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位种小麦的老铁,你们地里的小麦有没有白穗情况?是不是一看到白穗,第一反应就是打药?可现实是,药打了一堆,白穗却依旧顽固。
哎,各位种小麦的老铁,你们地里的小麦有没有白穗情况?是不是一看到白穗,第一反应就是打药?可现实是,药打了一堆,白穗却依旧顽固。
这时候可不能再瞎忙活了,咱得静下心来,好好了解一下小麦白穗到底是咋回事,为啥乱打药不管用,以及到底该咋防止?
其实,小麦白穗就像人发烧,是身体出问题的信号。这就好比你体检各项指标正常,但熬夜加班后免疫力下降,病毒就容易找上门。
主因:病害虫害
小麦跟人一样会生病,比如:
赤霉病:扬花期遇上阴雨天,麦穗发霉变红,最后发白枯死(像“烂麦头”变“白麦头”)。
纹枯病、根腐病:这些病专攻小麦的“脚”(茎基部),导致根烂了,营养送不到穗子上,麦穗只能饿死变白。
全蚀病:俗称“黑脚病”,根部发黑腐烂,整株小麦蔫蔫的,穗子直接白枯
虫害:
麦秆蝇:虫子钻到麦秆里啃食,相当于切断了营养运输的“管道”,穗子直接饿白。
地下害虫(比如蛴螬、金针虫):它们偷偷啃小麦的根,根坏了,麦子自然长不好。
帮凶:天气
干热风:
小麦灌浆时遇上高温(30℃+)、干燥(湿度30%以下)还刮大风,就像人被暴晒脱水,麦子直接“枯熟”,穗子发白,籽粒干瘪。
低温冻害:
倒春寒突然降温,小麦的穗子还没发育好就被冻伤,轻则发育不良,重则直接变白穗。
乱打药防治不当
没打对药:
比如赤霉病要在扬花期打药,如果错过时间或随便用个杀菌剂,可能根本防不住。
打药不科学:
比如地头配药浓度太高,局部药害导致白穗;或者只打一次药,没按病害规律补打,效果大打折扣。
那如何防止白穗呢?
选对药
针对赤霉病,推荐用丙硫菌唑·戊唑醇,喷一次能管15天。纹枯病用噻呋酰胺,直接喷到茎基部,就像给小麦穿了防弹衣。播种前用苯醚甲环唑、戊唑醇等杀菌剂拌种,杀灭土壤里的病菌。
打药时间不对,等于白忙活。赤霉病要在齐穗期“见花打药”,纹枯病要在返青期“拔节之前打”。建议,喷药选在上午10点前或下午4点后,避开高温时段,不然农药蒸发快,效果大打折扣。
灌浆期喷磷酸二氢钾(100克/亩)+芸苔素(调节生长),增强小麦抗旱能力。 遇到高温提前浇水,保持土壤湿润。
光打药不够,还要给小麦补营养。磷酸二氢钾+芸苔素内酯,既能防干热风,又能促进灌浆。小麦和豆类、蔬菜轮种,减少土壤病菌积累。多施有机肥,氮磷钾搭配,别光用氮肥
说到这儿大家伙都明白了吧,小麦白穗的根结不在药上,在咱管理上!选对药、抓时机,巧搭配。
要是赶上阴雨天,等天晴了赶紧去地里瞅瞅,发现穗子上有红色霉层或者白色粉状物,这时候再对症用药也不迟。记住:种地靠经验更靠科学,咱把这几步做好了,白穗见了咱的麦子都得绕着走!
来源:红狐狸农村快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