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东风云录:模范青妇队长陈桂香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1:30 2

摘要:女英雄陈桂香,出生在海阳县纪家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练就了她坚韧不拔的刚强性格;世道的不公、侵略者的蹂躏,在她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女英雄陈桂香,出生在海阳县纪家店村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家境的贫寒,生活的艰辛,练就了她坚韧不拔的刚强性格;世道的不公、侵略者的蹂躏,在她心灵深处埋下了仇恨的种子。

1941 年秋天,这个见人就脸红的17岁姑娘,以满腔的爱国热情,瞒着家里,自愿报名参加了妇救会,开始了革命生涯。

陈桂香加入青妇队之后,虽然一片羞红还在脸上飞闪,但她已投入了血与火的锤炼。斗地主,分田地,她打先锋;拥军支前,她身先士卒。只要上级交给的任务,不管困难多大,她都能坚定不移地想法完成。她用自己的模范行动,博得了队员的好评,经大伙一致推选,她担任了青妇队长。从此,她变得更坚强,工作起来两脚生风。她带领青妇队员成立识字班,组织妇女学文化;成立缝衣队,给前方战士做军衣、军鞋;成立生产组,开荒、犁田、播种、自种棉花纺线织布、给部队做棉衣;组织担架队、运输队,往返几十里路,上前线运子弹、抬伤员。在陈桂香的组织下,这个小队干出了成绩,打出了威风,受到了上级的表扬。

1942年春天,日军对胶东的根据地进行了大规模的“扫荡”。在“ 清剿”时,有 3 个八路军伤病员被日本兵追进了纪家店,情况非常危急。陈桂香发现后,机警勇敢毫不犹豫地把那3位同志带到了家里,藏在地洞里,躲过了敌人的追捕,使那3位同志脱了险,安全地返回了前线。1943年冬天,陈桂香结婚了。这一变化引起了很多人对她的担心:陈桂香结了婚,还会进步吗?还会再像以前那样吗?可是,人们万万没想到,就在她婚后的第三天,人们又在一群青年妇女中发现了她,正在慰问救济从汉奸赵保原统治区逃来的难民们。此后,她的工作和学习更积极了,经常看到她像勇士似的抬担架,像慈母、姐妹一样慰问负伤的战士们。经常听到,她激动地向负伤的战士们表示:我们妇女一定在后方努力工作,像你们冲杀在前方那样!

1944年冬季民兵大整训开始那一年,她又被推选为妇女自卫队中队长。她怕伙伴们情绪不高涨,就带领青妇队与民兵挑起竞赛,并宣布了整训计划:每人学会埋三种雷,投手榴弹三十步打准,土枪七十步打三中二。就这样,人人争当练武模范的热潮掀起来了。陈桂香一丝不苟地苦练杀敌本领,练投手榴弹。胳膊肿了,咬咬牙坚持练,有时身边没有手榴弹,她就抓起石头、砖块练,不练出个高水平,她不肯罢休。为了提高射击命中率,向百发百中的目标努力,她白天顶风雪、冒严寒,趴在地上练瞄准,时间长了,腿麻木了,她毫不在乎,晚上回家又点着香头练,她心里只有一个愿望:要杀敌人,要保家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总结测验中,青妇队员都熟练地掌握了射击、投弹、刺杀、爆破等多项军事技术。陈桂香以步枪七十五步射击打三中二,熟练地埋设三种雷,获得了全联防技术考绩第一名。她这个青妇小队,也获得了团体第一名。在区总结整训大会上,她光荣地被选为全区的模范。

陈桂香在组织青妇队员加紧练兵的同时,还带领她们积极做好后方的支前工作。1945年春节前夕,讨伐赵保原的战役打响了。陈桂香发动全村妇女推了一宿磨,磨好1000多斤白面,及时送到了前线。讨赵战役胜利结束后,参战的民兵和自卫队纷纷归来,陈桂香忘记了疲劳,又热情地工作起来。这场战斗后,陈桂香又当选为全县的女民兵模范。

1945 年5月,海阳人民展开了一场如火如荼的反“扫荡”、反“清剿”、反“蚕食”的武装斗争。陈桂香和她的青妇队员们勇敢投入了这场斗争,射击、埋雷、救护、送饭,同敌人展开了游击战、地雷战。一次,日本鬼子出来“扫荡”,大队人马逼近了纪家店,敌人离村不到半里路,陈桂香带领爆炸组的纪桂芝、纪进兰仍在村头埋地雷。她沉着地挂好4个脚踏雷,然后顺着沟渠向山上转移。当时天正下着小雨,路很滑,陈桂香的脚上正生疮,已烂到了骨头,走路一瘸一拐,疼痛钻心,但她硬是咬紧牙关,和民兵们转移到西山上,隐蔽在草丛中监视着鬼子。鬼子刚到村头,就吃了陈桂香给他们准备的“铁西瓜”,8个鬼子坐了“土飞机”,丢了性命。陈桂香带领的青妇队,也完成了抬担架、救护、运输、维持地方治安、镇压叛乱、保卫家乡等一切后勤工作。她们做了一个小统计:青妇队一年来帮助抗属和民兵家属栽地瓜4200棵,翻瓜蔓37亩,刨地瓜10亩,割地瓜蔓10亩,割麦子15亩,割谷子39亩,割豆子25亩,帮烈属挑水2152担。至于帮助烈军属洗衣、推磨、拾草等就不计其数了。

陈桂香,闻名胶东的青妇队长。当时,虽然只有 21 岁,但她在海阳,在胶东妇女的光荣史册上谱写了光辉的篇章,赢得了党和人民给予的崇高荣誉。1945年8月,胶东妇联、胶东武委会发出联合通知,号召广大妇女向她学习。同月,在胶东召开的第二届英模大会上,陈桂香当选为“全胶东民兵英雄”。从此,陈桂香的英雄事迹传遍了胶东,激励着胶东人民,特别是胶东妇女在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奋勇前进。

作者‬:郝玉子,生于1958年,山东栖霞人。曾任职于烟台地区妇联、烟台市体育局、中共烟台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中的大部分时间与文字结缘,喜好杂文、随笔的写作,从事胶东妇女运动研究30余载,曾主笔出版《胶东巾帼》一书,常有闲笔散文见诸各类书刊。

来源:半岛文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