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坐拥4548万粉丝的雷军,抖音更新停留在他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视频片段。在这场备受关注的行业论坛上,雷军是当天最受瞩目的企业家,原本同日登台演讲的余承东因故没有现身。
笔记君说:
雷军,又撞上“最艰难”时刻。
坐拥4548万粉丝的雷军,抖音更新停留在他参加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的视频片段。在这场备受关注的行业论坛上,雷军是当天最受瞩目的企业家,原本同日登台演讲的余承东因故没有现身。
小米SU7安徽事故之前,小米汽车的销量令友商艳羡,小米股票在资本市场表现亮眼,雷军本人更是坊间相传的“爽文男主”,一时间,造神运动兴起。
自事故发生以来,小米15周年司庆没有公开隆重举办,雷军本人也缺席了上海车展。
5月10日,雷军通过微博吐露近期心迹,“过去一个多月,是我创办小米以来最艰难的一段时间。”
5天之后,在小米内部价值观大赛的赛后讲话中,雷军再次谈到近期的舆论危机,他说,“15岁的小米,不再是行业的新人,我们在任何一个产业里面都没有了新手保护期,我们要有更高的标准和目标。”
其实,这不是雷军的第一次失败,在他的过往经历中,也有很多次失败和低谷。今天这篇文章,我们来聊聊雷军过往的失败经历,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一、没想清楚就创业,踩了3个坑1989年,20出头的雷军,和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成立了一家公司,叫三色公司(Sunsir,红、黄、蓝三色)。名字寓意很美好:放飞创业梦想,创造七彩世界。
可谁能想到,开局多豪迈,过程就多辛酸。
那时的雷军,已是武汉电子一条街的名人。但除了技术和激情,他们一无所有。被人吹捧几句,就自我感觉良好。可市场大潮一来,才发现现实残酷。最困难时,他们接过打字复印的活儿,没钱吃饭,还靠打麻将赢钱。
雷军后来回忆:“我们这些书生创业,自以为了不起,被电子一条街老板一夸,就找不着北。空有技术不懂经营,处处碰壁。”
这是他们踩的第一个坑:自以为是。
三色公司设置了平均股份模式,四个创始人,每人25%。问题来了,谁当董事长?天天吵。雷军本不想参与争夺,却常被股东从自习室叫出来开会,一开就是通宵。短短两个月,董事长改选两次。
这是第二个坑:争权夺利。
业务管理更是一团糟。有次,几个小伙子烧坏了借来的、价值5000块的激光打印机,对他们来说,天都要塌了。新买的自行车也被偷,只能骑破车跑业务。
一开始汉卡业务还行,可没保护好成果,市场同类产品太多,公司缺资金,业务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这是第三个坑:业务缺乏管理。
这段创业只持续了半年。种种挫败下,雷军觉得大学生还不具备创业的能力和认知,果断提出散伙。散伙清点家产,雷军分到一台286电脑。他回忆,公司散伙后,久违的轻松涌上心头:“一个人走在武汉大学的樱花路上,觉得阳光很灿烂。”
后来雷军劝年轻人别轻易创业,这不难理解。散伙后,他走上被分配工作、兼职的路,遇到伯乐求伯君,加入金山,在那奋斗十几年,扎扎实实练就一身本事,厚积薄发。
复盘这次失败的创业,雷军感慨:当时太幼稚,啥都没想清楚就稀里糊涂干了。
二、盘古软件失败1992年,WPS风靡全国,几乎每台电脑都安装着这款软件,金山软件正值巅峰。但隐忧随之而来——微软携Windows和Office进入中国市场。为了抗衡巨头,金山必须迅速开发一套新的办公软件,在Windows平台上打开局面。
雷军带领团队一头扎进新项目,为其取名“盘古”,寓意开天辟地,延续WPS的辉煌。他们抽调全部程序员,投入公司所有资源,闭关三年日夜研发。1995年4月,盘古Office终于面世,团队满怀期待,甚至提前备好了庆功宴。
然而现实残酷:产品上市后销量惨淡,连预期的十分之一都未达到。团队士气跌至谷底,雷军强打精神鼓励大家,却在1996年迎来更严峻的局面——盘古滞销,WPS也陷入困境,公司收入锐减,账上仅剩十几万人民币,连工资发放都成问题。
26岁的雷军作为北京金山总经理,第一次感受到生死存亡的压力。每个发薪日都如煎熬,无数个夜晚,他独坐沙发,看对面楼宇灯光渐次熄灭,直至天光破晓。同事陆续离职,曾经热闹的办公室日渐冷清。
作为研发负责人,雷军始终困惑:为何技术过硬的盘古软件无人问津?他决定直击一线,前往中关村最大的软件店站店卖货。
第一天站店,雷军跟打了鸡血似的,见客户就跟见亲人似的,拉着人家能聊半小时技术。结果累得口干舌燥,一单都没卖出去。
第二天、第三天还是零蛋,看着旁边店员嗖嗖开单,他心里直犯嘀咕:“不仅做技术很难,其实做销售,也挺难。”
第四天,雷军学聪明了,干脆跟着店里的金牌销售“偷师”。这一看才发现门道:人家销售从不硬灌技术,先听用户需要啥,顺着用户的话聊,再拿包装、宣传页三两句搞定,实在不行拉着用户现场演示。可自己呢?逮着人就讲技术,人家要是有不同意见,还非得争个对错。
第五天,雷军开始现学现卖,半天下来终于卖出第一单。到第七天,居然成了店里的销售冠军。这事说起来像段子,但雷军后来总结道:“一个研发负责人跑去站店,这事听起来离谱,可不去不知道,去了才知道自己有多离谱。”
站店那会,天天还有客人问雷军:“有没有教电脑入门的软件?”
雷军觉得特奇怪:“学电脑看书不就得了,买啥软件?”每次都劝人家去书店。直到被问了无数次,他突然一拍脑门:“用户需要,咱做一个不就完了?”
团队加急开发了《电脑入门》,没打广告就往市场上一丢,没想到直接冲上畅销榜。这事给雷军冲击太大了,后来复盘盘古的失败,雷军总结出一个道理:
做产品,一定要做用户需要的产品,不要做那些看起来高大上的产品。只要这个产品是用户哭着喊着要的,销售就不是问题,特别容易卖。好的产品,它会自己长脚的。
2000年,雷军认准一个趋势:“未来所有公司都会用互联网,电商是最大机会”。
5月,卓越网正式上线。那时的他信心爆棚,拒绝了不少投资,带着金山股东投的2000万人民币就开干了。
在他眼里,电商本质是零售,核心就三件事:选品、定价、“店面装修”(网页设计)。
他把传统零售逻辑迅速移植到线上,每天早晨第一件事,就是把网站所有链接点一遍。
他要求团队每天复盘,盯着竞争对手调整策略。为了测试服务,他每周在卓越网买大量图书、CD,甚至带着团队搞创新:建北京、上海、深圳三地仓储,自建物流,放出“北上广深4小时达”的狠话。
两三年时间,卓越网从0做到中国最大B2C电商,势头很猛。
但风光背后,藏着一个死穴——“没钱”。
2000年正是互联网泡沫破裂后的资本寒冬,外资VC看不懂本土电商,雷军跑断腿也拉不来投资。直到朋友公司投了100万美元,金山股东追加100万,才勉强完成第二轮融资。
烧钱如流水的电商业务,终究撑不住。2004年,雷军不得不把卓越网卖给亚马逊。
最扎心的是:“卖掉半年后,电商热潮全面爆发”。卓越网倒在黎明前,成了雷军心里的一根刺。
签完收购协议,雷军躲了很久。他不敢去卓越网办公室,不敢见老同事——“创业者对公司就像对孩子,亲手送走的滋味太难受。”
但更煎熬的是另一个现实:“错过了整个互联网时代”。
那段时间,他反复问自己:输在哪?
起初觉得是运气差,开玩笑说“以后创业要看风水”,但冷静下来发现:
时机错了:创办于泡沫破裂后,起跑就慢了半拍;
能力不足:没扛住资本寒冬,没熬到风口到来。
他终于明白:“创业光靠聪明勤奋不够,得懂‘借势’。风口来了,猪都能飞;风口没来,再努力也可能白费。”
卓越网的失败,雷军一度陷入迷茫。但这段经历就像一面镜子,让他看清了创业的真相:创业真的需要一点点运气,真的需要对大势有精准的判断。还有,不管你多么聪明多么勤奋,永远不要低估风口的重要性。
四、米聊失败
2010年10月,美国出现一款叫KikMessager的即时通讯APP,不到15天用户破百万。这个靠手机通讯录实现免费短信聊天的产品,一下子点燃了雷军的神经——这不就是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社交机会吗?
小米团队火力全开,不到两个月就推出米聊安卓版。最初的米聊,定位是“跨平台免费短信工具”,能语音对讲、发图片视频,甚至还早早加入红包、视频电话等功能。
凭借“免费”和“通讯录好友”两大杀招,米聊上线不到半年用户突破400万,成了当时最火的通讯软件之一。
但雷军心里一直悬着一块石头。
米聊推出40天后,腾讯带着微信来了。
相比于基于通讯录关系网的米聊而言,微信的打法更为激进,用户可以通过QQ帐号或者邮箱帐号两种方式注册。此外,微信可以读取QQ好友的信息,还可以通过回复消息将他们添加至微信好友列表。
2011年春节后,微信和米聊的大战进入白热化。
腾讯这边,QQ给微信开足了“流量外挂”:用户登录QQ时自动提示“微信可免费聊”,甚至强制弹窗推荐。微信还推出“摇一摇”“附近的人”等社交裂变功能,用户量呈爆发式增长。
小米这边,却陷入“分身乏术”的困境:
硬件业务正是关键期,雷军每天泡在供应链工厂;
MIUI系统需要持续优化,这是小米手机的核心竞争力;
米聊团队只有几十人,而腾讯投入数百人专项攻坚。
雷军不是没挣扎过。他曾让米聊尝试“好友动态”等新功能,甚至想过用“小米生态”绑定用户(比如买手机送米聊特权),但终究抵不过微信的“流量洪水”。
2013年,当微信用户突破4亿时,米聊用户停留在1300万。
尽管当时的雷军一直未放弃米聊,但是米聊的热度却越来越弱,激起水花的次数,寥寥可数。2018年,沉寂大半年未更新的米聊官方微博宣布,米聊加入小米奋斗者联盟,为更有趣的交友而奋斗。到2019年,米聊PC 4.0 Windows/Mac版上线,实现了全平台支持。
尽管一再有新动作,但经过十年的发展,微信早已坐上社交软件第一的宝座,地位难以撼动。此外,据报道,米聊在使用过程中常会出现卡顿、传输错误等,用户体验感下降,也难以与微信抗衡。
最终,在2021年2月19日中午12时,米聊正式停止服务。
五、小米手机增长跌下神坛
2016年,超过100%高速增长的OV双雄(OPPO、vivo),与稳中有进的华为,“齐心协力”将小米挤下国产手机前三名领奖台。
根据IDC的发布数据,2016年小米全年出货量暴跌36%,市场份额从2015年的15.1%下跌到了16年的8.9%。
雷军复盘时直言,小米当时被三个大问题死死卡住:
第一,线上市场被“乱拳”打懵。小米450亿美金估值一出,同行都眼馋,觉得“不就是烧钱嘛,我也能玩”。结果那两年,不少同行在手机市场赔得血本无归,用“恶性竞争”搅乱市场,小米被拖得够呛。
第二,错过线下的“黄金十年”。小米一开始靠电商打出“高性价比”的招牌,毕竟线上效率高,能把价格压到最低。但问题来了—— 电商只占商品零售总额的10%,90%的生意还在线下。当县乡市场迎来换机潮时,小米压根插不上手。
更要命的是,做线下和线上的定价逻辑完全不同:电商能零毛利卖货,但线下渠道成本高,想做就得加价。这就好比左手和右手打架,小米的商业模式卡在这儿,进退两难。
第三,管理跟不上“野蛮生长”。从十几个人的小团队,猛增到一万多人的大公司,小米就像一辆超速的车,到处“漏油”。手机行业有多复杂?订货得提前4个月,库存周转必须快,现金流、供应链环环相扣。稍有不慎,就是万丈深渊。
怎么办?
雷军在全员动员会上就俩字:补课。放下“销量第一”的架子,从零开始查缺补漏。具体咋补?
先学“组织架构”。雷军带着团队研究行业规律,盯着头部企业的组织架构抄作业。手机业务太复杂,那就成立专门的参谋规划部门,100多人天天盯着产供销,联合作战。
再抓“质量生命线”。以前小米靠质量干翻山寨机,现在对手换成行业顶尖企业,怎么办?雷军亲自挂帅质量委员会,开了十多次会,定下质量行动纲要,还专门成立办公室督办。
这一套组合拳打下来,效果立竿见影。第二季度,小米出货量环比暴涨70%,直接杀回世界前五。
结语
雷军是人,不是神。
从程序员到管理者,从创业者到投资人,从互联网到硬件,再从手机到汽车,雷军并不是所谓的爽文男主——
做社交,雷军做得比张小龙早,但米聊最后还是败给了微信;做电商,雷军早期在金山内部创业的卓越网并不比马云创办的淘宝晚,但卓越网最终卖给了亚马逊……好几次,雷军赶了个大早,却错过了最佳风口。
遭遇逆境时,雷军往往同时思考“为什么”和“怎么办”,在向内省察中果断亲力亲为,化险为夷后再总结教训,并形成方法论。
而小米汽车经此一役后,雷军的“七字诀”里可能需要再增加两个字——敬畏,敬畏汽车工业,敬畏生命。
对于小米和雷军来说,汽车工业的复杂性,以及对安全性的严苛要求,与消费电子领域的营销逻辑存在本质冲突。
在从手机跨界到汽车的路上,小米和雷军也需从“互联网速度”转向“制造业精度”,加大研发投入与测试验证,才能获得用户的长期信任。
参考资料:
1.《雷军2022年度最新演讲:熬过绝望低谷,你便无人能敌》,笔记侠
2.《雷军,撞上「最艰难」时刻》,豹变。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笔记侠立场。
来源:笔记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