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8年,一篇来自中国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登上了Nature子刊《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论文标题为《Protectin DX increases alveolar fluid clearance in rats
2018年,一篇来自中国温州医科大学的研究登上了Nature子刊《Experimental & Molecular Medicine》。论文标题为《Protectin DX increases alveolar fluid clearance in rats with lipopolysaccharide-induced acute lung injury》。研究者声称,一种名为Protectin DX的脂质分子能够显著改善由脂多糖(LPS)诱导的大鼠急性肺损伤,通过激活钠通道和Na⁺/K⁺-ATP酶,促进肺泡液体的清除,从而减轻肺水肿。这项研究一度被认为为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提供了新方向。
论文作者包括:Xiao-Jun Zhuo、Yu Hao、Fei Cao、Song-Fan Yan、Hui Li、Qian Wang、Bi-Huan Cheng、Bin-Yu Ying、Fang Gao Smith 和通讯作者金胜伟(Sheng-Wei Jin),他不仅是温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麻醉与重症医学科的教授,还担任着温州医科大学的副校长。部分作者还隶属于英国伯明翰大学炎症与衰老研究所与伯明翰哈特兰医院。
这项研究得到了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571862、81270132、81400059)以及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3H150007、LY14H150011、LY18H010005)的支持,资源充足,阵容强大。
然而,五年后的今天,这篇文章却在科学社区中引起了不同寻常的关注。
2023年,科研图像打假专家Sholto David博士在PubPeer上发帖指出,文章中的图6存在严重问题:LPS组与“LPS+Alcohol”组的图像在视觉上几乎一致,疑似重复使用。此外,在图像的“Control”组中也发现了克隆痕迹——有区域被复制粘贴修改过的迹象。
不止如此,David还指出,图2中也存在图像重叠,且这种重合是通过图像查重工具ImageTwin.ai发现的。
质疑详情链接:
在众多科研诚信事件中,这种图像重复和克隆的质疑并不鲜见,但因本研究背靠重量级机构与国家级基金,一旦问题属实,影响将不仅限于论文撤稿,更可能波及科研资助与机构声誉。
目前,论文仍未被正式撤回,也尚未见作者公开回应。这场关于Protectin DX的故事,是否以“疗愈肺水肿”的胜利告终,抑或沦为一场数据失真的科学泡影,答案仍悬而未决。
但可以肯定的是,PubPeer与公众的监督,让科学的自净机制正在发挥作用——这是科研共同体最宝贵的力量。
来源:学者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