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派形意兩代英杰——记尚云祥先生、李文彬先生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7:33 2

摘要:尚派形意拳不重招法,讲练功找劲,以夹剪腿步,龙折身形的三体式桩功为筑基功夫,以鹰捉母拳为纲,以五行拳(劈,钻、崩、炮、横),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鮀、鸡、燕、蛇、鹰、熊)为本。动作简练实用,打顾一体,发力刚健沉实,强调“硬打硬进无遮拦”,富于变化,浑身无处

由形意拳大师尚云祥先生开创的尚派形意拳,通过几十年的实战、套路演练、理论传播,日益为武林同侪所瞩目,是形意拳系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尚派形意拳不重招法,讲练功找劲,以夹剪腿步,龙折身形的三体式桩功为筑基功夫,以鹰捉母拳为纲,以五行拳(劈,钻、崩、炮、横),十二形拳(龙、虎、猴、马、鮀、鸡、燕、蛇、鹰、熊)为本。动作简练实用,打顾一体,发力刚健沉实,强调“硬打硬进无遮拦”,富于变化,浑身无处不打人,具有鲜明的特色和韵味。

尚云祥先生(1864-1937),山东乐陵人。幼年从马大义先生学习少林派功力举,20岁左右投在形意拳大师李存义门下学武,全面继承了李存义先生的拳艺。艺成后,走访了京、冀的一些镖局、武馆、拳房与人较技比武,声名渐显。其精湛武艺,过人悟性,深为形意拳一代宗师郭云深老先生所喜爱。郭老先生情深意长地对尚先生说:“我可以把形意拳的实战精髓传授于你,望你为形意拳光大门墙。”经师爷辈的郭老先生精心调教,耳提面命,尚云祥先生武艺如锦上添花,其实搏经验及丹田腹打、半步崩拳.大杆子的绝技载称同辈翘楚,武术界人士甚至认为,用来赞扬郭云深先生的“半步崩拳打遍天下”这句话,也完全适用于尚云样先生,可见尚先生确实得到了郭云深先生的真传。

1900年李存义、尚云祥先生参加了义和团运动,失败后,李存义先生远走他乡,拜访了山西宋世荣先生并得宋派内功精髓。李先生回北京后,又传尚云祥先生,所以尚派形意拳中深厚的功力,是郭云深、宋世荣技艺的有机结合。

据尚云祥先生弟子李文彬先生介绍,尚先生能用“沾身纵力”之劲(一种形意拳独有的暗劲,可将对手放到一丈远又使其不觉疼痛),想将人放成从下的姿势,对手就既站不住,又倒不了,可见劲力分寸掌握得恰到好处。他还能在与人进行器械格斗只一架挡就可让对手两手虎口震开,器械落地。从中可深刻地理解武术界中“拳无三下响,棍响见输赢”这句行话的真义。尚云祥先生识字不多,但记忆力惊人。他能将《拳经》背诵下来,并在理论的指导下,综合各家之长,不断地发展完善形意拳术。然而,由于他自己始终未著书立说,加之生性恬谈,不事宣传,故当时世人对尚派形意知之不深不详,在武林界影响同其取得的成就很不相称。从理论和实践上发扬光大尚派,形意拳的承上启下者,是尚云祥先生约70岁时收下的弟子,尽得尚派形意精髓的一代技击大师李文彬先生。

李文彬先生(1918-1997)生于辽宁省沈阳市。自幼酷爱武术,8岁时在沈阳启蒙,学练柔韧性及长拳。1931年-1933年,于北京从徐德福先生(清末辽海二县六门提督)学软硬功、长拳,同时从徐先生的四子(通臂拳名家张策的高足)学通臂和太极拳。

李文彬早就仰慕尚云祥先生,几经周折,终经亲属李世良大夫及一位律师介绍,拜见了尚云祥先生。当时尚云祥先生已是古稀之年,蜚声四海,仅在京门弟子已是三世同堂,不再授徒。可是,一见年仅15岁的李文彬虽身材矮小,但慧颖知礼,武术功底扎实,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爱从心生,乃允列门下。这是李文彬先生步入武林名流的开端。

中间为尚云祥,左一抱剑者为李文彬先生

北京的夏日酷热难耐,李文彬先生开始刻苦练习形意拳的三体式时,桩功,每日都练得汗透鞋袜。一天早晨,他正在尚老先生教练武术的院内(北京十二条辛寺胡同尼姑庵)房檐阶下两米左右处站桩,尚老先生走到身前说:“站结实点,让你尝一尝味道!”说毕用右手中间三指在李文彬胸前一划,李文彬竟然向后飘然飞出丈把远,撞到台阶上的殿门,脚竟未碰到一尺多高的台阶,身上又未见疼痛。得识被称作“沾身纵力”的尚派形意暗劲,使李文彬先生又惊又喜,从此更加深爱形意拳,把这视作珍宝,矢志不移,精心研习了半个多世纪。

李文彬先生学练形意拳的过程,展现了一位武术名家的成功之路。他以悟拳理明拳意来指导锻炼,用不同劲力动作的实践来验证和加深对原理的领会。通身汗流浃背的苦练,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技术追求,使尚老先生对这位晚年收的弟子格外偏爱。李文彬常在老先生午休方醒,家里无外人的时候去学艺,老先生一高兴便会滔酒不绝地讲经理论和诀窍。

在此期间,李文彬先生不顾练功的疲倦,以顽强的毅力寻觅遍览前人的武术著述,无其注重钻研有关形意拳的书籍,对重点部分进行笔录,又见过多种手抄拳经,不明之处,变着法地向老师求教。由于李彬先生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尚老先生毫无保留的悉心传授,仅用四年多的时间,李文彬先生即成为尚派形意拳的传人,他那刚健迅疾的半步崩拳、亦防亦攻的丹田气打、沾身力的“翻浪劲”、挣崩摘豆的“炸劲”以及一绝无不绝的“抖擞劲”等等,无不让人惊奇和羡慕。此时的李文彬先生,虽然年纪轻轻,但已在武术界内赢得了“小尚云祥”的美称。

“转益多师是吾师”。李文彬先生还曾求教于北京著名武术家王茂斋(太极门)、王占恒(形意门)。王茂斋老先生还将秘不示人的太极劲力的精华传授于他。李文彬先生还私下对其门人说,八卦掌的曾习练,只是不愿向外界轻易透露,以避有向人炫耀内家拳无所不知之嫌。李文彬先生与人比武,无论重伤、放倒、放远无不得心应手,他与人交手最常用的是沾身纵力的翻浪劲,既可表现功力,又不伤人。他的许多技击事迹在武术界有口皆碑,不胫而走。解放后,李文彬先生曾任首届齐齐哈尔市武术协会主席。1960年郑州全国武术锦标赛任长拳组副裁判长,并任国家体委组织的形意拳研究组组长,负责编制形意拳健将(甲级)套路。1989年,任武当拳法研究会顾问,九十年代始几次任全国武术锦标赛促裁,并作中国武术协会荣誉委员、武术国家级荣誉裁判。199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武术名师。

左起:刘俊峰、李世华、尚芝蓉、李文彬、吕太敏、李宏

李文彬先生从1984年起在《中华武术》、《武魂》、《武当》、《精武》
是本的《武术》杂志上发表了40多篇武术理论及武术史料的文章。在1991年,湖北科技出版社与香港南粤出版社联合出版了他与尚云样先生女儿尚芝蓉女士合作的《尚氏形意拳械扶微》一书,此书在海内外引起广泛反响。

武术同体育运动的很多项目有着互相促进的内在联系。早在六十年代初,李文彬先生就尝试运用传统武术提高现代竞技体育的成绩,尤其是在冰上的运动训练进行了大量研究。1965年,齐齐哈尔冰球队聘李文彬先生为陆上武术训练教练。冰球教练沈迪宇的协助下,他运用形意拳的站桩提高运动员的腿部力量、耐力及整体素质;运用形意趟步提高运动员蹬冰起动速度和滑行速度,用练习武术大杆子,提高运动员击球的隐敝性和击球速度。一些身强力壮的运动员对李文彬先生瘦小的身材和所教的功夫持轻视心理,李文彬遂提出在陆地上模拟冰上动作,由他们选出高大运动员搞“合理冲撞”,结果不管是正面还是侧面的冲撞都被李文彬先生反弹出去,摔在围观的人群身上,于是全体运动员心悦诚服地投入训练。当年应必练而没练的许多陆上训练项目的各项指标都好于往年,在当年赛季就打了一大翻身仗,并于1966年初战胜了世界甲组第八名的波兰国家冰球队。

李文彬先生的书法和国画也有很深的造诣,其作品在国内多次参展并获奖,并赴日本宇都宫市展出获外邦人士好评。他的两幅工笔画代表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人称他为武术、书法、绘画方面的三绝奇才。

李文彬先生因病于1997年仙逝于齐齐哈尔市。他在发扬光大尚派形意拳乃至中国传统武术文化方面做出的贡献,永远为后辈所缅怀。李先生虽已作古,所幸的是,与他同堂学艺的尚芝蓉女士仍在山东辛勤培育教学。李先生培养的武高辉、苏立志、刘再广,李宏等从多尚派形意拳的传人,正在为弘扬武术文化不懈地努力着,相信尚派形意这枝武林奇葩,今后会开放得更加刚开始绚丽。

来源:形意拳张金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