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主要城市名称由来及历史沿革简要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17:50 2

摘要: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总面积769200

澳大利亚联邦(The Commonwealth of Australia),简称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位于南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澳大利亚大陆、塔斯马尼亚岛等岛屿和海外领土组成,东濒太平洋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北、西、南三面临印度洋及其边缘海,总面积7692000平方千米,海岸线长36735千米。全国划分为6个州和2个地区,官方语言为英语,大部分居民信仰基督教。澳大利亚四面环海,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国土覆盖整个大陆的国家,拥有很多自己特有的动植物和自然景观。澳大利亚为发达的现代化工业国家,是南半球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全球第四大农产品出口国,同时也是世界重要的矿产品生产和出口国。

十二使徒景观

早在4万多年前,土著居民便生息繁衍于澳大利亚这块土地上,这段时间被定义为澳大利亚史前时期。有文字记载的澳大利亚历史开始于欧洲探险家第一次达到这片土地。最早,发现澳洲的荷兰航海家阿贝尔·塔斯曼(塔斯马尼亚州以他命名)将这块大陆取名为新荷兰(New Holland)。后来,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发现澳大利亚东海岸,并将其命名为新南威尔士。最终,在1814年,英国航海家Matthew Flinders建议用罗马神话中的南风神奥斯忒耳的名字Auster为澳大利亚命名,将其称为Australia,意思就是南边大陆。1900年7月,英议会通过“澳大利亚联邦宪法”和“不列颠自治领条例”。1901年1月1日,澳各殖民区改为州,同年10月,成立澳大利亚联邦。1931年,澳大利亚成为英联邦内的独立国家。

堪培拉(Canberra),澳大利亚联邦首都,位于澳大利亚山脉区的开阔谷地上,澳大利亚东南部,面积2395平方公里,莫朗格洛河横市区,西流入马兰比吉河。全国政治中心,旅游业甚盛,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降雨量平均,四季都有阳光普照的日子。堪培拉城内建有澳大利亚国会大厦、澳大利亚高等法院和众多其他政府部门与外交机关。它也是许多全国性社会和文化机构的所在地,例如澳大利亚战争纪念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澳大利亚体育学会、澳大利亚国立美术馆、澳大利亚国立博物馆及澳大利亚国家图书馆。澳大利亚军队总部,以及主要军事教育机构邓特伦皇家军事学院和澳大利亚国防学院也设在堪培拉。

国家图书馆

堪培拉是个年轻的城市,早在100多年前,这里还是澳大利亚科西阿斯科山麓的一片不毛之地,1820年被人发现,此后有移民来建牧场,到1840年发展成一个小镇。1901年,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成立以后,为定都问题,悉尼和墨尔本两大城市争执不下,一直争了八九年,直到1911年,联邦政府通过决议,在两个城市之间,选一个风调雨顺、有山有水的地方建立新首都,这就是堪培拉的雏形。

议会大厦

堪培拉建设中间,经过了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停顿,共用了14年,于1927年建成,并迁都于此。后来,又为确定新首都的名字商讨了好长时间,最终选择了当地居民的传统名称——堪培拉,意思是“汇合之地”,民众又叫做“聚会的地方”。这个名字反映了该地区历史上作为原住民聚会和交易地点的角色,1820年左右,欧洲探险家来到此地时,这片土地上已经有了一些零散的定居点。1824年,一些牧羊人在此定居,并称之为“Kamberi”。1826年,正式命名为“Canberra”,这一名字逐渐被广泛接受,并沿用至今。

墨尔本

墨尔本(Melbourne),澳大利亚南部滨海城市,澳大利亚第一大城市 ,面积8831平方公里,是维多利亚州首府,世界著名的旅游城市和国际大都市。墨尔本是澳大利亚的文化、艺术与工业中心,南半球最负胜名的文化名城,是南半球较广大的都会区之一。墨尔本城市环境非常优雅,曾荣获联合国人居奖,并连续多年被经济学人智库评为“全球最宜居城市” 。墨尔本有“澳大利亚文化之都”的美誉,也是国际闻名的时尚之都,其服饰、艺术、音乐、电视制作、电影、舞蹈等潮流文化均享誉全球。

弗林德斯车站

墨尔本的历史可追溯到1835年,本城最早的澳大利亚原住民居住于现在的雅拉河畔以及菲利普岛。墨尔本最初被命名为Bearbrass,字面意思是“铜熊”,这个名称源于澳洲土著语,意为“雾之河”,1837年,英国女王维多利亚为了纪念当时的首相、第二代子爵William Lamb(即墨尔本子爵),决定以他的爵名来命名这座城市,William Lamb是女王的政治导师,对她有着深远的影响,1847年由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宣告墨尔本市(City of Melbourne)成立。

悉尼

悉尼(SYDNEY),位于澳大利亚的东南沿岸,是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面积最大的城市,市区面积约1687平方千米,华人占悉尼人口6%左右,是悉尼第四大族群。悉尼被誉为南半球的“纽约”,连续多年被联合国人居署评为全球最宜居的城市之一,悉尼拥有高度发达的金融业、制造业和旅游业。其中,世界顶级跨国企业、国内外金融机构的总部均扎根悉尼。同时,悉尼也是澳大利亚证券交易所、澳大利亚储备银行及美国二十世纪福克斯制片厂的所在地。

悉尼歌剧院

1770年,英国海军上尉詹姆斯·库克发现了悉尼的植物学湾并传回欧洲,欧洲随之对澳大利亚产生了兴趣。1788年1月26日,在英国政府的命令下,英国第一舰队船长亚瑟·菲利浦船长率领的一支有六艘运送囚犯的船队抵达澳大利亚,在杰克逊港的悉尼湾建立了罪犯流放地,这是英国在正式在澳大利亚建立起的第一个英国殖民区。同年2月7日,为纪念当时的英国内政大臣汤马斯·汤森·悉尼勋爵(SYDNEY),英国人将登陆之处起名为“悉尼”,现在每年的1月26日为澳大利亚的国庆日。

布里斯班

布里斯班(Brisbane),是澳大利亚昆士兰州府城,位于澳大利亚本土的东北部,北缘阳光海岸,南邻国际观光胜地黄金海岸市,是一个从海岸线、河川和港口往西部内陆发展的都市。其市中心位于布里斯班河畔(Brisbane River),该州即以此为政治和交通主轴再向南北伸展开发。布里斯班是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地处布里斯班河畔,濒临摩尔顿湾,面积约1200平方公里,临近南回归线,年均日照时间7.5小时,故有“阳光之城”的美誉。

布里斯班城市景观

布里斯班原为土著聚居地,布里斯班最初叫摩尔顿湾,属新南威尔士州管辖。1824年始建为流放囚犯之地,布里斯班之名源于殖民时代新南威尔士殖民区总督官的名字,当年在这里发现了一条河,并命名为布里斯班河,以纪念促使这一地区殖民化的当时总督托马斯·麦克都格·布里斯班,城市因此得名。

珀斯

珀斯(Perth),别称:野花之都、天鹅之城,是西澳大利亚州的首府,也是澳大利亚第四大城市,地处澳大利亚大陆西岸地中海气候地区,温和的气候与天鹅河(Swan River)沿岸的别致景色,使珀斯得以成为非常受欢迎的观光旅游目的地。珀斯拥有广阔的居住空间及高水平的生活质素,于每年的世界最佳居住城市评选中都是名列前茅,2003年获得世界最友善城市称号,得到世界性的赞赏及认同。著名景点有:西澳军事博物馆,天鹅河,布莱顿海滩,斯旺伯恩海滩,国王公园等。

天鹅河

珀斯这个城市的名称来自苏格兰的同名城市。早在欧洲移民到来之前,土著居民已在斯旺河两岸定居很久了。1697年荷兰探险家威廉·乌拉敏到印度洋东岸时,发现了一个河口,他沿河而上,发现河面上有许多别的地方所没有的黑天鹅,于是就把这条河定名为天鹅河,但是荷兰人对在这里定居不感兴趣,直到1829年内英国詹姆斯·斯特林船长率领的移民,在离此不远的地方砍倒一棵树,祷祝了珀斯城的开创。1829年建城的柏斯刚开始时是自由屯垦殖民地——天鹅河殖民地(SwanRiverColony)的首府。珀斯是由詹姆斯·史特灵(JamesStirling)爵士所命名,并选择此作为新城镇,史特灵是苏格兰航海家,与当时殖民地国务卿──乔治·墨瑞(GeorgeMurray)爵士的愿望一致,决议以墨瑞的出生地和他在英国下议院里,议会席位的所在地──珀斯郡(PerthShire)命名为珀斯。

阿德莱德

阿德莱德(Adelaide),澳大利亚第五大城市,也是南澳大利亚州首府和港口,连续多年和墨尔本同时评为全世界最宜居的城市之一。位于州东南部洛夫蒂山地与圣文森特湾间的滨海平原上,濒临托伦河。阿德莱德是一个旅游盛地,城市的规划及架构很集中,观光客可徒步游览,相当方便;另外,市区内有许 多保存完善的老建筑物,整个市中心都被公园绿地包围,是个非常吸引人的城市,环绕在阿德莱德四周的,是无数个著名的葡萄酿酒场,出产澳大利亚最著名的葡萄酒,阿德莱德有英国圣公会大教堂和罗马天主教大教堂等古迹。

阿德莱德葡萄园

欧洲殖民前阿德莱德地区是Kaurna土著人的居住地。他们对这个地区的名字是Tarnda (r) nya,这个名字可能来自tarnda,意思是红袋鼠。有些人依然使用这个名字来叫阿德莱德,不过这不是官方名字。阿德莱德是英国国王威廉四世的王后萨克森-迈宁根的阿德莱德王后的名字。当时,约翰.欣德马什总督命令威廉·莱特上校在墨累河口附近建立一座城市,掌权者希望这条河能像密西西比打开北美大陆那样打开澳洲大陆。在考察了经常被淤泥充塞的墨累河口和附近充满危险的海岸线后,威廉.莱特决定把新城市建在大约60英里(96公里)以外——远至圣文森特湾以北的内陆平原上。

达尔文(Darwin),澳大利亚西北海岸的主要城市,北领地的首府,位于帝汶海达尔文港东北入口处的北部顶端,1959年设市,有北方门户之称。属于热带气候,经常受到雷暴和龙卷风的侵袭,1974年圣诞节的龙卷风(台风翠思)几乎毁灭了整个城市,当时导致50人死亡,70%的城市建筑被毁,有3万人被空运撤离,市区的大型建筑物几乎毁于一旦,唯屋顶呈七角形的政府办公楼独存,以后城市几乎全部重建。达尔文也是经受过战争洗礼的澳大利亚城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这里曾为盟军重要的军事基地,1942年2月19日242架日本飞机对达尔文进行了两次轰炸,此后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达尔文港一共经受了63次轰炸。

达尔文海滨

达尔文原为土著居民聚居的荒芜之地。1839年,比格尔号船船长维克哈姆发现达尔文港,后以船上著名的乘客、科学家查尔斯·罗伯特·达尔文命名。1869年只有135人定居在此,属于南澳大利亚州,以当时英国首相命名为帕尔摩尔斯顿,1870年设立了第一条和南部连接的电报线,1880年金矿的发现使达尔文迅速繁荣起来,1911年设立北领地,正式定名为达尔文市。

来源:黄海边上的大雪梨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