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5日下午,“幸福每个家 文明一座城”2025年海沧区家庭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暨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工作启动仪式在城建大厦举办,厦门市妇联,海沧区妇联、海沧区教育局、海沧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海沧区教育基金会等部门领导嘉宾,海沧区家校社“教联体”共建学
5月15日下午,“幸福每个家 文明一座城”2025年海沧区家庭教育宣传月系列活动暨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工作启动仪式在城建大厦举办,厦门市妇联,海沧区妇联、海沧区教育局、海沧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海沧区教育基金会等部门领导嘉宾,海沧区家校社“教联体”共建学校、社区(村)妇联干部、家庭教育讲师团和特派员代表等100人参与活动,共同见证海沧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进展与新成果,以及"五进"工作的全面铺开。
活动观看了厦门市海沧区家庭教育工作回顾视频、举行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建仪式、“AI心小屋”捐赠仪式等特别环节,并邀请厦门大学中文系副教授夏光武带来主题讲座。
先行先试结硕果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作为全市唯一省级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区,海沧区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生态体系。培育"讲师团+特派员"两支队伍,建立专家督导与内部学习机制;以"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整合妇联、教育局、工会等多部门资源;推进“公益咨询”“萤火计划”“特派领航”“家教月谈”等亮点项目,为家庭提供更多元、精准的教育服务。
厦门市妇联副主席王卫花对海沧区家庭教育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她指出,海沧区深入贯彻落实家庭教育“一法一条例”,积极构建 “123N+” 家庭教育工作模式,持续提升 “幸福家・文明城” 家庭教育品牌的内涵与外延,多举措关爱困境儿童、特殊儿童、产业工人子女、婴幼儿早期家庭、特殊婚姻家庭等,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负责、社会协同的齐抓共管良好局面。
科技与人文协同 共筑家庭教育新场景
继2024年首批11对家校社协同育人试点建立后,海沧区又有10所学校和9个社区(村)加入了第二批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
现场,大家共同见证了家校社协同育人“教联体”共建仪式。家校社三方将以“教联体”为纽带,积极联动各方资源,多维度进行服务,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撑起一片“协同共育”的蓝天。一位持有特殊“身份证”的家庭教育新成员的亮相,吸引了在场人员的目光。这是一台由海沧区教育基金会捐赠的智能设备——“AI心小屋”,海沧区创造性地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以爱心小屋的暖心形式引入家庭教育领域,开辟了家庭教育智能咨询服务的新路径,未来将用温暖而充满力量的 “科技之声” 与家庭教育工作者们相互配合,实现科技赋能家庭教育。
家风与家教传承 筑牢时代精神根基
由夏光武副教授带来的“我的家风”主题分享,他以自身的亲身经历为蓝本,从 “何谓 ‘家风’” 这一问题展开,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家风的内涵与价值。他讲述了家风与怀乡之情的紧密联系,回顾与父亲、母亲相处时那些平凡而又深刻的教诲,传递出家庭教育中代际传承的力量。
多维突破与全域覆盖 “五进”工作开启全域家教新篇章
海沧区妇联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扎实有效地推进福建省委省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五进” 工作。
通过多元创新工作方法,推动家庭教育服务下沉,以精准服务织就全域覆盖网络。组建专业化团队组建公益家庭教育讲师团,汇聚众多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专家督导及内部互助学习会,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教育团队。
组建专业化团队:组建公益家庭教育讲师团,汇聚众多专家学者、骨干教师等优秀人才,定期开展师资培训、专家督导及内部互助学习会,打造专业化、高素质的教育团队;推动部门间协作:联合区教育局、工会等多个部门,整合各方优质资源,不断扩大活动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定制个性化课程:注重个性化与精准性的课程设计,针对不同群体,精心收集了59位讲师涵盖不同领域的100个课题,创新性地采用 “派单+点单” 模式,灵活配送课程,大大提升了服务的实效性与针对性;创新多样化形式:不断创新与突破活动形式,结合线上直播、案例互动等多元模式,增强了家长和孩子们的参与度与积极性,扩大活动的传播范围和影响力;“五进”全领域覆盖:推进讲座进农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实现全域精准服务,确保更多家庭能享受到公平而有质量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当AI小屋的科技之光温暖每个家庭当家风传承的温情故事流淌在每个人心间当“五进”服务的步伐丈量千家万户,我们看到的是海沧区妇联构建新时代家庭教育新生态的生动实践,这不仅是科技赋能下的精准服务网络构建,更是妇联组织以“联”字为纽带,串联起家校社共育新范式。海沧区妇联始终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将科学育儿理念浸润万千家庭。
海峡导报记者 陈素婷 通讯员 张晶晶
来源:海峡导报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