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恩余:情系乡野五十载 记录三农守初心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5 17:46 2

摘要:2018年12月31日,《经济日报》整版刊登专题摄影“四十年乡土看巨变”,展示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三农”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展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珍贵影像,在全国引起轰动,图片的摄影者就是摄影家相恩余老先生。

相恩余

情系乡野五十载 记录三农守初心

2018年12月31日,《经济日报》整版刊登专题摄影“四十年乡土看巨变”,展示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三农”四十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更展现了中国农业发展的珍贵影像,在全国引起轰动,图片的摄影者就是摄影家相恩余老先生。

摄影家相恩余(2025.5.13 岩龙/摄)

相恩余1951年生于河北省廊坊市大城县温村,1976年毕业于河北省工艺美术职业学院(原河北工艺美术学校),1979年进入大城县农业局从事摄影工作。他出生于农村,情系乡野几十年如一日,记录三农建设历程、记载改革开放日新月异的城乡巨变。他建立了大城县首个图片库,为政府部门提供图片资料,对外宣传展现大城;他肩负基层群众摄影协会组织管理重任,发掘培养摄影人才。从1979开始先后在国家、省、市报刊杂志等各类媒体发表新闻和艺术摄影作品千余幅。现为中国摄影家协会、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廊坊市摄影家协会顾问、大城县摄影家协会名誉主席,大城县第七届政协委员,大城县政府命名的“大城县十大文化名人”。鉴于他对家乡所做贡献,大城县政府给予了他丰厚的奖励。

因工作而结缘摄影

相恩余自幼喜欢书法和绘画,河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毕业后,拒绝了地级市的优惠工作机会,依然回到家乡大城县,1970年进入大城县新华书店工作。正当他热情高涨潜心绘画艺术的时候,1979年3月一纸调令将他调入大城县农林局从事摄影和宣传工作。从此,他与摄影结下了不解之缘。

摄影,对他来说是全新的领域,但他毫不畏惧,迎难而上、攻克难关是相恩余孜孜以求、拼搏进取的真实写照。在他看来,世上并无难事,困难只是一道历练提升自己的课题,攻坚克难后的收获才是人生最大的快乐。于是,他一头扎进了摄影知识的海洋。他自费购买摄影技术书籍学习,并将重点记录在笔记本上,反复熟读、加深印象。

当时,单位配置的相机是一台旧的“海鸥”4A双镜头反光相机,使用120胶卷,这是相恩余使用的第一架相机。第一次实拍按快门,那个心情与情景至今记忆犹新。那个虔诚的样子,回想起来都不免要调侃调侃。当实拍的第一个胶卷拍摄完成,匆忙进入暗室配制显影液和定影液,在暗室绿色安全灯的弱光下,看到影像逐渐显现的时候,他高兴极了。谈起当时的情景,他无法按耐激动的心情自豪地说:“我是用了一周时间掌握了相机操作和暗房基础技能啊!”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9年6月7日,他拍摄的首幅新闻图片“育种”在《廊坊日报》第一版发表;8月10日,新闻图片“嫁接”又在《河北日报》第二版发表。自此,他不断在国家、省市各级报刊媒体发表大城县三农建设的新闻图片和艺术图片。

老先生感慨地说:“传统机械相机已经被数字相机所取代,我还是舍不得我使用的第一架相机“(岩龙/摄)

建立大城县图片库

相恩余在拍摄“三农”的同时,也拍摄了大城县方方面面的发展成果。几十年的工作积累保存了大量经济发展、乡村建设的图片资料。面对这些宝贵的图片资料,他萌发建立图片库的想法。

说干就干,他将所拍底片进行详细分类,政治类:保存着国家及省部级领导人关心大城建设的图片;社会类:保存着大城县重要活动、大事件等方面的图片;经济、文化类:为城镇建设、企业、农村、农业、供电、教育、卫生等内容;艺术类分:包含外地风光、本地民俗等图片。他将自己从70年代至今拍摄的十几万张传统胶片和数字影像资料,分别采用底片袋、光盘和移动硬盘等三种载体介质存储。

图片库的影像资料,记录留存了大城县从一个破旧的小城发展成高楼林立的现代城市的变化过程;记录留存了大城县部分企业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记录留存了农业生产从农村大集体到改革开放几十年的发展成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重要影像资料。有的图片已成为中国某一历史阶段的佐证,成为珍贵资料受到政府奖励。

老先生介绍他保存着每一袋胶片的内容信息,完成扫描转化图片数据工作的一些情况。(岩龙/摄)

老先生展示图片库的数据存储光盘,这些资料放满了书柜。(岩龙/摄)

不遗余力培育摄影力量

2003年大城县摄影协会成立,相恩余被推选为大城县摄影协会主席,担负起了发掘培育摄影人才、推动群众摄影文化蓬勃发展的重任。

为了提高会员的摄影技能,他将自己几十年摄影实践丰富的经验,毫不保留地传授给大家;他邀请名家来授课、召开作品研讨会交流切磋技艺、组织会员外出采风拍摄开展实践活动;为进一步提高全体会员摄影水平,每年都举办摄影展活动,同时发掘优秀作品选送参加全国、省市各级摄影展览。

经过几年不懈努力,大城县摄影协会已成为河北省内有实力的摄影队伍,现有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5人、中国摄影著作权协会会员10人、中国数码摄影协会会员7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会员42人、廊坊市摄影家协会会员70人,成为大城县文化艺术领域一支强有力的骨干团队。他们积极配合县委、县政府的中心工作,相继开展了文明生态村采风、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摄影展等多项活动。

2006年河北省第18届摄影艺术展在大城县成功举办,显示出了大城县良好的摄影文化基础和浓厚的氛围环境。这些成就与相恩余呕心沥血、辛勤付出分不开。

老先生获得的国家省级奖项的部分证书,有一些由于工作室搬迁不慎遗失,老先生非常惋惜。(岩龙/摄)

老先生展示获得的中国摄影家协会北京函授学院优秀教师荣誉证书。(岩龙/摄)

“四十年乡土看巨变”反响深刻

“四十年乡土看巨变”专题摄影作品展示了大城县三农四十年取得巨大成就被《经济日报》刊发,同时还荣获了“大美中国”改革开放40年“全国视觉大赛金奖。这是对这位乡村生长,散发着浓郁乡土气息的摄影家“情系乡野五十载、记录三农守初心”的肯定与奖赏。

扎根于乡野沃土,朴实的农民群体用实际行动感动了他。他用手中的相机记录家乡勤劳善良、可歌可敬的农民。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一年四季汗流浃背、辛苦劳作,粮食丰收了,将上好的粮食交给了国家,支持着国家的经济建设;他们祖祖辈辈不分酷暑严寒,任劳任怨地耕耘着这片带给他们希望的土地,把一生的情感倾注在乡村沃野之中。这些精彩瞬间,都被相恩余定格了下来,收录在他的图片库中。

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之际,“四十年乡土看巨变”专题摄影作品脱颖而出,引起不同凡响,从摄影界到社会各行各业备受关注。尤其是当地的摄影同仁,更是备受鼓舞、争相传阅学习。相关媒体也相继进行报道,河北大城县又一次被全国人民所瞩目,大城县政府特给予他丰厚的奖励。

目前,相恩余老先生克服眼疾病患,合理利用时间整理图片数据,充实图片库的历史图片资料。(岩龙/摄)

“摄影给了我事业,摄影给了我追求和快乐!”这是相恩余发自内心的真挚感言。他执着摄影五十载,是辛勤播洒汗水的五十年,是心系家乡三农建设、无怨无悔的五十年。他先后获得全国第二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作品展优秀奖,第十四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银奖,第十六届全国艺术摄影大赛优秀奖,第二十五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奖,第十二届全国当代摄影艺术邀请赛优秀作品奖,中国摄影家协会网2011年度“佳作影展”二等奖,两幅作品入选第六届全国农民摄影展,多幅作品获得《大众摄影》优秀作品奖,第十八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优秀奖,河北省双拥摄影展优秀奖,百姓眼中的河北摄影展优秀奖,蝉联三届廊坊市文艺繁荣奖,荣获作品类特等奖一个、优秀奖两个,并荣获个人“特殊贡献”奖。编辑出版了五册个人摄影专集,其中《农耕纪事》获河北省二十五届摄影艺术展优秀画册奖,并被河北省档案馆收藏。

2006年11月,中国摄影家协会展览中心在北京举办相恩余“瞬间速写”摄影艺术作品展,展出他的摄影作品30幅;2018年六幅作品在第十八届平遥国际摄影节展出,2018年河北省摄影家协会成立60周年总结表彰大会上被评为“先进个人”(他曾三次被评为河北省摄影家协会优秀会员),他带领的大城县摄影家协会被评为“优秀基层协会”;2019年荣获第二届河北文艺贡献奖;2022年被北京摄影函授学院授予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单幅

《观众席里有他》获第25届全国摄影艺术展优秀作品奖

《爷爷》获第14届全国艺术摄影邀请赛获银奖

组图《小麦种植》获第2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摄影大展优秀奖,这是其中的一幅。

组图

《对比看变化》

入展第六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1-1、耕田。1979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大集体”时代耕田用牲畜,质量差效率低。

1-2、耕田。2011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富了耕田实现了机械化。

2-1、播种。1979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大集体”时代靠人工播种,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

2-2、播种。2016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机械播种,播种均匀节约籽种效益好。

3-1、喷洒农。1979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大集体”时代除治小麦蚜虫靠人背喷雾器喷洒农药。

3-2、喷洒农。2008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农民家家买了拖拉机,喷洒农药机械化了。

4-1、锄草松土。1980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大集体”时代,人工锄草效率低用工多。

4-2、锄草松土。2012年河北大城县农民使用拖拉机除草松,土机械化效果好效率高。

5-1、收割小麦。1979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大集体”时代每年小麦成熟期,男女老少齐出动抢收小麦。

5-2、收割小麦。2016年河北大城县农业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后,收割小麦全部使用联合收割机。

《养殖规模化 》

入展第六届全国农民摄影大展

1-1、家庭养鸡。1982年河北大城县广大农民传统养鸡,家家养几只自养自食,没有经济效益。

1-2、家庭养鸡。2016年河北大城县农民工业化大规模养殖,孵化、饲养、销售形成一条龙产业链。

2-1、家庭养猪。1980年河北大城县农民传统养猪,一家养一头自养自食,一家养三头就是模范家庭了。

2-2、家庭养猪。2016年河北大城县农民养猪实现规模养殖,种猪、育肥、饲料加工、订单销售形成一体化。

来源:杜岩龙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