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曾经是高考“状元”,没有泯然众人矣,目前仍是优秀的科学家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10:34 2

摘要:再过不到1个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了。前些年,每到高考成绩放榜时,社会上便会对所谓的高考状元最终“泯然众人矣”,进行讨论和反思。在此,本文总结了过去那些获得了高考“省状元”,目前仍活跃在科学界,并且算是杰出科学家的一些代表人物。

再过不到1个月,一年一度的“高考”就要来了。前些年,每到高考成绩放榜时,社会上便会对所谓的高考状元最终“泯然众人矣”,进行讨论和反思。在此,本文总结了过去那些获得了高考“省状元”,目前仍活跃在科学界,并且算是杰出科学家的一些代表人物。

许岑科:他是1999年湖南省的高考理科状元,高中毕业于株洲市二中(应该也是该校唯一的省状元),200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还曾获物理本科生的最高荣誉——叶企孙奖学金;博士则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后在哈佛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junior fellow)。他目前为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教授。许岑科在理论凝聚态物理学做出过诸多贡献,目前研究聚焦于量子多体系统。他是2011年斯隆研究奖、2012年美国Packard科学与工程奖和2019年西蒙斯学者的获奖人。

袁钧瑛:她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上海市首届高考理科状元,她1982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生物系,后以优异成绩通过中美联合培养生物化学类研究生计划(CUSBEA项目),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读博。1989年博士毕业后又在麻省理工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后入职哈佛大学,并成为了哈佛大学医学院生物细胞学Elizabeth D. Hay冠名荣誉教授。2020年她回国加入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任生物与化学交叉研究中心主任。袁钧瑛主要研究目标是揭示哺乳动物细胞中调控细胞死亡的分子机制,她目前是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和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通文:他是1979年江西省的高考理科状元,高中毕业于南昌十中,1984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后在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他目前是加拿大智能监控与控制研究的首席教授,阿尔伯塔大学终身教授。陈通文主要从事计算机控制和网络化控制等领域研究,他目前是加拿大国家工程院和加拿大皇家科学院院士,还是电气电子工程师学会(IEEE )和国际自动控制联合会会士(IFAC)会士。

李贤玉:她是1982年黑龙江省的高考理科状元,她的学士和硕士学位均是在北京大学取得的(1982—1990年,无线电物理专业)。她硕士毕业后,决定入伍加入了著名的“二炮”。李贤玉长期从事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工程领域技术研究、工程管理工作;她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并于2019年成功当选为了中国工程院院士(工程管理学部);她目前还拥有少将军衔。

祁晓亮:他是1999年辽宁省的高考理科状元,高中毕业于康平高中(1983年生,当时年仅16岁),2003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2007年博士毕业于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师从翁征宇)。博士毕业后他前往美国斯坦福大学进行博士后研究,师从目前已故的著名华人理论物理学家张首晟。此后他正式加入斯坦福大学,先后任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正教授,他也是当时极少的以国内“土博”的身份取得美国顶尖高校正教授职务的优秀学者。祁晓亮早期研究方向为凝聚态理论,目前主要研究量子纠缠、量子引力与量子混沌之间的相互作用上,并在相关领域均取得了诸多贡献;他曾获斯隆研究奖、萨克勒国际物理学奖、科学突破奖的物理新视野奖和西蒙斯学者奖等荣誉。

颉伟:他是1999年甘肃省的高考理科状元,高中毕业于靖远矿务局一中,2003年本科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08年博士毕业于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博士毕业后继续在该校进行博士后研究。2013年他回国加入了清华大学至今,目前为该校生命科学学院教授。颉伟的主要研究兴趣包括表观遗传学,基因组学和发育生物学,并在CNS三大顶刊上发表了多篇重要研究成果。他曾获国家“杰青”、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国际学者、谈家桢生命科学创新奖、中国青年科技奖、首届科学探索奖和首届新基石研究员项目等荣誉。

何恺明:他是2003年广东省的高考理科状元之一,高中毕业于执信中学,2007年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物理系基础科学班,此后前往香港中文大学读研,师从汤晓鸥,期间在微软亚洲研究院(MSRA)实习。2009年,其首篇论文便获得IEEE国际计算机视觉与模式识别会议(CVPR)年度最佳论文奖,这也是CVPR创办25年以来首位华人乃至亚洲获奖人。他2011年从香港中文大学博士毕业后正式加入MSRA,2016年又加入了Facebook AI Research(FAIR),2024年他正式回归学术界,加入麻省理工学院担任教职。前不久,《Nature》杂志公布的21世纪被引用次数最多的25篇论文中,何恺明等人于2016年发表的关于残差网络(ResNet)的研究便位居榜首。何恺明等4人还因为此项成果共同获得了有中国诺贝尔奖之称的未来科学大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以上7位便是我统计的国内恢复高考以后,曾获得“省级”高考状元,目前仍是科学界杰出科学家的一些代表人物。他们目前均是在各自领域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杰出学者;有的已成为了院士,有的获得过多个国际大奖。有意思的是,上述7位有3位都是1999年各省的“省状元”(许岑科、祁晓亮和颉伟),另外有3位本科都是在清华大学物理系就读的(许岑科、祁晓亮和何恺明,前两位还是同一年的)。当然成为高考“状元”仅仅代表的是人生中一次重要考试取得了成功,并不代表此后一直就是最优秀的,上述7位学者持续在领域内做出过重要成果,并没有“泯然众人矣”。本文所统计肯定还有遗漏,也欢迎各位补充指正;也希望各位也不要给所谓的“高考状元”贴标签,带着放大镜去审视他们。

来源:科技大满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