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气孔作为植物与环境的“微观界面”,其研究贯穿植物学、生态学、农业科学及气候科学领域,而气孔结构和功能的解密历程是与显微技术的发展紧密交织的。光学显微镜揭开气孔形态面纱,电子显微镜解析气孔超微结构,多模态联用整合多维信息。显微技术的迭代为气孔研究架设了“认知阶梯
5月17日,海上科普讲坛迎来主题论坛第90讲。
气孔作为植物与环境的“微观界面”,其研究贯穿植物学、生态学、农业科学及气候科学领域,而气孔结构和功能的解密历程是与显微技术的发展紧密交织的。光学显微镜揭开气孔形态面纱,电子显微镜解析气孔超微结构,多模态联用整合多维信息。显微技术的迭代为气孔研究架设了“认知阶梯”。
本周六,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史研究中心教授王晓娟将带来专题报告《微观新视角:用“气孔”呼吸的叶子》,展示环境扫描电镜(ESEM)视角下城市植物叶片的气孔,科普保卫细胞形态和副卫细胞的类型,介绍气孔这个古老的植物器官在植物分类、生态适应等领域的研究应用。
收藏直播信息,精彩内容不错过!
5月17日(周六) 13:30-15:00
来源:澎湃新闻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