新冠疫苗接种工作的通知[R].2024.

来源:余医生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