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总书记的足迹看和美乡村 | 渔获满舱看澳角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1:01 2

摘要:澳角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被誉为“全国最美渔村”。这里渔获满舱的光景是何模样?这个昔日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的偏僻渔村何以实现华丽蝶变?澳角村为什么行?澳角人为什么能?日前,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前往这个“行走在大海上的村庄”,到渔船货舱、

习近平主席发表的二〇二五年新年贺词提到:天水花牛苹果又大又红,东山澳角村渔获满舱。

澳角村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东山县陈城镇,被誉为“全国最美渔村”。这里渔获满舱的光景是何模样?这个昔日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的偏僻渔村何以实现华丽蝶变?澳角村为什么行?澳角人为什么能?日前,笔者带着这些问题前往这个“行走在大海上的村庄”,到渔船货舱、渔家民宿、渔获电商基地寻找答案。

化思想引领,

在学思践悟中笃定前行

夏日傍晚,澳角渔港。伴随着悠扬的汽笛声响,一艘艘渔船满载而归。旋即,这里开始热闹起来,渔民们忙着卸货、分拣等,渔获满舱的喜悦洋溢在每个人的脸上。这份喜悦源自澳角村铿锵有力的耕海牧渔经济发展旋律。2024年,全村海洋捕捞年产值达3.3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248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6万元。

靠海吃海出路何在?

习近平总书记对海洋资源开发保护历来高度重视。在沿海地方工作期间,总书记就对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有深刻洞见和独到见解。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把握时代发展潮流,不断丰富完善海洋资源开发保护的理论内涵与实践要求,为我国海洋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澳角村全景。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澳角村党委书记林华忠说,这些年,澳角村一直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省工作期间创造性地提出的大食物观布局产业、推动发展,通过有序地开发利用丰富的海上资源,建设了海上牧场,延伸了渔业链条。

在提到澳角村的发展方向时,该村干部群众普遍表示,澳角村三面临海,土地资源少且质量不高,对全村的产业发展形成了严重制约。但是,该村以海为田、深耕渔业的思路非常清晰、信心十分坚定。他们认为“澳角村的产业蓝图是在党的思想指引下擘画的;澳角村产业发展的过程是全村干部群众持续以党的先进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过程”。

以海兴村何以持续破题?

2001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同志来到澳角村调研,为村民勾勒出小康蓝图:“以后农村的政策会一年比一年好。”时隔23年,202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再次来到澳角村考察。看到这里发生的巨变,总书记深感欣慰,他鼓励大家说,“村级党组织要发挥火车头作用,带领乡亲们做好‘海’的文章,在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一往无前。”

这些年,澳角村牢记嘱托,感恩奋进,持之以恒推进耕海牧渔,誓让大海变为“蓝色粮仓”。在澳角村村史展厅中,用照片和部分实物展示着5艘渔船,分别是竹排、大桡船、代排船、木质拖网船、大排量钢质船。船只静默无声,但每一艘都记录着澳角人耕海牧渔的时代光影,镌刻着澳角人践行大食物观,向海洋要粮食、求发展的奋进足迹。渔民们从划着竹排艰辛谋生,到使用大桡船、代排船、木质拖网船开展海上捕捞,再到今日驾驶大排量钢质船驰骋海洋、乘风破浪,澳角村渔业发展的每一步都闪耀着理论指导实践的光芒。

“认准的路子就要坚持,不能一遇到困难就动摇。”林亚民是改革开放后澳角村的第一任村党支部书记。他说,该村的渔业发展也曾面临许多困难。比如,20世纪90年代之前,村里没有渔港,大船无法靠岸,渔获难以保鲜,出海捕捞的范围也受到限制,渔民只能依赖小规模的“讨小海”为生。为建设渔港,村干部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补助资金;深入每家每户,动员大家根据船只的排量大小筹集建设资金。面对渔民的顾虑,他们拍着胸脯向渔民保证:“共产党员,说到做到!”在当地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一座投资1200万元,可泊船500余艘的国家二级渔港于1999年在澳角村建成投用。

21世纪初,为满足渔船迭代、船只日益增多对渔港吞吐量的需求,时任澳角村党支部书记沈永金带领澳角村建设了一座国家一级渔港,并带领村民建设了鲍鱼、对虾、海带、紫菜等养殖基地,改变了澳角村渔业靠天吃饭的历史。

党的十八大以来,林华忠带领全村人不断解放思想,动员所有的船主船东给渔船配备大型冰柜,完成北斗定位系统安装全覆盖,实行渔业船舶包保责任制度,实现了对渔业的规范化、智能化、网格化管理。目前,全村共有乡镇船舶603艘、60马力以上钢质渔船88艘,开启了澳角村远洋捕捞的新篇章。

“要有什么样的高度才能设计出宏图/要具备多大的干劲才可以抵达震撼/当渔火与海呼应/是什么使一个渔村饱满动感……”这是澳角的“乡村诗人”刘黄强亲眼见证澳角村华丽蝶变后有感而发创作的诗句。

“这也是澳角村‘循足迹悟思想’工程的一项生动实践。”澳角村党委副书记沈瑞东说,为强化思想引领,突出以思想指导实践的思路,该村始终把学习宣传党的思想放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村里整合道德讲堂、村史展厅、农家书屋、歌册传习中心、海峡艺术馆、生态海鲜体验馆等文化资源阵地,深入开展座谈会、学习会、文艺表演、诗歌创作等活动,通过“百姓大舞台”“东山歌册”“联欢晚会”,将主题宣传融入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诗歌中,引导干部群众通过学思践悟,更加自觉地汇聚起推动产业发展的强大合力。

澳角村实施“循迹再奋进”工程文艺活动现场。

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

在东山县,谷文昌的名字已经深深烙印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中。这位东山县委原书记,1950年随解放军南下至福建。在东山工作的14年间,谷文昌带领全县人民筑堤拦沙、挑土压沙、植草固沙、种树防沙,在194公里的海岸线筑起了“绿色长城”,把一座风沙肆虐的海岛变成生机盎然的绿洲,为东山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当地群众逢年过节会“先祭谷公,后拜祖宗”。

谷文昌的事迹激励着东山县一代代共产党人担当作为,踊跃争先,带动各村形成了党员带头为群众谋幸福、为村里兴产业的良好氛围。为更加充分地发挥基层堡垒的作用,澳角村打造了“海味党建·号角先锋”品牌,把党支部建到了产业链上,推动以高质量党建保障高质量发展。

“支部党员迅速集合,有渔船需要救助。”日前,得知有渔船在澳角村附近的海域面临危险时,该村海上党支部书记沈志超第一时间通知党员集合。最终,在该党支部党员的及时救助下,受困渔船顺利脱险。

澳角村海上党支部由该村渔民党员组成,通过落实渔船编组编队生产、网格化管理责任制度等,充分发挥渔民党员在安全生产、海上救助、渔船管控等方面的作用,护航渔民海上作业安全。

“党支部就是我们的主心骨。”澳角村的渔民沈珠钦说,这些年村里对渔民的服务越来越周到,特别是海上党支部成立以后,让他们每一次出海时心里都会觉得非常踏实。

这些年,澳角村海上党支部还多次救助省内外遇险渔船,为促进跨区域海上协作作出了贡献。由此,被浙江、广东等地赠予“跨省获救助,全靠兄弟情”等锦旗。

随着澳角村渔业蓬勃发展和人们生活消费习惯的转变,一些村民开始尝试“渔业+电商”的发展模式。但是,任何一种新兴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都并非一蹴而就,澳角村渔获“触网”过程中曾面临缺人才、缺技术、服务不完善等问题。

“越是面临问题和挑战,越需要充分发挥基层堡垒的战斗作用。”澳角村电商党支部书记沈舜欣说,为以党支部为堡垒、党员为先锋、电商为主力,推动海鲜产业“触网”升级,该村于2016年成立了电商党支部。该党支部成立后,以“党建引领发展,争当电商先锋”活动为抓手,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常态化开展新农人素质提升工程、水产品电商模式创新应用培训等活动;号召村里的电商大户、青年电商创业者组建电商产业先锋队,努力把电商党员培养成为企业发展的带头人;引导党员在网上蹲点、在线上服务,强化电商上下游产业共驻共建,不断加强服务体系建设。

在澳角村渔港不远处,一排排白墙蓝瓦的楼房面向大海整齐排列。屋内,直播带货、网上订单跟踪、后台数据分析等程序有条不紊,处处充溢着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气息;屋外,海天一色,海景如画。现在,每天到澳角村电商民宿一条街观摩、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

澳角村电商民宿一条街街景。

这里是澳角村电商党支部引导电商产业蓬勃发展的见证。近年来,该党支部助力村里打造电商民宿一条街,主动为入驻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帮助提高产品附加值、拓展营销渠道,构建起了信息共享、资源整合、学习交流的电商产业“中枢”。同时,该党支部引导澳角村成立电商微商协会、电商服务中心,进一步完善“互联网e+”销售管理体系,在产品价格、质量、食品安全、售后服务等方面打造澳角品牌。目前,澳角村电商产业人才队伍已发展壮大到532人,全村共有100多家电商企业,年销售额达3.5亿元。

“有事找支部,党员来相助。”澳角村昔日的“船老大”沈志辉说,正是得益于电商党支部的帮助,让他赶上了渔获“触网”热潮,现在他已成为一名从事电商销售的行家里手。

同时,澳角村通过不断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营造了诚信经商、踏实做事的浓厚氛围,进一步优化了营商环境。

澳角村的一家鲍鱼养殖基地负责人黄黎聪说,当地的特色党建和村民勤劳踏实的品格,以及得天独厚的海域优势是吸引他在此处投资发展的重要原因。现在,他管理的基地主要从事鲍鱼养殖,年产值约1000万元,全年稳定用工在200人以上,季节性用工500多人。

鑫屿海民宿的负责人刘云星说,他是新疆人,之所以到澳角村投资,主要是因为6年前到这里旅游时当地的淳朴民风和美丽风景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2024年,他与当地村民沈志贤合伙开办了这家民宿,现在经营得有声有色。

澳角村电商直播团队日常工作中的场景。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

林湖斌是土生土长的澳角村人。2005年退伍后,他从经营传统的海鲜购销生意做起,长期深耕商海,现已成为民宿、渔获电商、海上旅游等多个业态的经营者。2024年,他带领的直播团队销售额突破2000万元,创办的四屿民宿营业额约为150万元。

当与笔者谈起他的“创业经”时,林湖斌提到频次最高的一句话就是“不能安于现状、固步自封”。他说,这一路走来,如果一直不想着去升级经营模式、拓展产业领域的话,也可以把日子过得很好。但是,那样的话产业就做不了这么大。

平和的话语间流露出他敢打敢拼、与时俱进的闯劲与韧劲。正因这股子劲,他虽身处渔村,却能一直紧跟时代潮流,抓住商机。10多年前,微商兴起,林湖斌顺时应势组建了微商运营团队,开辟了海鲜线上销售渠道。2016年,该团队的销售额达到了200万元。近几年,直播带货受到热捧,他又于2021年组建了直播团队。

“首先是要讲诚信,任何时候都要把产品质量和服务放在重要位置。然后就是销售渠道一定要跟上潮流。”林湖斌说,团队成立初期,公司的直播间曾面临“门前冷落鞍马稀”的处境,有时候一天只能卖出去两三单产品。为提升运营水平,他不断加强团队建设,组织团队前往杭州等地学习,并在起步阶段确定了错峰直播的思路,完善了售前、售中、售后全流程服务保障,通过“先攒人气、树口碑,再推产品、拓市场”的思路,逐步提升了直播间的销量。目前林湖斌的公司已注册两个直播账号,拥有14人的直播团队,人气火热、订单不断。

在澳角村,林湖斌的成功并非偶然,也不是个例。“不固步自封,要与时俱进”“敢为人先、不甘落后”的理念已成为根植于澳角人血液中的气质。

正是源于这一气质,澳角村靠海吃海的理念不断更新、方式日益丰富、产业链条持续延伸。这些年,全村的产业发展领域一再扩展,从昔日的捕鱼一业独大到现在的海洋捕捞、海水养殖、海产品加工、海鲜电商、海景民宿产业齐头并进。目前,全村发展养殖网箱1100余口、各类吊养660亩,高科技养殖场138家,年产量5.8万吨,产值3.7亿元。海产品加工以海源水产为代表的精深加工及各类水产品收购、加工企业38家,年产量3万多吨,产值6亿多元,创税2500万元。电商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增长,2024年实现利润6000万元,带动就业600多人。在海景文旅产业发展方面,该村利用“龙虎狮象”四屿独特的地理优势,打造精品旅游线路,现拥有渔家民宿41家,床位636个,渔家大排档13家。

正是源于这一气质,澳角村的人才如泉涌,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该村通过给予生产服务、创业扶持、生活环境、用地倾斜等方面的政策支持,已鼓励60多名大学毕业生回乡创业。目前,这些人分布于全村各行各业对带动群众解放思想,创业、创新、创造起到了关键作用。村里还会不定期组织相关人员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乡村振兴人才技能培训各项活动,聘请有关专家围绕发展需要开展电商网络销售、高科技养殖、安全生产、旅游管理等各类行业培训,有效提高了各行业的管理能力和技术水平,培育了示范带头发展新型产业的“领头雁”。

正是源于这一气质,澳角村的生活日新月异。村里从昔日的“报纸订不起,电话费交不起,煤油灯点不起”发展到了后来的大部分村民“村里有别墅,城里有套房,出门有小车,银行有存款”;再到今日澳角,“看海面,满港新船;看地面,满村新房;看山面,郁郁葱葱;看人面,喜气洋洋。”

靠海吃海启新程,渔获满舱看澳角。渔获满舱是澳角村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全面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出的丰硕成果;是澳角村不断解放思想,创新党建,充分发挥基层堡垒作用,演绎出的产业发展动人乐章;是澳角人牢记殷殷嘱托,与时俱进、满怀信心奔向乡村全面振兴新生活的幸福注脚。当下,澳角村正在和着新时代的发展节拍奋楫扬帆,努力书写“海”的文章。

来 源:《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5年第10期
总监制:姚卜成

监 制:韩世雄

编 辑:张琼文

来源:中国扶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