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生老病死离散重逢,全被散文写尽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0:34 1

摘要: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滴泪水、每一次未曾说出的思念,都可能散落在“我手写我心”的文字里。散文以它独有的细腻与真实,记录着人类最本质的情感脉动。

我们的每一次呼吸、每一滴泪水、每一次未曾说出的思念,都可能散落在“我手写我心”的文字里。散文以它独有的细腻与真实,记录着人类最本质的情感脉动。

无论哪种题材,生老病死,离散重逢;无论哪种情绪,欣喜交集,落寞哀愁,都能在散文中找到它们独特的美学价值。

在散文写作者的笔下,衰老、死亡、病痛、离别……这些曾经令我们焦虑苦痛的主题,都不再恐惧与无助。散文赋予了它们新生,用一种带着体温的记录,还原了这些瞬间的复杂性,让每个读者都能在其中照见自己的影子。

难怪大家说,散文是一种有了阅历才能写得好的文体

刘亮程也说:“散文是沉淀的人心,是完成了又被重新说起的故事,它没头没尾,但自足自在。”

如果你也想从心出发,用散文书写自己在这个世间的生命痕迹,不妨加入我们。我们特邀刘亮程、蒋蓝、胡竹峰、沈念、苏沧桑、江子,6位创作经验20年以上的国内当代非常优秀的散文家,花费半年打磨出《南方周末散文写作训练营第二季|六位散文家的文字盛宴》课程。

与我们一起,用心表达世界,以文对抗时间。

点击上图,立即加入学习↑

01

散文是如梦飞翔的艺术

我年轻时写诗,后写散文,再写小说。散文成就了我的文学,是因为有长达十多年的诗歌写作铺垫。那个后来写成散文的村庄世界,我用诗歌一遍遍地试探过。

我对自己的诗歌失望时,写起了散文。其实,对我而言,诗歌和散文甚至小说间,并没有沟壑般的边界,我只是用自己成熟的诗歌语言,写散文又写小说。散文让我变得更加自由自在。写散文比我写诗时感受到更多的诗意。严格地说我只写了一本真正意义上的散文《一个人的村庄》,我在这部书中把一辈子的散文写完了。之后的小说,有人说像散文。其实更像诗歌。

我的散文是诗歌与小说间的过渡,是连通诗与小说的桥。

我在散文和长篇小说中,成为没让自己失望的诗人。

——刘亮程

茅盾文学奖得主

鲁迅文学奖得主

02

如何捕捉散文的选题灵感,写出新意?

我是“后知后觉”之人,于2004年进入报界,从记者、诗人再到散文家,记者这个职业让我接触大千世界、芸芸众生,也让我常年穿行于蜀地山川河谷,城市乡村,从悠远的历史尘埃中,捕捉绚烂的片断、精彩的选题。

新闻终止的地方,就是文学开始点。而散文写作的开始,则是寻找灵感与立意——这个开始一旦偏离了,那么无论文章写得多么辛苦,也不容易扭转回来。对于初学者,这样围绕选题而谋篇布局的散文基本功,就显得尤其重要。

所以,一篇出色的作品,应该具有超越常态和前人之作的新意,要寻找到笔下出奇而绝妙的散文立意,就要刻意捕捉灵感,不可能一蹴而就。

——蒋蓝

朱自清散文奖得主

人民文学奖散文奖得主

03

如何搭建散文结构,做到“有章可依”?

我好读古典文章,也希望可以写出古典文章。古典精神是先秦文章的渊博浩淼,两汉词赋的华丽,唐诗宋词的明亮,是司马迁的叙事,是唐宋八大家的笔力,是明清文人的襟怀,是《诗经》《乐府》一直到《西厢记》《红楼梦》的遣词造句。

我认为文字固然有道,首先是术,它是一个技术活。只有首先熟练掌握文章的切题、开笔、转折、组合、结尾,才让文章成为一个整体。一篇散文有结构和没有结构,直接关系到是否好读的问题,作为一个写作者,看文章要察其栋宇,观其结构。

我凭自己的趣味写作,民国是我的起点,希望这辈子可以去先秦的宫殿看看,在魏晋的河流中游泳。

——胡竹峰

茅盾新人奖得主

三毛散文奖得主

04

如何使散文叙事更具吸引力,讲好故事?

二十多年来,我一直思考着一个令我困窘的散文写作问题,那就是过去散文中的抒情、写景、状物,如果依旧沉溺此道,一定是很难创新表达的。面临文体的边界扩张与融合的当下,必须重新认识并创新散文中的叙事,发掘叙事的价值。

叙事的目的是让散文更好看、表达更丰富。在叙事中处理素材、结构,调动情感、语言,考验的是对生活的各种感觉,以及处理事序的过程、能力和勇气。与一般的故事讲述不同,散文中的叙事既要拥抱精细的俗世经验,也要打开深广的灵魂空间。

一个好的写作者,永远要有一种开拓的冲动,寻找新的方法开始自己的写作。

——沈念

鲁迅文学奖得主

十月文学奖得主

05

如何掌握多维度的散文情感,以情动人?

痴迷散文写作近四十年,从起初到如今,常扪心自问:假如,将你此时此刻写的这篇文章隐去姓名后,读者能认出是苏沧桑写的吗?

八年前,进入散文集《纸上》的创作时,我终于找到了“自己”,坚定了自己的文学理念:“守赤子之心,信万物有灵,接人间地气,书天地大美”。散文写作不仅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传递情感力量的媒介。发出属于自己的声音,真知灼见与真情实感的交融,才能在读者内心掀起情感的狂澜。

宇宙浩瀚,人类渺小,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于创造文明、延续文明。对于一个真诚写作者而言,形成个人的文学标签,创造流传得下去的文字,是我的追求。

——苏沧桑

朱自清散文奖得主

十月文学奖得主

06

如何从词语开始,写出个性化的散文语言?

我的写作是从写诗开始的,到现在写散文已整整三十年。开始学写散文的时候,我经常枯坐在桌子前,有构思,但不晓得该怎么组织语言。后来发现,一篇散文有了好的“声口”,就会有很好的气息、味道、质地,就成功了一半。

散文写作乃至所有文学写作,其实就是两个问题,写什么和怎么写,一个是题材问题,一个是方法问题。题材是你的写作矿井,每个人还要找到自己的写法,也就是自己的挖矿的方法。就是采用什么样的“声口”,什么样的语言、温度、口吻,来完成你的写作,让人蒙住你的名字看几十行就知道,那是你的,而不是别人的文章。

说到底,写作是一场修炼,一场写作者安放自己灵魂的修炼,语言则是每个人生命的一部分,带着每个人的DNA。最终的目的,是做到人文合一,人文俱老。

——江子

鲁迅文学奖得主

三毛散文奖得主

去年第一期训练营已帮助800+名散文写作爱好者系统训练写作,并得到了学员们的肯定。

时隔一年,不断有学员催我们开第2期训练营,今天,我们来赴约了!

6位当代知名散文家

20+年散文写作独家秘笈

从底层思维到核心技法

帮你系统构建散文写作能力

21节音频课+5场直播答疑+作业批改

+社群伴学+投稿通道

原价599元

早鸟价仅需429元

立省170元!

点击下方报名按钮,立即加入学习

一 当代一线散文家阵容,20+年散文写作秘笈

他们揽获了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 三毛散文奖、冰心散文奖、老舍散文奖、朱自清散文奖、人民文学奖等国内大大小小的重要文学奖项。

嘉宾刘亮程,是你读散文、学散文都绝对绕不开的一位大家:被誉为“20世纪中国最后一位散文家”和“乡村哲学家”。

蒋蓝以“博物、博学和博识”的散文随笔备受推崇,被视为当今散文界的标杆之一;

胡竹峰以古韵写新篇,作品被作家韩少功称赞为“重建中国文章审美传统”;

苏沧桑关于民间美学的写作,文字灵动,直触人心,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

江子为乡村立传,笔下有山河壮气,散文集《回乡记》堪称现代“清明上河图”;

沈念既是作家也是《湖南文学》的主编,他会用作家与编辑的双重视角打磨散文,其作《大湖消息》便是在不断打磨中斩获鲁迅文学奖。

无论你是,想记录生活但无从下笔的写作小白,还是有一定经验但陷入瓶颈的写作者,都可以在这里,跟随这些写了20+年仍在一线写作的作家们,系统搭建散文写作体系。

二 5大模块,从底层思维到核心技法

本次课程涵盖5大模块选材、结构、情感、语言、叙事。课程或许没有“速成之术”,但一定满是讲师们最独特、最底层的散文写作理念与实践之学!

很多人以为散文不讲结构,其实这是一种误解。散文虽崇尚自由灵动,却并非散漫无章。我们回看那些流传下来的经典佳作,会发现往往暗藏匠心。

比如鲁迅的《秋夜》,散文家胡竹峰对其中结构的解析,令人耳目一新。

那个著名的被网友戏称为"废话文学"的开头——

"在我的后园,可以看见墙外有两株树,一株是枣树,还有一株也是枣树。"

胡竹峰老师说其实是鲁迅精心设计的空间坐标,你看出来了吗?

鲁迅以此为原点,展开了层层递进的空间描写:

“这上面的夜的天空,奇怪而高,我生平没有见过这样奇怪而高的天空。他仿佛要离开人间而去,使人们仰面不再看见。然而现在却非常之蓝,闪闪地䀹着几十个星星的眼,冷眼。他的口角上现出微笑,似乎自以为大有深意,而将繁霜洒在我的园里的野花草上。”

从平视枣树,到仰视奇怪而高的夜空,再到俯视瑟缩的野花草,层层递进,构建出立体丰满的意象世界。

到这,还只是最基础的,接下来,鲁迅继续展示他高超的空间结构构建能力——“赋予空间坐标深意”“制造呼吸空间”“实现空间转换”“完成空间结构闭合”。

这些,胡竹峰老师在课程里,都会掰开了揉碎了讲解给你听。

胡竹峰老师部分PPT

上期就有一位学员活学活用,最后作品不仅成功发表,更因"结构精妙"获得读者好评。

此外,在《散文写作训练营:六位散文家的文字盛宴》中,我们还从“选材-叙事-情感-语言”等维度,搭建好了一套系统学习的方法。

比如通常认为叙事是小说的专利,散文是不那么需要的。但同时进行两种文体创作的沈念老师却认为,如今的散文非常有必要挖掘叙事价值,且完全可以借鉴小说的叙事手法。

过去我们经常看到的是小说改编影视,李娟的散文《我的阿勒泰》能被成功改编为电视剧,离不开其中优秀的叙事。

△沈念老师部分PPT

△课程试听音频

再比如很多朋友在写散文时,常常会遇到情感表达上的问题:

明明是表达内心真挚的情感,但总显得矫情;

想营造散文的美感,却陷入辞藻堆砌的困境;

情感表达只感动了自己,无法引起他人共鸣;

作品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的苏沧桑老师,结合自己多年的阅读和写作经历,给出了一套多维度情感力量表达的密码。以上问题都可以从“真”“美”“个性”“灵性”四个维度进行分析、解决。

苏沧桑老师部分PPT

写作之道,贵在得法。而这,正是这门课程要带给你的核心价值。

三 配套纸质版课程资料,学习更高效

学习资料涵盖课前预习资料、讲师代表作书单、课程案例选文、课程PPT讲义、思维导图

四 高密度课程安排,系统提升散文写作

1、社群伴学

45天社群伴学,在这里你将结识来自五湖四海的志同道合的散文写作者们,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共同成长。

2、直播答疑

5位正课讲师,5场视频直播答疑,零距离与一线散文家讨教经验,一站式帮你解答课程中以及平时写作中的所有疑惑。

3、作业批改

结课前将布置一次作业实战,检验学习成果。作业将由讲师与杂志主编/编辑团队批改,帮你找到你的优势与不足。

4、投稿通道

优秀作业有机会在《随笔》《散文百家》《湖南文学》《芙蓉》《广西文学》等杂志刊登。

5、结业证书

完成全部课程,即获得由南方周末签发的电子结业证书,优秀学员还可获得神秘礼物。

课程安排

21节音频课+5场直播答疑+作业批改

+社群伴学+投稿通道

原价599元

点击下方报名按钮,立即加入学习

来源:南周知道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