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思成刘晓艳之争:教育不是流量生意

360影视 欧美动漫 2025-05-17 23:01 2

摘要:近日,考研名师周思成多次发文抨击刘晓艳,称其不仅英语水平差,还编造“清华毕业”“考研阅卷组成员”等假学历与身份进行自我营销。5月17日,刘晓艳发文疑似回应相关争议,“与其把别人的话过分地放在心上内耗自己,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多背两个单词,行动起来才是治愈焦虑的最好

□陈思彤(厦门大学)

近日,考研名师周思成多次发文抨击刘晓艳,称其不仅英语水平差,还编造“清华毕业”“考研阅卷组成员”等假学历与身份进行自我营销。5月17日,刘晓艳发文疑似回应相关争议,“与其把别人的话过分地放在心上内耗自己,不如用这个时间去多背两个单词,行动起来才是治愈焦虑的最好办法!”(5月17日 红星新闻)

这场闹剧般的指控,折射出近年来考研教育行业的深层次问题。在流量的裹挟下,教育者的专业权威正被人设营销取代,教学质量正被话题热度衡量,学生的认知判断则被情感煽动左右——教育正在逐渐沦为一门流量生意。这让我们不得不严肃思考考研教育行业被流量异化的严重后果。

流量代表网络用户的关注度,进一步可以转化为经济收益。近年来,在考研辅导场景中,上岸“学长学姐”推荐购买平板看网课的现象屡见不鲜。网络课程的初衷本是让学生接触全国名师辅导,然而在流量裹挟下,考研辅导机构的商业化进程加剧。对于机构而言,名师是最直接有效的营销方式,“考神”“名校毕业”“十年经验”等各类标签被滥用,考研教育行业开启了一场场“造神”运动。

各大短视频平台的考研名师赛道上,孵化出张雪峰、刘晓艳、周思成等粉丝超百万甚至千万级的博主。名师走红固然可能因其教学能力强、教育背景好、能提供情绪价值。然而,从周思成的“跳舞教学”到刘晓艳的“毒舌鸡汤”,知识传播已沦为“梗文化”的素材,教育内容日益让位于娱乐表演,理性思考蜕变为情感营销。将“打鸡血”“讲成功学”等同于名师特质,本质上是对学生认知能力的矮化。

教育,本应是传授知识、培养人才的神圣事业,其核心价值在于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质量。今年考研圈频频爆出乱象:不论是3月曝光的考研老师何凯文成绩造假事件,还是周思成本人也曾陷入的“雅思总分8.5”成绩真实性争议,都为我们勾勒出被流量异化的教育场景。名师们不再以教学成果论英雄,而是在真假难辨的成绩比拼、学历炫耀和话题炒作中争夺关注度。本次周思成发文质疑刘晓艳事件,本质上也是一场流量争夺战。

在关注刘晓艳是否存在学历造假等具体事实的同时,我们更应审视教育行业的深层乱象。教育从业者应坚守职业道德,将提升教学质量作为首要任务,用真才实学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学生应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被流量左右,注重考察教育者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构的口碑;相关部门还需加强对教育行业的监管,严厉打击虚假宣传、学历造假等违规行为,规范教育市场秩序。唯有让教育回归“传道授业解惑”的本质,才能遏制行业被流量裹挟的异化趋势。

本文为“红辣椒评论”原创文章,仅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红网立场。转载请附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来源:红网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