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王堆数字新成果发布!纹样数字基因库、马王堆新汉隶字体亮相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5:18 2

摘要: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旨在聚焦博物馆在技术革新、社会转型与文化认同中的使命。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5月16日,湖南博物院举办“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会上,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湖南知了青年文化

2025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快速变化社会中的博物馆未来”,旨在聚焦博物馆在技术革新、社会转型与文化认同中的使命。在国际博物馆日来临之际,5月16日,湖南博物院举办“湘韵·新生”主题活动信息通告会。会上,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湖南知了青年文化有限公司联合发布了“数字汉生活”项目的年度成果——“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纹样新生展”、“马王堆新汉隶字体”,解码汉代文明基因。这是继“数字汉生活”IP品牌启动后,该项目在文物数字化转化领域的又一里程碑,标志着马王堆汉墓文化从“库房硬盘”走向“现代生活”的深度实践。

解码汉代基因库

“数字汉生活”激活文化生命力

2024年1月,湖南博物院与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知了青年共同启动了“数字汉生活”项目,以马王堆汉墓出土的文物为核心数据来源,运用数字化的手段,实现从“文化数字资产构建”“文化IP 应用打造”“文化数字化内容传播”“文化数字产品”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全景呈现。

即将于6月中旬发布的“马王堆新汉隶字体”,依托马王堆汉墓出土的13余万字帛书数据库,利用数字化技术将帛书墨迹的左波右磔转化为数字笔锋,精准复现篆隶过渡期“蚕头雁尾、方圆并济”的笔法特征,既保留帛书汉隶的精髓与神韵,又兼容现代字体的规范性与实用性,重现汉字在汉代演变中的美学精髓。

“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基于3000余组汉代漆器、丝织品纹样构建系统性汉代纹样数据库,通过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中的经典纹样进行系统采集和数字重建,实现纹样高精度还原、文化寓意解读及二创功能,形成一个可研究、可设计、可传播的资源平台,实现了“文物数字化采集—矢量化提取—纹样标识与二创—产业应用”的闭环模式,是文化数字化领域的标杆案例。

同步推出的“纹样新生”成果展即将于湖南博物院开幕。展览分为“马王堆纹样数字基因库、纹样动态演绎、艺术家深度二创作品展示、基于马王堆纹样的非遗作品展示、数字艺术展示、文创快闪”等六大内容,以“狸猫妙妙”为数字导游带领大众沉浸汉代宴饮、华服等场景,观众不仅能在艺术家、非遗大师的解构与重构中感受汉代纹样的独特魅力,更能把千年美学穿在身上、摆在家中,真正实现“让文物走进生活”。

从资源开放到产业赋能

数字化成果惠及大众

2024年1月,伴随着“数字汉生活”项目的启动,湖南博物院首次免费开放了“马王堆数字资源库”和湘博品牌的双授权,与大众共建共享数字资源,并携手马栏山文化数字化创新中心与国内30多个艺术团队签约,立足马王堆汉墓的文化遗产,通过“数据库+二创+应用传播展示”,助力“数字汉生活”的全景式呈现。

2024年8月,全国首个博物馆内的策展型零售空间——“汉生活博物集”在湖南博物院四楼正式开业,围绕衣、食、住、行、用、看、玩等7个维度,对马王堆汉墓出土文物进行梳理分类,将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融合,提供“观展—体验—消费”一站式服务,为公众带来前所未有的沉浸式“汉”体验。2025年,数字汉生活项目将更深一步挖掘马王堆文化内涵,充分利用AI技术,让汉代智慧真正赋能当代生活。

事业+产业投资

探索文博创新合作新模式

长期以来,博物馆文化资源受限于“库房到硬盘”的封闭循环,难以实现社会价值与经济效益的双向释放。“数字汉生活”项目通过“文化资源—数字资产—产业应用”转化通道,以开放共享模式破解这一难题。创造性地开创了“博物馆事业+企业产业投资”的合作模式,由博物馆提供权威学术支持与文物数据资源,企业依托市场化运营能力打通技术开发、IP孵化与商业落地环节,形成多方共赢格局。这套模式,既保障了文物数字化的专业性和系统性,又借助商业化实现数字资产的持续增值,真正做到了破除数字资产的盘活难题,为文博行业提供了一个可以复用的路径,也对未来其他博物馆的数字资产盘活有着重要的启示价值。

来源:毛绒绒和软绵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