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一幕的背景,是印度空军在南亚边境与巴基斯坦空军的对峙。在这场对抗中,印度战机苏-30MKI被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产歼-10CE所击落。事件一出,俄罗斯“Top War”等军事门户迅速发布文章,试图为苏-30MKI挽尊。文章不惜使用“机动怪物”“再立新功”等
当一架苏-30MKI战机被霹雳-15E导弹击落后,南亚上空除了战火,还有一个重要信号在传播:俄罗斯引以为傲的空军体系,正在现实中遭遇“系统性崩盘”。
这一幕的背景,是印度空军在南亚边境与巴基斯坦空军的对峙。在这场对抗中,印度战机苏-30MKI被巴基斯坦空军装备的中国产歼-10CE所击落。事件一出,俄罗斯“Top War”等军事门户迅速发布文章,试图为苏-30MKI挽尊。文章不惜使用“机动怪物”“再立新功”等溢美之词,大肆宣扬其“卓越性能”“优秀飞行员”,并重提2019年所谓“规避F-16导弹”的旧事,以此构建苏-30MKI“空战无敌”的形象。
俄罗斯“Top War”网站
但这类自我神化,恰恰暴露了一个更深层的问题:俄罗斯航空工业的技术思维,依然停留在冷战后期的“缠斗逻辑”,早已与现代空战的体系化思维脱节。
苏-30MKI的优势毋庸置疑,在20年前它的确是亚洲空军的佼佼者,其大推力矢量发动机、超机动设计、双座配置,在冷战遗绪中可谓一枝独秀。但现代空战的核心早已从机动性转向“信息感知与体系协同”。在中美空军围绕“杀伤链”“传感器-射手”系统进行深度整合的背景下,单一平台再强,也难逃被“体系压制”的命运。
霹雳-15E击落苏-30MKI的背后,是中国空军对“空中信息主导权”的彻底重构:有源相控阵雷达+远程空空导弹+数据链指挥体系+预警机协同作战。这是四代机甚至五代半作战体系的缩影。而苏-30MKI却仍倚赖无源雷达和飞行员的“经验主义”,这本身就是跨时代的落后。
在当前空战模型中,“先发现、先锁定、先打击”已取代“近距缠斗”成为核心规则。机动性能再好,也无法抵挡超远程制导打击的闭环封锁,更何况苏-30MKI的态势感知与目标获取能力早已落后于时代。
俄空天军目前面临的不是“某型战机落伍”,而是整个空中作战体系的迟滞。
首先是预警机的滞后。相比中国正在研发的“空警-3000”、美军已部署的E-7A,俄罗斯的A-50U改进进展缓慢,甚至连A-100都迟迟无法成型。预警机作为体系战的中枢迟迟不能补位,导致前线作战依旧靠战机“肉眼侦察”,信息滞后、战场感知力差,严重影响协同作战效能。
其次是导弹技术落后。R-77系列的作战性能早已被AIM-120D和霹雳-15系列甩开一代以上。现今俄军大量依赖R-37M这类原本用于打击高价值目标(如预警机、加油机)的超远程导弹,对付灵活战斗机不仅精度不足,反而暴露出“滥用重剑”的尴尬。
最致命的是,俄罗斯缺乏有效的隐身体系。苏-57尽管名义上是五代机,但从气动布局到隐身设计,更多是“第四代半”水平。在美军F-22、F-35双隐身编组,中国歼-20逐步迭代歼-20S之后,苏-57既不能完全隐身,也未构建成熟的数据网络支撑系统协同作战,沦为“战略宣传品”,而非真正意义的体系平台。
俄罗斯军事媒体近年来极力营造“硬汉形象”与“战斗民族军力无敌”的叙事,在国内维稳和军工出口层面或许有其政治价值。但在真实战场面前,一切“舆论掩饰”都经不起推敲。
苏-30SM作为苏-30MKI的俄军自用版,在俄乌战场的表现堪称灾难级。此前在黑海沿岸,有记录显示,至少两架苏-30SM在执行低空攻击任务时被乌军无人艇或肩射导弹击落。这种战机在无预警支援、无电子压制的情况下几乎就是活靶子。俄罗斯空军将其大量部署于对乌作战第一线,最终的结果就是“战机代替导弹,用命堆换伤害”。
而俄罗斯官方对苏-57的描述也愈发空泛。除了“机动优秀”“超音速巡航”等技术陈词,鲜有报道其“在何种体系内协同发挥作用”。这恰恰说明:苏-57没有真正融入俄空军的作战结构,仍是独立作战、传统打法的产物。
对比之下,中国正在构建的是以“无人协同+隐身指挥+导弹前置”为核心的新一代空中作战体系。歼-20不仅是一款战斗机,更是一个“飞行平台”,能控制无人僚机、实现战场中继、同步导弹打击。在“前线无预警机”的设想下,歼-20的“感知+指挥”能力正在逐步成型,未来歼-36等无人平台也将接替传统战斗机。
同时,空警-500/3000与歼-35、歼-50等平台逐步形成“陆海空三位一体”的体系化打击网络。这种自顶向下设计的结构,将中国空军从“平台优势”推向“体系领先”,已经在南亚空战中初见端倪。
而俄罗斯仍然在为“苏-30MKI到底能不能一对一斗过阵风”争论不休。这种低效内耗、脱离现实的思维方式,是俄罗斯错失现代空战体系建设的根本原因。
苏-30MKI曾是俄罗斯航空工业的辉煌,但时代变了。空战的本质早已不是“我飞得更快”,而是“我知道你在哪”,而苏-30的“机动神话”在信息化主导的今天已无意义。今天你还能靠技巧避开导弹,明天就可能死于你还未察觉的锁定。
俄罗斯空军真正需要的,不是一架能“做出眼花缭乱动作”的飞机,而是一个能够让所有装备协同运转、信息共享、反应迅速的战斗体系。苏-30MKI的覆灭,不是偶然,而是落后的必然。
来源:燕有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