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图姆伤退半决赛出局,凯尔特人建队模式走到了拐点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7 12:50 4

摘要:这套建队模式是打造一套全明星阵容冲击总冠军。然而全明星就那么几个,大家都哄抢,拿到并不容易,所以只能豪赌。

卫冕冠军波士顿凯尔特人于东半决不敌尼克斯,遗憾出局。

随着当家球星塔图姆赛季报销,这个结局是必然的。

对于凯尔特人而言,也意味着他的建队模式走到了拐点。

这套建队模式是打造一套全明星阵容冲击总冠军。然而全明星就那么几个,大家都哄抢,拿到并不容易,所以只能豪赌。

一是豪赌被低估的球员,如潜力股怀特,处于低谷期的霍乐迪。

二是豪赌有伤病风险的球员,如波尔津吉斯。

只有这种全明星才能让绿军付出较少的代价(薪资、选秀权)获得。

从马刺交易怀特用的是理查德森、朗福德、1个受保护的2022年首轮签(前4顺位保护)和一个2028年首轮签互换资格。

交易霍乐迪用的是布罗格登、罗威和1个24年首轮。

交易波尔津吉斯用的是斯玛特、加里纳利、穆斯卡拉、菲利普斯。

波尔津吉斯存在伤病风险,霍福德、霍乐迪存在老化风险。

这种模式需要几个补丁:

1、培养新人。

这两年来凯尔特培养新人做得非常优秀,如普里查德、科内特、豪瑟。

此外克塔也得到栽培,只是季后赛没有时间了。

2、优秀的战术体系。

马祖拉打造的“全空间多持球点”进攻体系,把球队的进攻带到历史级别。

爆种的三分火力,魔球化的进攻,让对手疲于奔命,削弱对手防守端的投入。

这是典型的以攻带守。

在这套体系下,球员们打得相对轻松(除了塔图姆,这另有原因),也容易发挥,降低伤病风险(同样除了塔图姆)。

防守端马祖拉虽然喜欢无限换防,但他不像雷迪克那样没节制的使用。

只有在拼刺刀时候才拿出来,常规时刻也经常用蹲坑模式,减少中锋的消耗,节制使用,这样才能“他好我也好”!

但在硬战或关键时候,就得拿无限换防了。

马祖拉式换防的基础在错位防守,而错防的灵魂以塔图姆防中锋。这就涉及到第三个“补丁”。

客观讲,前任主帅乌杜卡过于强调防守,进攻水准逊色,对于凯队的健康反而不利,他走后加盟火箭是双赢了。

3、当家球星塔图姆的牺牲

凯尔特人当家球星“保洁曼巴”塔图姆是牺牲最多的球员,他可以说,做了球队大量的脏活累活。

本赛季他场均上场36.4分钟,拿下26.8分+8.7篮板 +6.0助攻,均是球队第一。

在凯体系中,其他人可以歇息,只有他没法歇。

他是当家球星,有砍分重任。

进攻端,由于绿军阵容缺乏可靠的持球者,即便是怀特和霍乐迪这样的后卫,持球组织能力也相当有限。

这就迫使塔图姆不得不频繁参与组织串联,为队友创造进攻机会。近年来他的组织能力突飞猛进,传球技艺日渐成熟,本赛季场均6.0次助攻创下生涯新高。

防守端的塔图姆更是鞠躬尽瘁,盯防对手中锋。

凯尔特人的防守策略中,塔图姆常被安排换防至对手中锋位,而本方中锋则换防到锋线(尤其是针对缺乏自主进攻或投射能力的对手)。

这一布置的战术优势在于:

首先,破解15挡拆:当对手试图通过中锋与后卫的挡拆发起进攻时,后卫将被迫面对塔图姆。凭借出色的单防能力,塔图姆能有效避免被错位惩罚,同时本方中锋可收缩协防护筐。

其次,限制14/13挡拆:若对手尝试用锋线与后卫发起挡拆点名凯尔特人中锋,锋线球员的挡拆质量通常不足,点名效果有限,且绿军可通过二次换防及时补位。

他还要拼抢篮板。由于经常换防内线,他的防守区域往往靠近篮下,这为他抢篮板创造了有利条件。

但这样的策略成效显著,却对塔图姆造成极大消耗——他需长期与对方中锋肉搏,承担远超常规锋线的防守负荷。

客观讲,塔图姆的所有牺牲都是为了波尔津吉斯。

因为波尔津吉斯是球队的“奢侈品”,要省着用,如果让他陷入对抗中锋,伤病风险大。

凯尔特人把“耐杀王”塔图姆顶上中锋,就是为了给波津充分的休息,让他在季后赛保持体能和健康。

这儿,有朋友要说了:为啥牺牲的不是杰伦-布朗?

这老实说,对塔图姆而言,确实有点不公平。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塔图姆个人能力和球商都完胜杰伦布朗,所以他要牺牲,你杰伦布朗一个控运都不够流畅的来做塔图姆的活儿,他也做不了。

而又有利于杰伦拿FMVP。

只能说,时势造英雄吧!


凯尔特人全明星阵容+三个补丁,让球队获得24年总冠军。

但这套建队模式有个重要的X因素,就是波尔津吉斯,说白了,都是为了波津服务的。

即便凯做到这样了,波津该伤还是伤。上赛季季后赛仍然大量缺席,东部只打了4场,总决赛打了3场。

东部这边凯上赛季非常顺风顺水,所以波津缺阵可以接受。

总决赛波津能打的时候,独行侠无法匹敌,确实为球队奠定胜局贡献巨大。

但这赛季终于“皇帝的新衣”被戳穿了。

波尔津吉斯感染了不知名病毒,状态不佳,表现严重下跌,完全拿不出上赛季的水准了。

而东部这边次轮偏偏遇到了以纪律著称的种植园队——纽约尼克斯,这队以透支主力著称,精神意志强大。

咱客观讲,凯尔动人动辄领先尼克斯20分以上,硬实力是强于尼克斯的,经常就输在关键时刻上。

这个X因素波津,这轮场均15.6分钟+4.2分+3.7篮板+0.5助攻,命中率24%+22.2%,简直菜到抠脚。

这怎么做到的,回答我!look at my eyes,tell me why?why baby why?

甚至说,哪怕波津的时间全转给科内特了,兴许凯尔特还能多赢一场。

但你不上波津,又怎么知道他这么“菜”?

马祖拉只能透支塔图姆,塔图姆爆涨至41.4分钟,更惨的是,他还要长期在内线和唐斯缠斗。

塔图姆对位唐斯效果还不佳,唐斯面对他命中率高达58.3%,每场能拿3.8分。

最终塔图姆重伤,遭遇了右脚跟腱断裂。

说个小插曲:

对阵魔术时候,波尔津吉斯被比塔泽肘到面部,并大量出血。赛后,马祖拉接受了记者采访,谈到此事时表示:“我喜欢看他在场上流血,我觉得那很重要。”

看似这个教练不近人情,对球员特别苛刻,把球员当牲口。不过考虑到是波津,背后的意味就复杂得多了。

当然,凯尔特人失败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魔球化进攻的固有缺陷。

魔球体系的核心逻辑是"三分比中投更高效",但这一理论建立在"投篮手感稳定"的假设上。而现实是——三分手感会传染,且波动极大。

总之手感决定上限,波动性成为死穴。

魔球理论依赖数据模型,追求"效率至上",但篮球比赛并非数学公式。最优解≠赢球解。

尤其在决胜时刻,球队往往需要"不合理的得分"——比如顶着防守的强投、关键时刻的中距离硬解。这块尼克斯的布伦森是佼佼者。

而凯尔特人在这时候反而拿不出来,缺少禁区攻击,缺少中投成了凯的死穴。

凯尔特人拼命赌三分手感,奈何投不进,只能遗憾败北。

凯的打法,注定了心理抗压能力要求更高,影响了他们在逆风局的表现。

不过换个角度讲,要是波津能像上赛季强吃几个尼克斯后卫线砍几分,兴许凯就能缓过神来,兴许塔图姆也不用累垮了。

只能说,历史没有如果!

对于凯而言,这套建队模式24赛季涨到高峰,现在到了拐点。
塔图姆下赛季大部分时间不打(甚至不打都有可能)。

波津这个易碎的花瓶,是要送走的(爵士表示:我家大门常打开,开怀容纳天地,迎接四方首轮)。

表现大不如前的霍乐迪可能要送走,霍福德快退役了。

对于凯尔特而言,把怀特留下,再加上双探花作为基本盘,足以称雄一时了,后面再看少总妙手吧,这一波建队模式算是走到头了。

来源:爱读新闻的老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