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五月的风裹着盛唐遗韵,自八百里秦川逶迤而来。当它掠过乾陵斑驳的翁仲石像,掠过武则天无字碑上深浅不一的苔痕,漫山遍野的花便应声而绽,将千年岁月酿成的馥郁,揉进了新时代的朝晖里。
五月的花
五月的风裹着盛唐遗韵,自八百里秦川逶迤而来。当它掠过乾陵斑驳的翁仲石像,掠过武则天无字碑上深浅不一的苔痕,漫山遍野的花便应声而绽,将千年岁月酿成的馥郁,揉进了新时代的朝晖里。
乾陵的牡丹苑是凝固的传奇。相传武曌曾在腊月挥毫,命百花为登基盛典绽放,唯牡丹傲骨嶙峋,宁可焚毁枝头也不折腰媚俗。而今五月的牡丹,却在女皇沉睡的山峦下舒展腰肢。魏紫姚黄似云霞泼墨,二乔牡丹粉白相间如美人蹙眉,豆绿牡丹澄澈若春水凝碧。花瓣上滚动的晨露,恍惚是历史的眼泪——昔日贬谪洛阳的传说早已化作云烟,唯有这灼灼其华的牡丹,年年岁岁守着无字碑,以盛放的姿态续写着千年前那场惊心动魄的较量。
山脚下的田野是流动的诗行。油菜花将阳光碾碎,铺就金色的绸缎,拖拉机突突的轰鸣惊起白鹭,在绸缎上掠过细密的涟漪;蒲公英举着毛茸茸的小伞,在风里编织着远方的童话;苜蓿花像撒落人间的星子,暗香浮动中,农人弯腰插秧的剪影与花田构成和谐的律动。改革开放的春风吹绿了这片土地,智能大棚里绽放的反季节花朵,无人机在花海间划出的银线,都是新时代写就的注脚。老人们常说,从前守着薄田讨生活,如今土地流转成花海,游客的笑声比花蜜还甜。
农家小院是盛放的时光容器。爬满蔷薇的竹篱在晨雾中若隐若现,花瓣上凝结的露珠折射出七彩光晕。院角的芍药开得恣意,大朵大朵沉甸甸地垂着,仿佛盛满了光阴的故事。八十岁的王阿婆坐在藤椅上,戴着老花镜给孙辈讲武则天驯马的传说,竹篮里刚摘的槐花簌簌落进青瓷碗;隔壁李婶家的月季探出墙头,与邻家姑娘窗台上的多肉遥相呼应,两家孩童追逐的身影惊起一地碎金。这些寻常巷陌里的花事,是岁月沉淀的温柔,是改革开放后乡村振兴最生动的注脚。
翻开泛黄的诗卷,从李白“名花倾国两相欢”的惊艳,到李清照“花自飘零水自流”的惆怅,花始终是文人墨客寄情的载体。而在乾州,花更是串起历史与现实的珠链。它是武则天金钗上的牡丹纹样,是骆宾王檄文中“请看今日之域中”的血色杜鹃,也是当代农民手机镜头里直播的花海盛景。游客在牡丹苑扫码听AI讲解,老农在花田间用短视频记录丰收,传统与现代在花间奇妙交融。
暮色四合时,乾陵的山峦化作黛青色的剪影,牡丹苑的灯火次第亮起,与田间的萤火虫遥相辉映。五月的花,是历史遗落的胭脂,是时代绽放的笑颜,更是乾州儿女用双手编织的锦绣。它们开在斑驳的石碑旁,开在崭新的农舍前,开在每一个怀揣希望的清晨,将千年的风骨与今朝的繁荣,酿成一曲永不凋零的盛世长歌。
写于乙巳年初夏
来源:8854690142176碧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