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你卯足了全身的力气打出一记重拳,但对面却没有能被你拳头打裂的墙,
当你卯足了全身的力气打出一记重拳,但对面却没有能被你拳头打裂的墙,
更没有能和拳头抗衡的另一种力量,所有力气瞬间灰飞烟灭,消失不见,
而你,却因为失重倒在了地上,只留下深深的无力和倦怠。
这种感受熟悉吗?职场中,什么会让你有这样的感受?
作为职场老中医,最近来找我问诊的基本都是类似的问题:
鸡蛋里挑骨头的老板,擅长打太极的同事们,还有巨婴玻璃心的下属……都让人深感倦怠。
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如果你也有以下症状,别急,我有药。
症状一:元气黑洞型
牛马时长:0-5年
👉️典型症状:
每天有干不完的工作,情绪喜怒无常,他人的风吹草动都能让你暗流涌动,主打一个你的心情都是别人给的;
不知道自己到底喜欢做什么,每天都是一副“被迫营业”的状态。
👩⚕️老中医诊断:
典型的“正气”不足。初入职场水土不服,卫气(抵抗力)难抵KPI邪风。
症状二:才思枯竭型
牛马时长:5-10年
👉️典型症状:
核心竞争力就是 “听话” ;
PPT改到第18版仍被否定,依然任劳任怨;
能力逐步固化,很难快速学习新业务,陷入能力焦虑,自我怀疑。
👩⚕️老中医诊断:
典型的“才气”不足。肝郁化火耗伤精血,技能树生长速度追不上内卷浪潮。
症状三:价值迷雾型
牛马时长:10-15年
👉️典型症状:
升职触顶后逐渐迷茫,不知道前面路在何方;
职场地位却是比上不足,比下也不足,没有资深一代的权威感和影响力,也没有年轻一代的朝气和魄力。
👩⚕️老中医诊断:
典型的“底气”不足。脾肾两虚运化失调,职业燃料库亟待补给。
症状四:目空一切型
牛马时长:15年以上
👉️典型症状:
看透职场游戏规则,但无力改变,所以选择躺平;
激情如风中残烛,没有什么再值得全力以赴。
👩⚕️老中医诊断:
典型的“心气”不足。心阳衰微神光黯淡,使命感在机械劳作中消磨。
好,药来了!
在日本最著名的长寿之乡冲绳,老人们每天清晨不是被闹钟而是被"生存的意义"唤醒。
这种状态被称为Ikigai(生き甲斐),它由四个维度交织而成:
1. 你热爱的(Passion)
2. 你擅长的(Profession)
3. 被需要的(Mission)
4. 有回报的(Vocation)
从字面上可能不难理解每个维度的意思,但会产生很多误区:
你热爱的(Passion)
简单来说就是能让你进入心流状态的事情。
工作中如果没有Passion,那就没有乐趣,上班的动力也会大打折扣。
但不要混淆短暂的兴趣和持久的热情。
比如你一时兴起迷上了拍小视频,每天乐此不疲,当看到别人拍视频可以挣钱,你也蠢蠢欲动,但最后大概率会以失败告终。
因为能带来持久的不是一时的兴致,而是在坚持背后的那份信仰和追求。
当然,也不要将娱乐爱好直接等同于职业方向。
的确有人将娱乐爱好发展为职业方向,但不是所有会打游戏的人都能当上职业电竞选手。
你需要探索的是爱好背后的需求,喜欢打游戏是喜欢“赢”的感觉还是喜欢在虚拟世界里自己“英雄”的模样?
这些答案才是对职业方向有意义的参考。
你擅长的(Profession)
在职场表现为可复制的核心竞争力。
当然,要想成为核心竞争力,不仅是“你会的”,还得是别人不会的,或是大多数人都不会的才行;或者是别人会的,你更擅长。
但是,人们很容易陷入能力陷阱,即我们过度依赖过往的经验和能力,不能与时俱进。
比如传统的销售拒绝学习数字化营销,那么昨天的“能力”很可能成为明天的“陷阱”。
还有就是错把平台能力当作个人能力,这也是个大误区。
如果你现在就职于一个不错的平台,请稍微去掉“滤镜”时常看看镜子里真实的自己,不要过度沉迷于“美颜”效果。
有回报的(Vocation)
包含显性回报(比如薪资,股权等)和隐形回报(比如成长空间,行业资源等)。
麦肯锡的职场交易模型(career deal)强调,理想回报应覆盖当下生存需求与未来投资需求。
职场说到底,就是一种交易。你用你的价值换取公司的报酬。
如果资本主义的本质是榨干劳动者的剩余价值,那就努力让自己有更多的剩余价值,让资本主义不断掏钱来榨你。
但是,不是所有的“回报”都可以和“收入”直接挂钩,如果一切向“钱”看齐,那恐怕能做的事情就少之又少了;
但是很多“回报”可以变相转化为“收入”,比如你的“激情”可以赋予你的本职工作更多的增值,
可以增加你的曝光度,这样就能让你拥有更多职业选择的机会,这又何尝不是你增加“收入”的隐形资本呢?
健康的文化,优质的人脉,多元的发展平台等都是非常难得的隐形价值。
被需要的(Mission)
“被需要的”实际就是和更大的系统之间的关系。人在职场,这个系统就是你的公司,你的集团。
当你能了解你的公司需要什么?有哪些挑战?并能找到你正在做的或是你能做的和它们之间的联系,那你就能找到你在公司里独一无二的价值。
你可能会想,这太难了。而这个想法就是你掉入的第一个误区,认为Mission太务虚而放弃探索。
Mission就像你航行在大海中的那座灯塔,在迷茫或困境中指引方向,一直为你照亮前方的路。
如果没有灯塔,那你的整个航行就会笼罩在黑暗或迷雾当中。
第二个误区就是,只看到“大需要”看不到“小需要”,第一个误区大多情况下也是这个误区带来的。
一提到Mission,大家可能想到的都是“为人类文明发展作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之类的“大使命”。
但可能公司需要的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的“小使命”。
举一个我自己的小例子来帮助大家理解职场Ikigai。
我在我们公司发起了一个中国区导师项目,这个项目没有KPI,没有领导催着我做事情,但我却从2019年一直干到了现在,
而且越干越大,招募的学员越来越多,目前已经累计帮助1000多名员工在项目中成长。
虽然这不是我的本职工作,我也没有因为这个项目多挣一分钱,但我却在六年多的时间里始终保持热情,
这份热情也反哺给我的本职工作,让我拥有更多的能量。
这个导师项目就是我职场中的Ikigai。
当然,我的Ikigai不是从天而降的,是经历了不断打磨和探索而逐渐清晰的。
在四个维度中,我觉得“热爱”最重要,它就像盐,所有调料中最普通但却是百味之王。
你要靠“热爱”找到自己的心流,然后拿着“心流”的事情去往“专业”上靠。
热爱+专业就得到了“激情”,有了“激情”再慢慢探索和“业务”的交集,进而上升到“使命”的层次,最后则是获得“收入”或“回报”。
与我来讲,我“热爱”中的一部分就是学习、帮助他人成长,
而我是一位HR,“专长”是沟通,点子多,
公司的业务痛点或业务需求之一是人才的不断发展,老一辈的经验及智慧可以最大化地得到传播和传承,
而我能得到的“回报”就是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正反馈,让我成就感满满。
虽然Ikigai这味药特别对你的症状,但是很遗憾,没有“成药”,也就是说,你没法一下子就知道你的Ikigai是什么,
只能像我探索的过程一样,自己去采药,熬药,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上哪采药?如何熬药呢?我给大家一些药引子。
职场萌新
重建“热爱”补正气
这个阶段的特点就是学习成长速度很快,试错成本低,以及可以在不断的学习和试错中找到定位。
但这个阶段的挑战也不小,初入职场难免野心勃勃,眼高手低,容易造成心理落差,并进而缺乏方向感。
我个人认为,这个阶段最适合去探索工作中的热情(Passion),如果你也处于这个阶段,可以试着思考以下问题:
(1) 回顾过去3个月,哪一天的工作让你感到特别充实?那天发生了什么?
(2) 如果完全不用担心收入,你理想的工作日会怎样安排?
(3) 当你全身心投入工作时,通常是在做什么类型的任务?
(4) 什么样的工作内容会让你主动加班也乐在其中?
(5) 如果让你设计一个完美职位,你会保留现在工作中的哪些部分?
进阶骨干
修炼“擅长”蓄才气
这个阶段的主要优势就是在职场初期阶段过后,无论个人专业度或是职场影响力都有了显著的提升,身边的资源也处于持续且良性的积累过程中。
但同样挑战也变得不同,比如能力与责任的错配焦虑,以及职业天花板初现。
那么这个阶段就适合着重去探索及识别工作中的专长(Profession),并最大程度地去发挥并夯实它或它们。
以下几个问题可以帮助你自我探索:
(1) 同事最常因为什么问题来寻求你的帮助?
(2) 你比团队中80%的人都做得更好的3件事是什么?
(3) 过去获得过哪些具体的工作成果?这些成果体现了你什么独特能力?
(4) 哪些工作任务你做起来很轻松,但别人觉得困难?
(5) 如果要用3个"超能力"形容你的职业优势,会是什么?
中层砥柱
聚焦“价值”强底气
这个阶段的主要优势是已经成为职场当中的骨干,既有能力又有精力,可谓职场中的黄金阶段,最容易得到晋升与提拔,业绩多多。
但同时也面临着很多挑战,这就好比是阶段性的考核,
前期的能力积累和思维模式是不是经得住考验,家庭与事业如何达到最佳平衡,以及如何最小化转型所带来的风险。
这个阶段,我建议聚焦在定位创收工作内容(Vocation)上的探索,用最黄金的阶段积累最多的财富。
同样分享问题来帮助你深入思考:
(1) 你目前工作中哪些部分直接为公司带来可量化的收益?
(2) 哪些技能组合在你们行业的人才市场上溢价最高?
(3) 如果要提升你30%的薪资价值,应该强化哪方面的产出?
(4) 你参与的哪些项目能为你未来的升职加薪添加砝码?
(5) 如果你一年后收入翻倍,可能是因为你现在做了哪些准备或改变?
资深前辈
重燃“使命”养心气
这个阶段的主要优势为本职工作更为驾轻就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考虑传承或自我实现。
但同样也面临着动力衰减,以及与新生代价值观之间产生冲突。
因而,这个阶段我建议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更大的愿景与使命上,
即探索如何帮助公司解决更高维度的业务痛点或找到从长期着眼的业务需求(Mission),
比如:
(1) 你观察到公司目前最大的3个运营挑战是什么?
(2) 哪些环节的资源投入与产出最不成正比?
(3) 如果解决哪个问题能为公司创造最大价值?
(4) 行业未来3年面临的最大变革需求是什么?
(5) 站在10年后往回看,哪些事情是需要现在就开始着手启动的?
倦怠不是终点,而是阶段性的调频信号。
中医讲究“治未病”,职场倦怠恰是提醒我们审视人生配置的警报。
当你在Ikigai的四个维度中找到动态平衡,就像为职业生涯安装了自适应悬架,即既能扛住996的路况颠簸,也能享受沿途的风景。
记住,真正可持续的职场生命力,永远来自对自我价值的清醒认知与温柔坚持。
我是职场老中医柴瑞,如果你有职场倦怠症状,欢迎找我寻医问药。
左右滑动查看客户评价
来源:藝小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