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们要知道,我们卖的不仅是字画,更是文化。这个标题是我倡导和赞成的一个口号。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在唱高调,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很装。其实NO!为什么这说呢?我们想一下,如果这世界没有收藏家,那么艺术家的劳动有何意义?他们的作品怎样流传下去?靠什么传播?
我们要知道,我们卖的不仅是字画,更是文化。这个标题是我倡导和赞成的一个口号。有人可能认为这是在唱高调,也有人认为这种观点很装。其实NO!为什么这说呢?我们想一下,如果这世界没有收藏家,那么艺术家的劳动有何意义?他们的作品怎样流传下去?靠什么传播?
有看官说“靠展览!”可哪家的展馆长期让你看啊,又有几个普通人来看?
有朋友说“靠报纸!”报纸上刊登的图片有法看?没见过谁娶媳妇娶照片的!
还有人扯嗓子说“靠艺术馆!”艺术馆你们家开的?故宫宝贝多着呢,你见过《兰亭序》巡回展出吗?
可以这么说,假如没有字画铺、收藏家们和画廊张罗,你想买张书法名家的字你有钱都买不着,不信你拿着两万块钱去北京试试,看你找的着门口不?所以说,也正是收藏家们,因为有了这些桥梁,老百姓才有了可能和机会拥有自己想要的书画艺术品,也正是他们(其实也有我)才让我们有可能拥有了传统的文化进入家庭和生活的可能。
说回前面开头的话,有人会说:“赚钱就赚,还文化?就是贩子!”是啊,前几天谁不排队毕恭毕敬的求着卖盐的贩子“爷,多卖给我几袋吧!”这年头谁不是贩子呢?别以为你是公务员、他是干部,你们都是出卖劳动力的人贩子!
书画家,请实在、坦然面对市场经济吧!
很多书画家,点灯熬油的写了大半辈子毛笔字或者画了大半辈子画了,有的严重的、投入的,连老婆都冷给别人了,到最后终于有点模样了,却不好意思卖自己的艺术品,这又何必呢?这就是出卖你的劳动,有啥丢人的啊?凭本事吃饭是很光荣的事情啊,这年头,守着手艺吃不上饭才丢人!
很多书画家的通病就是,老觉得艺术是无价的。在此我奉劝一句忠言—可别这么想了!你要说你艺术无价,上帝听见都会笑出声来。
很多收藏家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你的作品有人掏钱买,那是对你劳动的认可尊重!”不信,你拿张字画去市场换萝卜,你看人家要不?
很多书画家也抱怨“没有知音啊!”知音你去找啊,这年头晚上吃饱了拿着银子想洗个桑拿还得满胡同找呢,是吧?!
书画艺术家朋友们请不要清高了,咱们一块实实在在面对市场经济吧!下面我们说说怎么藏,怎么卖。
1,早卖早赚,不卖更赚。
好多人都这认为。作为我们的好多资金相对少的朋友也是不错选择。
2002年笔者买了一个刘大为的斗方,花了3000元,年底各种宣传说艺术品泡沫了什么的。卖了不到20000元。现在500000多万一个斗方了!气死人了。
各位朋友,看到这里你们都眼红了吧?这叫“前年没卖,留到现在更赚钱。”可是朋友也要同时明白;为了生活,知道以后升值也要卖啊!正如青州润生胡子老弟所言—书画是一个遗憾的行业!不卖,没有钱花。卖了吧就后悔了。朋友自己体会吧。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刘大为的现在最低(此处暂时略去几个字)万一个斗方了。呜呼!要是多留俩年,一辆宝马到手了。我可话说回来了,不卖花什么啊,没有办法啊。
有个青州的朋友,前些年手里有上百件朱新建的美人图,都是每张赚一两百块大洋就卖了,要是留到今天(30000万一平尺了),甭说豪车,估计房子都好几套了。嗯,不卖更赚钱。
不过话说回来,收藏家或者经销者,总要流通,没有流通资金流就会断掉。早卖,可以用利润继续循环,不断扩大规模,扩大吞吐量。因此,这里面就有一个怪圈:你是做快速流通,还是以静制动?要见机行事啊。自己考虑吧。
守株待兔还是快循环,这个貌似没有定律,其实是有规律的。看你想咋办了。自己去体会啊。
2,以卖养藏,逐渐留下精品
很多玩收藏的人,玩着玩着就玩不下去了,为啥?东西越来越多,资金越来越少。就形成了只出不入,如此玩法,你就是三峡水库,也有把水放干了的一天啊,这哪行啊!再说,总这么玩,你都放在哪里啊?这也是个大问题。比如我,越玩东西越多,范围越广,最后连自己有啥都想不起来了。想找个东西,比找个媳妇都难,你说这咋整?
收藏这行当,你不能啥都搂着,要学会“取舍”,就跟人生一样。所以,当你的眼力越来越好、档次越玩越高的时候,你就要考虑置换了(诸位当心,这招别给老婆用上啊!)置换?这么说吧,同一个人的作品,你要筛选精品、有意义的作品、你最喜欢的作品,这些留下,其余的可留可不留的统统的卖掉(一般叫做交流掉)。假如你这些东西是5年前收进来的,这时候置换出去,还能大赚一笔,然后呢,用这笔钱再去买别的作品。
还有就是,置换作者。比如你前几年玩的都是二线、三线的书画家,现在你完全可以陆续置换出去一些感觉没有发展的、没有潜力的作者作品,陆续弄点一线的、有升值价值或者艺术价值很高的作者。如此,你会逐渐进化成一个高档收藏家。所以,要逐渐的卖点,通过卖来养着你的收藏。一个劲儿的往里烧钱玩收藏,这不是好办法,你就是李嘉诚叔叔,也不一定受得起啊。
3,时间与检漏的问题
中国有句古话叫做“玩物丧志”。其实呢,这是相对而言的,在古代,读书至上,别的都是浮云。古人又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到底何去何从?让我们很纠结。过了四十岁之后我才知道----神马都是浮云,神马又都不是浮云。
比如说专一吧,现在的孩子们念书可谓专一,可是闷头“两耳不知窗外事”12年考上大学之后,又继续整4年,而后硕士+博士又整7年,最后30多岁走向社会的时候忽然发现“老子专一了半辈子,依然穷困潦倒、身无分文、身无所长、没有出路”。所以,人还是有点爱好好啊,人还是别太专一了好啊。比如,前些时候某个职位还不低的朋友跟我说“我现在没事在市场捡漏玩了”。我问原因,他说“我总不能等着过两年退休了,啥也不会、啥也没玩的,那还不闲的蛋疼啊!”现在好多老板啊,局长啊什么的都是逐渐买一点。退休了稍微一卖就可以弄辆好车开开了。前几年某局长花十二万买了一套冯远的十二条屏,去年拍卖了三百多万啊。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啊!人家太有眼光了。这叫闲了置下忙了用。噢,真是不错的办法。
告诉大家一句实话,在市场里面玩的,很多都是职务比较高的或者白领、金领啥的。利用一点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打发打发无聊的同时,还能淘个自己喜欢的艺术品,多好哇!赶上眼神儿好、运气好的时候,还能捡个漏,何乐而不为呢?看我日志的朋友啊,是不是咱也凑一下啊。我认识的青州·临朐的老书画油子都是包里装着一沓钱,碰到合适的是不放过的。他们都玩精了啊。
青州的王胡子老弟的眼力,是我比较佩服的几个人之一。前几年他买了一张大家都没有看好而他自己认为是对的吴昌硕的,花了不到三十万。下半年在北京的一个大拍卖公司拍了二百多万。没办法啊。眼力啊。好好学学吧!!
天下真有这么好的事儿啊?有!那朋友经常说“漏,每天都有,就看你能不能捡到!”检漏是需要学问的啊。鲁迅先生说“时间就像海绵里的奶”。我觉得时间在于你把零碎的时间碎片如何积累起来。曾经无数次跟搞书法创作的朋友讲“每天积累半个小时临帖,就如同一张纸,你觉得很薄。可是,当你一年过去的时候会发觉365张纸也是很厚很厚的一摞啊!”
这个说法用到收藏上来说,每个月拿出点零钱来买一张好的书画作品,一年下来就是12张,5年就是60张一大摞了吧!一个月买卖一张字画需要几分钟呢?持之以恒这道理都懂,谁能坚持下来谁就是胜利者!朋友啊,你也试试吧,不错的。
4,好吧,从哪里开始下手?
很多人都知道,要藏就藏最好的。民谚有句话叫做“宁吃鲜桃一口,不吃烂杏一筐。”可是,面对庞大的书画艺术品市场,到底什么是好的?什么是最好的?什么是精品?恐怕这是一个众说纷纭的事情。所以,我说,你要想开始玩收藏,想开始倒卖书画作品,最好还是从低端开始。为什么?
1,资金投入相对较少。你上来就想玩齐白石、张大千或者玩宋画,那得多少钱啊?
2,安全系数小。对于不是非常专业的你来说,千万要小心!这种小心有两层意思:第一是,别遇到赝品或者高仿品,那样的话你一下手就玩高端的就惨了。第二是,别被人忽悠了。这年头大师、书圣满大街都是,万一你花很多的银子买了一个当代“书圣”或者“天下第一草圣”的作品,那就完蛋了。
我曾经就是从低端开始玩起的,你们知道我手里有多少当时低端的书画家现在成了一线书画家了吗!什么是低端啊?就是年轻的有实力的。有前途的书画家啊。你不知道的话,有时间找我研究啊。
从低端玩起,即使碰到有问题或者失手的时候,损失也不会太大。而且,这样的好处是慢慢成熟、慢慢增长知识和眼力。多少年之后没准你会发现当年你玩的低端里面,有的人已经成为名家了,这种例子太多了。05年我请锻铁·宋玉增老师来山东的时候,一万买好几张。现在一万半平尺也不和咱玩了。比如七八年前我收藏的毛国典先生的作品,那时候他还在河南,没啥名气。现在人家已经是中国书协理事、江西书协一把手主席了,谁知道下届中国书协换届他会是个啥?难说难说啊。那时候他一张四尺整张的字才100多块钱,现在据说4000一尺了。
一口吃不了一个胖子,慢慢来。如果你非要起步就玩高端,这也不是不可以,得有资金支持啊。最好要请高手在后面替你掌眼。俗话说“一个成功的收藏家后面肯定有好几个懂行的经纪人”嘛!一个成功的书画商后面有一群懂行的男男女女啊。你要是没有懂行的替你掌眼,你找我啊。噢,电话啊你找到我就知道了。
5,收藏家是“倒卖”出来的!
这个章节的标题有点莫名其妙吧?书画朋友聚会的时候,一位朋友说“我手里的东西越来越多了,可我却不舍得卖了,咱贩子咋成了收藏家了啊?!”这句话说得太好了,而且这几年从我接触的或者与我一起成长起来的书画商来说,他们大多都感慨“啥都不舍得卖了。看看什么都不错”。时间长了就是这样,碰到好的就想买。早晚手里没有钱了就好了。
为啥呢?原因有三:
1,书画作品是一个非常好的保值增值物品。逐年通货膨胀,“手里放着钱不如放着实物踏实”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也代表了大多数人的心声。
2,随着倒卖字画的时间越来越长,一些人越来越懂得欣赏字画了,他们的欣赏品味越来越高,于是乎他们把手里的宝贝看的比赚钱更重要了,连灵魂都得到升华和净化了。呵呵……哈哈……
3,字画越来越升值了,今年卖了明年同样的价钱你就买不到同样的东西了。遗憾啊,后悔啊。
随着“倒卖”的时间越来越长……一不小心成了收藏家·鉴赏家·艺术家了……见了不要这么叫我啊。不好意思的了……
由一个商人,不小心就蜕变成了一个颇有品位的收藏家甚至鉴赏家,还把钱赚了。没事的时候,晒晒太阳、喝喝茶、听听小曲儿、啃俩螃蟹、看看字画,美死了吧!再者,藏着的那些宝贝精品,你就是睡大觉它们都替你升值下钱呢,天底下还有比这更美的事儿吗?比放高利贷都受人羡慕嫉妒+恨啊!收藏家是“倒卖”出来的,没错吧?随着“倒卖”的时间越来越长。一不小心成了收藏家、鉴赏家、艺术家了、文化人了…
通过倒卖字画,如果你做的不算太小的话,每年经过你手的宝贝太多了,这么多宝贝原迹是一般人无法亲手把玩的,这不仅仅是一个学习的过程,更是一个熏陶的过程,整天浸淫在艺术品种,人的品味不越来越高才怪呢。那么这大量的字画过手,以及有那么多的机会去面对、去接触这些东西,肯定你能有机会发现、淘到你最心仪的东西,慢慢的你不成为一个手里有诸多宝贝的大藏家都是不可能的。
什么产品都需要市场来运作—也就是“倒卖”。作为书画来说难度就更大了。不是生活必需品。是一个高于生活的东西---思想用品(自己起的)。也是需要一定的思想境界和经济基础的。所以,想参与就要仔细研究了。
有着诱人的高收益,中国书画在艺术品市场上往往成为藏家关注的焦点。
眼下书画投资市场日益红火,稳定的收益率吸引了投资者的关注。有业内专家指出,最近几年,书画投资的收益率预计将保持在30%左右。虽说拥有诱人的高收益,但是,这类“小众性”艺术品投资并不是对所有投资者都能够“锦上添花”,对于大多数人而言,面对飞涨的价格和热闹的市场,更多的人是“雾里看花”,不知从何入手。那么,到底该如何投资书画?初涉书画市场需要注意什么?投资者应选择怎样的作品来作为投资对象?
不怕买贵 就怕买假
在书画收藏界,书画投资的最大风险是买进赝品,所以,不要急于求成。真迹买贵了并不可怕,买错了钱就打水漂了。一幅名家的画只要是真迹,多花几十万元没有什么,将来画总会升值,只是升值多少而已。但买张假画,就分文不值了。
很多收藏爱好者被字画真假问题所困扰,真假为什么难以鉴别?业内人士表示,除了眼力问题,不可过于贪图便宜。尤其是入门新手不要总是幻想捡漏专挑小拍卖公司淘宝,或听人家讲故事,以为市面上三四十万元的作品花十来万元就能得手。
相对而言,大的拍卖公司卖画,真品率高,特别是大拍,比如嘉德、保利、匡时等的春秋两季拍卖会。在这些大型拍卖公司买一些中小名头书画(单件拍价50万-100万元),通常能买到真迹。其中,现当代书画作品由于年代较近,而且有些作品的作者也仍健在,所以真伪相对容易分辨,但投资者仍应注意规避风险。
弃热求冷 挖掘“潜力股”
选对书画家是书画投资成功与否的关键,对于书画收藏了解不深的新人来讲,弃热求冷,收藏非热门画家作品,追求中长期回报,无疑是更佳的选择。专家表示,越是热门的,假画往往就越多。目前,市场上流通的齐白石画作96%是伪作,所以,如果你不是研究齐白石的专家,不如去选择有潜力的名家作品去收藏,这类画家也很有名气但目前价位、行情还不是很高,收藏风险小,未来升值空间较大。
对于如何选择有潜力的艺术家,业内人士给出建议,书画家是否选对要最终以市场说话。判断时,除了考虑作者的得奖情况、画作透露出的品位和意境,最关键的是要看作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当然,投资者要有前瞻性的眼光,除了考评该书画家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价位,还应横向和同时期相近水平的画家作品相比较,最终做出合理判断。
对投资者来说,选对了书画家,就选对了好“种子”,“丰收”只是早晚的事。如果收藏20位有潜力的画家的作品,只要有一两个人成名,画价随之上涨,那这份投资就是值得的。反之,若所选的画家最终没有成名,但只要收藏的画作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若干年后,其画作虽不能升值,但也不会亏到哪里去。
当然,资深藏家建议,对于新手来说,相比较收藏一些年轻有潜力的作者的书画作品,宁可收藏那些已有相当声望且具有相当实力的中青年书画家作品,这类书画家更有市场辨识度,潜力更大,作品升值空间也更大,可收藏目前价格在5000至2万元左右的书画家的作品。有了一段时期的收藏经验后,应做合理调整,剔除差的,保留好的。学会以藏养藏,要常换常新,去粗存精,去伪存真,这样鉴赏的眼光提高了,收藏品的层次也就提高了。
投资精品 不选应酬之作
倘若花5000元买一幅名家的应酬之作,过几年可能只升到5200元左右。相反,花5万元买一幅该名家的精品画作,过几年可能涨至8万-10万元。可见,同一作者的作品回报率也是不一样的,投资画作须有精品意识,宁可付高代价选择画家认真而严谨的作品,也不要因价格便宜而买应酬之作,两者的含金量与投资价值有天壤之别。
书画作品艺术水平的高低是衡量其收藏价值的基本因素。对同一作者的作品要善于比较,分出哪些是应付之作,哪些是上乘之作。精品之作要有画家突出的个性和典型的风貌,相对而言,技巧性、创新性、历史价值越高,越不容易被他人模仿的作品越有价值。像齐白石《虾》、徐悲鸿《奔马》、林风眠《鹭鸶》、张大千《敦煌人物》、方增先《粒粒皆辛苦》等,这些都是名家的经典代表作,在市场上往往成为藏家追逐的焦点,相比起简单应付之作,其价值更具有升值空间。
此外,关注艺术家创作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书画作品已经形成作者的风格,而且能反映其应有的艺术功底和艺术水平,有较高的投资价值。一般而言,写实、工笔画家的青年时期为鼎盛期,写意画家中年和晚年为鼎盛期。专家建议刚入门的藏家,用一般的价钱买10幅普通画作,不如买一幅高精尖的好画,因为将来升值的也就是这样的藏品。
书画投资具有“小众化”特性。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书画投资不仅对资金有较高的要求,对投资者的鉴赏力也有相对苛刻的要求。除了以上提出的几点基本性建议,还需警惕人为炒作,书画家名头虽然很重要,但具体情况还要具体对待。有的所谓“名家”、“大师”不过是自欺欺人,这些画家不乏通过媒体自吹自擂,以画廊高额标价、拍卖公司作假成交等手段来哄炒价格,把艺术水准较低的画家快速炒红,或将一般的三流画家炒为“大家”,画价飙升。这种现象在当今内地艺术品市场不在少数。北京商报记者 陈丽君
李孟尧:袖珍书法的创始人
李孟尧简介,原名李祥鸿,六三年生,湖北荆州人,現定居北京,号元应居士, 毕业于湖北师院文学院。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画家协会常务理事,李苦禅先生的再传弟子,著名花鸟画家李涵的学生,欧阳中石先生的得意门生,北京江夏书画院院长。中国八一将星书画院特聘书法家。 稼翁草堂堂主。中国袖珍书法创始人。其作品精致典雅,古朴清奇,在中国书法界独树一帜,堪称一绝。自2001年创袖珍书法以来,其作品受到国内外各界人士的高度评价;在北京三次开个人书法展并取得成功;2005年获得第八届北京国际艺术博览会金奖;2006年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8周年全国书画展上获金奖;2006年毛泽东诗词全国书画大赛获金奖;作品“博爱”被毛主席纪念堂永久收藏并授予“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称号。近年来作品的艺术价值不断提升,逐步得到香港、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及国内一些收藏家的认可并定为交际中的馈赠礼品。
“李孟尧是我的学生,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跟我学习花鸟。十年后的一天,他拿出一幅小楷书法作品给我看,该作品是将5000字的《道德经》围成一个‘道’字,每个字只有3毫米见方,字字清秀灵动,整体看上去十分精致。”著名花鸟画家李涵如是说,“我非常惊讶,认为这是一种绝技,在当今世界绝无仅有,并为之命名‘袖珍书法’。”
袖珍书法是一种非常特殊的书体,每幅作品都由国学经典如《道德经》《茶经》《佛经》等写成,中间的空心大字是用挤字法突出的主体内容,其难度可想而知。制作这样一幅作品,最关键的应该是章法。整幅作品首先是大字的章法与结构,然后是书法的袖珍,最后是整幅作品的章法,还要保持作品的整洁与干净。这一切需要的是饱满的情绪和一丝不苟的创作精神,以及对作品的严肃和认真。正如李可染先生所言:“难得可贵,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是如此,黄金因难得而可贵,皆因来之不易。”
微小之中见大。一幅小小的扇面不过尺余,如《江山如画》《舍得》《上善若水》等,却能容下洋洋洒洒千言万语,而且被挤出的大字又是整幅作品的高度概括,其整幅作品又是对大字的详细说明。其容量之庞大,内涵之丰富,做工之精巧,可见一斑。
需要有参禅悟道的境界。制作这样一幅作品且不说需要多少时日,没有耐心和爱心是不行的。如此精细、精密、精巧之作品,是需要心静如水而后进入参禅悟道的境界,才能做好每一幅作品而不至于半途而废。其实,创作每一幅作品都是一粒善念之果,都是一次灵魂的净化,都是一种生命的升华。
在当今国人越来越缺乏信仰的时候,也许“袖珍书法”会成为人们的引导者、开悟者,也将成为当今人文时代的一道靓丽风景。(合作伙伴一品轩书画馆全国著名书画评论家 刘艳青 常树青)
来源:沧州侠客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