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发布,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版图再次引发关注。榜单显示,成都锦城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并列省内榜首,成都文理学院稳居第五,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位列第11。作为西部教育高地,四川民办高校以城市群为依托,形成了综合、艺术、理工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
2025年ABC中国民办大学排名发布,四川省民办高等教育版图再次引发关注。榜单显示,成都锦城学院、四川传媒学院并列省内榜首,成都文理学院稳居第五,四川工业科技学院位列第11。作为西部教育高地,四川民办高校以城市群为依托,形成了综合、艺术、理工等多领域协同发展的格局。其中,成都作为核心城市,聚集了前十名中的8所院校,绵阳、德阳则在区域特色办学中崭露头角。
从类型分布看,综合类院校占据主导,成都东软学院(全国综合第37)、吉利学院(理工类第55)等凭借学科交叉优势跻身前列;艺术类院校表现亮眼,四川传媒学院(全国艺术第27)、四川文化艺术学院(艺术第114)依托川渝文化资源,构建了影视、音乐等特色专业集群;语言和财经类院校则填补了细分领域空白,如成都外国语学院(语言类第41)、成都银杏酒店管理学院(财经第130)等。
成都锦城学院连续五年蝉联四川民办高校榜首,其全国综合排名跃升至第11位,创下西部民办院校历史新高。作为一所“应用型大学”典范,该校以“长板理论”重塑人才培养模式,通过人工智能、金融科技等前沿学科与腾讯、华为等企业共建产业学院,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突破98%。
在科研领域,其数字经济研究院发布的《成渝双城经济圈产业报告》被纳入地方政府决策参考,彰显社会服务能力。
成都文理学院从2020年的省内第9攀升至第5,全国综合排名第46,成为进步最快的民办高校之一。其成功关键在于“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双轮驱动:一方面开设哲学、美学等博雅课程,另一方面聚焦新媒体、文化旅游等新兴领域,建成省级虚拟仿真实验中心。
文理学院还通过“书院制”管理模式强化德育,其“红色文化育人工程”获教育部思政司专项表彰。党委书记高华锦强调:“民办高校必须摆脱同质化竞争,用文化底蕴和专业创新赢得社会认同。”
位于德阳的四川工业科技学院首次进入榜单前11,虽在全国综合排名中处于130+区间,但其“职教融通”模式成为区域样本。学校围绕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本地支柱产业,与东方电气、新希望集团共建“订单班”,实现课程与岗位无缝衔接。
2024年,其“无人机应用技术”专业群入选工信部产教融合试点,学生团队在全国智能制造大赛中斩获金奖。校长张小南提出“三实”理念——实训、实战、实效,校内建有西南首家民营高校科技园,孵化学生创业项目23个,年产值突破3000万元。
当前,四川民办高校已从规模竞争转向内涵式发展。头部院校通过科研投入、产业联动建立品牌壁垒;中游院校聚焦细分赛道,以特色专业打开生存空间;新兴院校则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如绵阳城市学院引入国企参股,优化治理结构。然而,生源减少、政策收紧等压力依然存在。专家指出,民办高校需在师资建设、学术认证等方面持续发力,真正实现从“规模领先”到“质量取胜”的跨越。随着《民办教育促进法》的深化落实,四川或将成为全国民办高教创新改革的试验田。
来源:城市百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