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禁烧秸秆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实施的《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在2008年推行全面禁烧政策,到2015年又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加强禁烧工作。
禁烧秸秆最早可追溯到1999年实施的《秸秆禁烧综合利用管理办法》,在2008年推行全面禁烧政策,到2015年又被写进《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从法律层面上进一步加强禁烧工作。
从2008年全面实施禁烧秸秆,到今天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这18年时间里,绿色中国建设深入推进,大气质量得到明显改善,蓝天更美,空气更好了。然而,这些变化是禁烧秸秆的工作带来的成绩吗?笔者认为,禁烧秸秆在其中只发挥了很小的作用。
多年以前,我们都经历过昏天黑地,雾霾肆虐的日子,动不动就会出现雾霾。一些专家,把雾霾的原因归咎于焚烧秸秆,却故意回避大企业大工厂工业化生产带来的空气污染。难洗避重就轻之嫌,把焚烧秸秆当作空气污染的替罪羊。
农民为什么会抵触秸秆禁烧呢?
一是影响播种。虽然经过那么多年的实践,秸秆综合化利用有了长足发展。现实中,还会有大量的秸秆遗留在田地里。比如,以小麦为例,麦杆虽然能够离田,但是大量麦糠,麦秸根部还是会留在田间。导致,下一茬庄稼不容易扎根生长。
二是增加病虫害。秸秆内部会保留许多看不见或者难以发现的病虫害,它们会随着残留在田地里的秸秆继续生长,等到时机合适就会长成成虫,危害庄稼。
三是增加成本。残留在农田的秸秆,需要进行深耕才能不影响播种,这是一笔费用。同时,病虫害的多发,需要增加农药的使用量,增加田间管理成本。
美日等国,他们的秸秆能烧吗?
笔者没有去过美国,没有实地考察了解。但通过查阅资料,在美国和日本,他们只在靠近大城市的区域禁止燃烧。在其他地区则允许燃烧秸秆。
全面禁烧,显然不科学。我们的有些专家离开田地太久了,他们坐在办公室自认为比农民更懂怎么种地,怎么管理庄稼。一旦,涉及复杂利益,需要顾全大局时,专家却总是出让农民的权益,来保护自己的帽子和位子。
粮稳天下安。重视农业不能是嘴上的表态,更要拿出拿出“热腾腾”的惠农政策,让农民种粮能增收能致富,让天下农民种地不再为难。
来源:乡村码字范小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