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电“数字乐高”,钢筋玩出新花样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2:26 2

摘要:大伙想象一下用乐高积木搭建复杂建筑,但每个积木都是精确定制的钢筋。工程师们基于软件平台,将整个核岛的钢筋结构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这个数字模型不仅包含每根钢筋的位置信息,还集成了施工流程、材料用量等关键数据,真正实现“一个模型管全程”。

目前

中广核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

二期核岛已全面引入

设计施工协同

三维配筋技术

全方位的提升

核岛结构配筋设计与建造的数字化水平

那么

什么是三维配筋技术呢?

👇🏻👇🏻👇🏻

大伙想象一下用乐高积木搭建复杂建筑,但每个积木都是精确定制的钢筋。工程师们基于软件平台,将整个核岛的钢筋结构转化为三维数字模型。这个数字模型不仅包含每根钢筋的位置信息,还集成了施工流程、材料用量等关键数据,真正实现“一个模型管全程”。

还有点不懂?那大伙再想象一下,工程师们在电脑里用三维模型给核电站的每根钢筋“预装”定位。通过专业建模软件,他们不仅能精确设计每根钢筋的走向,还能将施工方案直接融入设计阶段。就像建筑师用VR技术预演房屋装修,施工团队可以提前发现钢筋与埋件的“交通拥堵”,在虚拟空间中优化布局,把施工难题消灭在萌芽状态。

我们用传统和创新

两种模式做做对比

👇🏻👇🏻👇🏻

传统模式:设计师画完图纸→施工队检查图纸→如果发现问题,返工修改。

创新模式:EC协同三维配筋技术以设计引领,深度融合施工需求,开创了从设计到工程的全新模式。

你要问新模式的实际效益

有哪些?

👇🏻👇🏻👇🏻

这项技术最精妙之处在于创建了工程“数字双胞胎”。基于核岛结构PDMS(三维设计平台)基础模型,设计团队和施工团队在同一平台上协作,从钢筋型号到施工顺序,所有数据实时共享。传统工程中常见的“设计变更-返工”恶性循环被彻底打破,就像设计师和施工队戴着AR眼镜同步工作,确保每个环节严丝合缝。

怕你们没看懂

再给你们细化ABCD

👇🏻👇🏻👇🏻

A

设计师和施工队

共用一套3D模型

类似多人编辑的在线文档

在设计建模阶段

施工方深度参与并加载施工属性

显著提升了

土建三维模型数据的完整度

B

施工队边设计边提建议

“这根钢筋和管道会打架!”

通过三维模型

施工方提前开展

钢筋碰撞、埋件碰撞识别

优化施工方案

C

电脑自动检查所有碰撞风险

相当于施工模拟器

及时高效总结反馈

模块化施工设计和前序项目经验

D

最终方案既科学又方便施工

极大地提升了

设计产品的易建造性和可建造性水平

为工程实施奠定了坚实基础

EC协同三维配筋技术的全面应用,标志着核电工程向“数字核电”转型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通过深入应用核电“数字模型”,以数据为抓手,极大提升了核电建造品质。从“一模到底”到“无图纸建造”,从设计到施工的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管理,推动核电建造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EC协同三维配筋技术的应用,这种“数字先行”的建造模式,就像为核电站制作了精确的DNA图谱。当现实中的钢筋水泥与虚拟世界的数据流实时互动,不仅提升了核电工程的设计与施工效率,更推动了核电建造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太平岭二期等项目以技术创新为驱动,践行EC协同一体化理念,为核电工程的高质量发展树立了新标杆。

编辑 | 孙沛佳

校对 | 曾庆榕

审核 | 梁涛 张丽娟

签发 | 韩云飞

内容来源 | 中广核工程

来源:中国广核集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