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雷阳鹿洲李氏,簪缨继世,贤才辈出,自肇基以降,科第联辉,宦迹昭彰,其功名之盛,诚一方之冠冕也。
雷阳鹿洲李氏功名碑记
雷阳鹿洲李氏,簪缨继世,贤才辈出,自肇基以降,科第联辉,宦迹昭彰,其功名之盛,诚一方之冠冕也。
洪武甲寅,李泮水以庠士之身,慨然捐资,督理雷郡城池修筑。城池乃一方之藩篱,泮水公鼎力襄助,保境安民,其功厥伟,开李氏勋业之先声。
李绳宗出仕,初任福建福田主簿,以勤慎称;后迁广东盐课大使,厘革积弊,政绩斐然。李斐然、李暾曜、李杜皆以岁贡、廪贡获二品封典,执铎杏坛,作育英才,桃李成蹊,德教远播。
科举之途,李氏俊彦更是璀璨夺目。李维乔、李实发、李林恢、李志浩等,或文场折桂,或武闱夺魁。维乔中康熙庚子举人,膺选知县;实发任廉州教谕,振铎传经;志浩以武进士之身,扬威疆场。至若李晋熙,庚午副榜,乙酉举人,乙丑教习景山,庚寅恩科荣登二甲,钦点翰林庶吉士,历官农工商部主事,膺选安徽滁州知州,文名宦绩,彪炳一时。
宦海之中,李登龙由典史累迁至州同,李云龙署理山东蓬莱县丞,李韶绎督修雷郡城池,李韶级主政福建平和,皆恪尽职守,造福一方。李传兵知扬州,李尧封获钦赐举人,李瑞年、李柏年任职户部,皆以才德显于朝堂。
近代以降,李承铮毕业于国立勷勤大学,李祖舜深造于国立中山大学,李林然结业于国立陇西军官学校,诸君负笈求学,或研商学以经世,或习农学以惠民,或修武备以卫邦,承先祖之遗风,开时代之新篇。
溯李氏历代先贤,或勤王事于庙堂,或施教化于乡邑,或精学业于庠序。树碑勒石,非独彰往哲之荣光,更冀后昆以先贤为范,继往开来,使门楣之盛,千秋不替也!
雷阳鹿洲李氏功名碑
1.李泮水 庠士 洪武甲寅年捐资
督理修筑雷郡城池
2.李绳宗福建省福田县主簿
调升广东省盐课大使
3.李斐然 岁贡二品封典
新安县训导
4.李暾曜 岁贡二品封典
铨选训导
5.李 杜 廪贡 二品封典
琼州试用训导
6.李登龙 置宜山县典史
升南丹三旺河池州州同
7.李云龙 署山东省蓬莱县县丞
8.李元楷 钦取正白旗教习
9.李维乔 康熙庚子科举人
揀选知县
10.李实发 康熙癸酉科举人
廉州教谕
11.李林恢乾隆辛酉科举人
12.李志浩 康熙丁酉科举人
雍正癸卯恩科武进士
13.李晋熙 庚午科副榜乙酉科举人
乙丑科考取景山宫教习
庚寅恩科二甲进士钦点
翰林庶吉士农工商部
主事铨选安徽滁州知州
14.李传兵 任江西扬州知州
15.李尧封 已卯科钦赐举人
16.李瑞年 河南户部主政
17.李柏年 山西户部司主政
18.李韶绎同治乙卯科举人
议叙知县督修雷郡城池
19.李韶级 署福建平和县知县
20.李书田光绪丁酉科拔贡
21.李承铮 国立勷勤大学商学士
22.李祖舜 国立中山大学农学毕业
23.李林然 国立陇西军官学校毕业
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功名现象及其社会文化意义研究
摘要
本论文以雷阳鹿洲李氏家族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功名碑记及相关史料的深入分析,探讨该家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科举入仕、建功立业的辉煌成就。研究发现,雷阳鹿洲李氏凭借教育传承、家族协作等因素,在科举、仕途及近代教育等领域皆取得突出成果,其家族功名现象不仅展现了家族自身的发展脉络与文化底蕴,也折射出地方社会变迁、文化教育发展以及传统家族制度的运行机制,对研究区域社会史、家族史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雷阳鹿洲李氏;功名碑记;家族发展;科举制度;社会文化
一、引言
家族作为传统社会的基本单元,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功名碑记详细记录了该家族自肇基以来在科举、仕途等方面的卓越成就,为研究地方家族发展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通过对这些资料的系统梳理与分析,能够深入探究其家族发展的内在动力、外在影响以及所蕴含的社会文化意义。
二、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发展概述
2.1 家族起源与迁徙
雷阳鹿洲李氏始祖芳南公为唐忠武王二十六世孙,元至顺年间,因天下扰乱,随父仲荣公自江南宁都府城江市迁徙至雷州遂邑鹿洲岛,在此开基立业,繁衍子孙。这一迁徙过程不仅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动荡局势,也为家族在雷州地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2.2 家族发展阶段划分
从功名碑记来看,雷阳鹿洲李氏家族的发展可大致划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明初李泮水捐资督理雷郡城池修筑为标志,开启家族参与地方建设、树立威望的历程;中期自明清时期科举制度兴盛,家族成员在科举入仕方面成果丰硕,出现多位举人、进士,活跃于地方乃至全国的政治舞台;近代则顺应时代潮流,家族子弟投身新式教育,在商学、农学、军事等领域崭露头角 。
三、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功名成就分析
3.1 科举功名成就
明清时期,科举是家族获取社会地位和政治权力的重要途径。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在科举方面成绩斐然。李维乔中康熙庚子举人,膺选知县;李晋熙更是历经庚午副榜、乙酉举人,最终在庚寅恩科荣登二甲,钦点翰林庶吉士,官至农工商部主事、安徽滁州知州。这些科举成就的取得,一方面得益于家族对教育的重视,另一方面也反映出当时雷州地区文化教育的发展水平。家族中众多岁贡、廪贡生员,如李斐然、李暾曜、李杜等,虽未在科举正途上取得最高功名,但通过教育工作,作育英才,进一步提升了家族的文化影响力。
3.2 仕途功名成就
在仕途方面,李氏家族成员分布广泛,官职多样。李绳宗初任福建福田主簿,后迁广东盐课大使,在任期间厘革积弊;李登龙由典史累迁至州同,李云龙署理山东蓬莱县丞,李韶绎督修雷郡城池,李韶级主政福建平和等。他们在不同地区、不同岗位上恪尽职守,不仅为家族赢得荣誉,也对地方治理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
3.3 近代教育与职业发展成就
近代以来,随着社会变革,新式教育兴起。李承铮毕业于国立勷勤大学,李祖舜深造于国立中山大学,李林然结业于国立陇西军官学校。他们在商学、农学、军事等领域接受专业教育,将所学知识应用于社会建设,展现了家族在时代变革中积极进取、适应发展的能力 。
四、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功名成就的成因
4.1 重视教育的传统
从家族成员的功名发展来看,教育始终是家族发展的核心动力。无论是明清时期对科举教育的投入,还是近代对新式教育的支持,都体现了家族对教育的高度重视。家族可能通过设立私塾、资助族中子弟求学等方式,为子弟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培养出众多优秀人才 。
4.2 家族协作与资源整合
李氏家族在发展过程中,注重家族内部的协作与资源整合。从早期李泮水捐资督理城池修筑,到后世家族成员在仕途上相互扶持,在教育资源上共享,形成了强大的家族凝聚力。这种家族协作模式为家族成员获取功名、发展事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4.3 地方社会与时代环境的影响
雷州地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文化环境,为李氏家族的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同时,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需求和政策导向也影响着家族成员的发展方向。明清时期科举制度的完善,促使家族子弟积极投身科举;近代社会变革对专业人才的需求,则推动家族子弟接受新式教育 。
五、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功名现象的社会文化意义
5.1 对地方社会发展的贡献
李氏家族成员在地方治理、文化教育、城池修筑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参与地方事务,推动了雷州地区的政治稳定、经济发展和文化繁荣。如李泮水督修城池,增强了地方防御能力;众多教育工作者传播文化知识,提升了地方文化水平。
5.2 家族文化传承与社会认同
家族功名成就成为家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激励着后世子孙。通过功名碑记等形式,家族的荣耀得以铭记和传承,增强了家族成员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李氏家族的辉煌成就也获得了地方社会的广泛认可,提升了家族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 。
5.3 反映传统家族制度与社会变迁
雷阳鹿洲李氏家族的发展历程,反映了传统家族制度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运行机制和演变。从科举时代的家族教育与科举应试,到近代家族对新式教育的适应,展现了家族制度在社会变迁中的调整与发展 。
六、结论
雷阳鹿洲李氏家族在历史发展进程中,凭借自身的努力和外部环境的支持,在科举、仕途及近代教育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功名成就。其家族功名现象是家族文化、地方社会发展和时代变迁相互作用的结果,不仅对家族自身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研究区域社会史、家族史、文化教育史等提供了丰富的案例。通过对该家族的研究,我们能够更深入地理解传统家族制度的运行机制、社会变迁对家族发展的影响以及家族在地方社会建设中的作用 。在当今社会,雷阳鹿洲李氏家族的发展经验仍可为家族建设、文化传承和社会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
参考文献
1.雷阳鹿洲李氏族谱 民国版
2.邦塘李氏族谱 民国版
3.民国《海康县续志》
4.雷阳李氏功名碑
来源:石奇封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