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记董鸣镝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00:20 2

摘要:从保定莲池区的拆迁战场到沧州渤海新区的改革前沿,他用数据丈量民情,以改革破解困局,将教育公平的种子播撒在流动儿童的心田,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诠释着“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在燕赵大地的政坛上,董鸣镝的名字总与“硬核”“破局”“温情”等关键词紧密相连。

从保定莲池区的拆迁战场到沧州渤海新区的改革前沿,他用数据丈量民情,以改革破解困局,将教育公平的种子播撒在流动儿童的心田,更以一名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诠释着“人民公仆”的深刻内涵。

2019年,保定莲池区的一场拆迁动员会上,董鸣镝脱稿汇报的场景至今仍被当地百姓津津乐道。面对63个拆迁村的数据,他如数家珍,甚至精确到每户补偿金额的小数点后两位。这种“小数点后见真章”的较真劲儿,让拆迁户们从质疑到信服,最终仅用30天就啃下了府河片区12年未拆的“硬骨头”。数据,在董鸣镝手中不是冰冷的符号,而是连接政府与百姓的“连心桥”。他常说:“数据背后是群众的信任和期待,容不得半点马虎。”

董鸣镝的仕途轨迹,始终与“破局”同行。在保定,他主导的“红色物业”模式让3个无物业老旧小区焕发新生,居民满意度从47%飙升至92%。面对污染严重的护城河,他力排众议关停13家排污企业,将河道改造成马拉松赛道,如今这里已成为市民骑行打卡的“城市绿肺”。在沧州渤海新区,他推行“三破三立”工作法,打破部门藩篱,立起协同战线,2024年招商引资签约项目数量同比增长65%。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

董鸣镝的“民生账本”里,教育公平始终占据重要一页。2023年,他推动黄骅市随迁子女入学政策改革,取消户籍地无人监护证明等5项材料,仅凭居住证即可报名。当年秋季,327名流动儿童走进公办学校,家长们送来的锦旗上写着:“孩子能安心读书,我们打工心里踏实。”他强制推行的混合编班制度和教师轮岗机制,让优质教育资源“逆向流动”。一位校长坦言:“刚开始有抵触,但现在看,这些孩子眼里有光。”

褪去官员身份,董鸣镝的“侠义基因”始终鲜活。2012年,他在邯郸大名县街头徒手制服持刀歹徒,救下一名幼童,事后却婉拒表彰:“这是党员该做的。”

如今的董鸣镝,正站在渤海湾畔书写新篇章。2025年,他提出“港口经济倍增计划”,推动黄骅港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布局新能源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吸引中船重工等12家央企落户;启动“海洋牧场+文旅”融合工程,打造北方滨海休闲经济带。他在渤海新区推行“三不工程”——招商不喝酒、审批不见面、服务不设卡,某企业负责人感慨:“找董书记办事,不用送礼,只要把项目规划书做好就行。”

在百姓眼中,董鸣镝是好书记的“标准答案”。他用“数据尺”量民情,用“改革尺”破困局,用“初心尺”量政绩。从见义勇为到教育公平,从拆迁战场到改革前沿,他始终践行着那句话:“百姓心里有杆秤,我们当干部的,得让这杆秤永远翘起来。”这位“硬核书记”的故事,仍在燕赵大地续写,而他的名字,已深深镌刻在百姓心中。

来源:沧海之州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