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无际!金堂这片麦田太壮美了……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5:07 1

摘要:5月的福兴镇,热浪裹着麦香扑面而来,站在福兴镇棠湖社区连片的垦造水田旁,数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鸣着在金色麦浪中穿梭。随着齿轮转动,麦穗被整齐卷入机器,脱壳后的麦粒顺着管道倾泻而出,一旁的卡车随即载满麦粒驶向加工坊。

5月的福兴镇,热浪裹着麦香扑面而来,站在福兴镇棠湖社区连片的垦造水田旁,数台联合收割机正轰鸣着在金色麦浪中穿梭。随着齿轮转动,麦穗被整齐卷入机器,脱壳后的麦粒顺着管道倾泻而出,一旁的卡车随即载满麦粒驶向加工坊。

集体经济承包良田

机械化解锁效益“增长密码”

这片215亩的标准化水田,是“成都福兴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主战场”。公司由福兴镇11个村(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入股成立,通过承包市级垦造水田项目土地,利用整理好的优质连片水田实施机械化作业,达到降本增效。“规模化种植后,小麦的耕、种、防、收全链条成本比散户降低30%,效益却提高15%以上。”三合碑社区书记王成指着眼前的金色麦田介绍。这里的小麦从播种到收割全程“机械化”:无人机精准撒种施肥,联合收割机日均收割50亩,效率是人工的数十倍。

更让农户安心的是配套的产业链服务。去年,社区投资150万元建成粮油烘干仓储中心,集管理、收购、运输、烘干、储存、加工于一体,日烘干粮油50余吨,储粮300余吨。“以前晒麦要看天吃饭,现在当天收割当天烘干,每吨成本省了200元!”王成远眺着一望无际的麦田告诉金金。

“梯角田”里的坚守

与集体经济织就“田园共富网”

在集体经济“大田”的边际,几块零散的“梯角田”里,另一种丰收正在上演。唐上根和肖昌琼夫妇弯着腰,手握镰刀将麦秆齐根割下。“机器进不来这犄角旮旯,但咱自己种的麦子,磨成面粉够全家吃一年!”肖昌琼擦着汗笑道,尽管只有几分地,老两口仍精心侍弄。

“种子是福兴耘公司免费提供的‘川麦605’,亩产比往年高出两成。”唐上根捧起一把麦穗,笑容里透着满足。“土地肥了,产量高了,我儿子媳妇过几天要回家,点名要吃新收获的麦子,吃不完还能送亲戚!”

这些“小而美”的自留地,恰是集体经济包容性的缩影。福兴耘公司不仅向散户赠送良种,还提供技术指导,让传统种植搭上现代农业“顺风车”。

传统与现代方式同框

互补式实现“颗粒归仓”

一边是无人机掠过千亩良田,一边是镰刀挥动在零星地块,福兴镇的麦收图景呈现出“双轨并行”的独特张力。对于乡村振兴而言,集体经济如同一条纽带:它既以规模化、机械化释放现代农业的高效,又以技术反哺,保留传统农耕的温度。正如王成所言:“大田保障粮食安全,小田守住乡土情怀,这就是新时代的‘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最后一车麦粒驶离田野

烘干中心的机械声仍在轰鸣

而唐上根家的灶台上

新麦蒸的馒头正冒出热气

两种丰收,一样喜悦

在福兴镇的田野上

共同写就了粮安民稳的答卷

记者/ 李岳霖

来源:成都新金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