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协议让日本第二大经济体陷入衰退,其中原因值得警惕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7 19:14 3

摘要:广场协议前的日本经济简直像开了挂,1980年代初到1985年,GDP每年平均能涨近4%,1985年GDP超过1.3万亿美元,稳稳坐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那时候日本靠出口赚翻了,尤其是对美国,1980年光汽车就卖给美国近400万辆,自己才从美国买1万多辆,

广场协议前的日本经济简直像开了挂,1980年代初到1985年,GDP每年平均能涨近4%,1985年GDP超过1.3万亿美元,稳稳坐在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位置上。那时候日本靠出口赚翻了,尤其是对美国,1980年光汽车就卖给美国近400万辆,自己才从美国买1万多辆,到1985年,日本对美国的贸易顺差(就是出口比进口多赚的钱)达到近500亿美元,占美国全年贸易逆差(进口比出口多花的钱)的三分之一还多!

日本制造业更是牛气哄哄,汽车领域,丰田、本田的车又省油又耐用,在美国大街上到处跑,把美国本土车企挤得够呛;半导体(芯片)行业,日本市场份额超过50%,NEC公司全球卖芯片最多,东芝的机床技术全世界没几家能比;消费电子领域,索尼的电视、松下的电器几乎家喻户晓,连光刻机(造芯片的关键设备)市场,日本都占70%。那时候东京的股市特别火爆,市值能占全球45%,大街上到处是有钱人,经济看着特别风光。

美国日本下手核心就俩字眼红。

第一,贸易上美国吃大亏了。日本货疯狂涌入美国,汽车、芯片把美国本土工厂挤得倒闭的倒闭、裁员的裁员,1985年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几乎占了自己总逆差的一半,美国老百姓觉得“日本货抢了我们的工作”。

第二,美元当时太贵了(汇率被高估),美国自己的东西卖到国外太贵,没人买,出口竞争力暴跌,制造业越来越惨,1985年贸易逆差高达1485亿美元,急得美国想赶紧让美元贬值、其他货币升值,这样美国货就能便宜点卖出去。

第三,日本在高科技领域威胁到美国霸权了。比如半导体行业,美国企业被日本打得亏损连连,英特尔当年被逼得关了7座芯片工厂;汽车行业美国本土品牌市场份额暴跌,美国觉得再不管,日本可能要在更多领域超过自己。

第四,美国玩起了“政治手段”。一方面通过法律监控日本技术,比如《1986年日本技术文献法案》,另一方面找机会敲打日本,比如“东芝事件”(东芝卖机床给苏联,美国借机重罚),最后直接拿“全面贸易制裁”威胁日本——你不签协议,我就不让你产品进美国市场!

另外,美国当时自己财政也紧张(政府花钱多、借钱多),贸易又亏得多,急需找个“冤大头”帮忙缓解压力,而日本正好是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日本手里有很多美国国债),自然成了美国眼里的“提款机”。

简单来说,美国一看日本又有钱、又抢自己生意、还可能挑战自己地位,就联合其他国家逼着日本“日元升值”,明面上说是解决贸易不平衡,实际上是想打压日本经济,保住自己的老大位置。

来源:苏式老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