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这是个历史老县,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曹操败走华容道”,让曹先生出尽了洋相。华容县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地方,南边有洞庭湖,北边有长江,西边有藕池河,东边则是洞庭湖和长江的交汇处。以前出行极不方便,要坐轮渡,遇到风雨天,只好干瞪眼。现在好了,
(在兰华社区讲话稿)
我叫刘武松,我这个武松与景阳岗的武松没有任何联系。不过也有相同之处,我们都是军人。只不过我是野战军的,他是军分区的。我是坦克兵,他是步兵。
我出生在湖南省岳阳市华容县,这是个历史老县,最有名的故事就是“曹操败走华容道”,让曹先生出尽了洋相。华容县是一个四面环水的地方,南边有洞庭湖,北边有长江,西边有藕池河,东边则是洞庭湖和长江的交汇处。以前出行极不方便,要坐轮渡,遇到风雨天,只好干瞪眼。现在好了,不但建起了国内最长的洞庭湖大桥(江泽民题字),还荣幸地将国家高速主干道——杭(州)瑞(金)高速揽入怀抱。听说马上还要修铁路,前景一派大好。
我这辈子经历很丰富,也吃过不少苦头。家里小孩多,正好坐满一张八仙桌,由于小孩太多,日子过得很苦。我小时放过牛,砍过柴,扫过地,拾过粪。我5岁就开放放牛,一直放到12岁,苦不堪言。我最近写了本自传,叫《从牛娃到上校》,今年可能会出版,我在这本书里详细地纪录了这段经历。比较苦的还有砍柴,砍柴最怕黄蜂蜇,有时肿得眼睛都睁不开,大人说用人奶涂涂好得快,好像也没什么效果。
我是文化大革命的高中生,最没有文化的一代高中生,我们高中毕业前跑到韶山去瞻仰毛主席故居了,回来后耽误了时间,连毕业考试都没进行,你说荒唐不荒唐。
高中毕业后当了2年农民,又当了2年民办老师。那时当农民太辛苦了。最难忘、最难受的就是我们老家的“双抢”,所谓双抢就是抢收抢种水稻,可以说搞了我们老家的双抢,世上其它事就再不觉得辛苦了。不过现在老家农村种田就舒服了,全部是机械化。
民办老师虽比不上公办老师,不过那时对我来说也不错了,至少可以不干农活,也可静下心来看点书,学点文化。
当兵是我儿时的梦想,也是我们农村人改变命运的主要途径之一(还有一条就是考学,我考了两次大学都是名落孙山)。可一直当不上,因为家里成份不好。
我曾于2004年在《南方都市报》上发过一篇题为《没有小平,我当不了兵》的散文,详细地解读了我当兵的经过。我家是上中农,离富农不远了,可要命的是我两个伯父还是旧政府的公务人员,一个当过国军的连长,一个当过国府的保长,都是挂驳壳枪的人。
1979年初我国在西南边境与越南打了一个大仗,史称中越自卫反击战。这仗打了一个多月,虽然最后我们达到了战略目的,但付出的代价却特别大,尤其是东线战场(分为东西两线。西线由昆明军区主战,杨德志任司令员;东线由许世友任司令员)打得更为惨烈,牺牲的官兵更多。我的老部队就参加了东线作战,牺牲了很多战友,团长都牺牲了。
因为前方在作战,很多人不敢去当兵了,加上邓小平同志主政后,废弃了以阶级斗争为钢的错误路线,我这个成份不好的青年才穿上了军装。
我机会比较好,一当兵就来到了花都区(当时叫花县),而且当的是特种兵——坦克兵。坦克兵的伙食高,1980年每人每天1.08元,天天吃肉,餐餐吃鱼。
我是现两栖坦克驾驶员出身,在新兵连一边学开坦克,一边当文化教员,当年就得了个连嘉奖,开心坏了。
第二年我就考取了广州军区装甲兵教导队学习,当时300多人参加考试,最后录取了53人,还有3人没毕业。我当兵第三年的春天就穿上了四个口袋(那是65式军装,两个口袋是战士,四个口袋是干部)。我是我们那批兵里最早当军官的一批人。
我没有当过排长,先是在连队当技术员,不久就去北京装甲兵技术学院学习半年,回来就调去了团政治处当干事。85年考进河北石家庄装甲兵指挥学院读大学,学了两年。回来后原来的团改为坦克旅了,没多久就下到坦克营当了教导员,一干就是5年,接着又平调政治部当了2年的宣传科长。
我在营级岗位上干了9年后,才好不容易于1999年升任旅政治部副主任,进入团级干部的行列,两年再升任主任,从主任的位上转业到了花都人防办任副调研员。
转业后一直借调花都区创建办工作,这就我人生的基本经历。算是先苦后甜吧。
在部队25年立了3个三等功,几十个其它奖励。在地方也立了一个三等功,并被评为优秀公务员一次。人生虽有付出,但也有收获。这一切要感谢部队首长和地方领导的培养和教育,当然主要还是自己的汗水铸成。
下面我着重谈谈今天要交流的第一个问题:
一、《真情难忘》创作体会
我的散文集《真情难忘》不是近年创作的。她是我转业十年心血的结晶,有个别文章写作年代更久,最早的一篇《父亲,请您原谅》作于1993年,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
这本散文集编录了110篇文章,15万字左右,共分“亲情无价”、“军旅情深”和“真情难忘”三个篇章。这些文章百分之八十都在各类报刊杂志上发表过,有些还得过奖,其中《挥手见文明》一文还被广州市文明办、《广州日报》评为“网聚正能量”征文一等奖,并在该报上发表,也被花都文联评为2014年优秀作品三等奖。
谈到这里,可能有同学会问:一位文化大革命的高中生,又长期在部队舞枪弄棒,怎么还出了本散文集呢?说实话,在我的野战部队战友中,据我所知,还真没人出过书。当然有些军区大机关的人也出过书,但他们不一样,他们本身就是搞文字的,有些还是地方大学中文系的高村生。比如我三姐的儿子严德勇,他本身就是湖南师大中文系的高材生,后来来了部队当军官,先是在42集团军当新闻干事,后来调到《解放军报》驻广州记者站当记者,去年又调到军报当编辑,他也准备出书,他出书就很容易。但我们野战部队的干部出书就很难了。
我为什么能在转业十年间写这么多文章?这就是我要讲的第一条创作体会:
1.真情感动是创作的动力
每个作者的创作动力可能都不一样,有些是为了生活,写稿赚钱(比如很多网络枪手);有些是爱好文字,不写不爽;有些是受到感动,因感动而创作。我属于后者。我的《真情难忘》中的所有文章都是因感动而创作的。没有感动我的人和事,没有真情感动我,我是不会动笔的。
我至今还记得撰写《挥手见文明》的情景。那天早晨,我送妻子女儿去上班,走到广州北站附近的一个转盘处。这个转盘没设红绿灯,平常经常出现人车抢道,轻则互不相让,重则挥手相向。那天我正好开车经过那里,突然看到左手方向开来了一台载人摩托车,我本能地减速慢行,对方此时也减慢了速度。当时我想到我的是小车安稳性比他的好,便向他挥挥手,意思是让他先走。摩托司机先是一愣,最后明白了我的意思,也向我笑笑挥了挥手,就先走了。这是件生活中极小的事情,可它让我很受感动,人间自有真情在,只要你付出了爱,就会收获爱。人人献出一片爱,这世界不就美好了吗?
我写过一篇叫《傻弟》的文章,在河南洛阳第三届“苍生录”全国征文中获得优秀作品奖,并编入该书中,很多人看了都落泪。这是个真实的故事,写的就是我的亲弟,也是我唯一的弟弟。
我的弟弟智力特别低,只相当四五岁的水平,小时我经常带他出村玩,可他常受到其他小孩的欺负,搞得我不得不跟那些小孩干仗,可经常是败下阵来,因为人家一般都是兄弟齐上阵,而我则孤木难支,弟弟帮不上忙。尽管如此,只要我发现谁欺负我弟弟,我还是想都不想地冲上去,这大概就是真情使然吧。
我这个弟弟虽然傻,可他的头脑中始终存有亲人的信息。我每次回去就是他特别高兴的时候,尽管有时一年还见不上一次面,他也会很远就认出我,亲热得不得了。
有件事最让人不可思议。我弟弟经常独自出走,有次他竟走到了我妻子女儿居住的一个小镇,而且准确地在街上找到我女儿,要知道我老家到我妻子家隔了近五十公里的路程,中间还有大河阻隔,而且女儿生活在外婆家,每年都难见她叔叔一面。至今我也搞不清,我弟弟是如何找到他侄女的。我只能说,是真情的指引,是亲情的指引。
我弟弟虽傻,可家人对他却很好,特别是他的侄子侄女们。虽然没有正常人幸福,但与和他相同的人比起来,还是幸福的。
我最不忍回忆的是弟弟在母亲去世时悲伤的情景。那几天我们都在忙母亲的后事,只有弟弟一直坐在母亲的冰棺前,默默地望着母亲,默默地抹着眼泪,到最后竟昏死过去。那一幕幕至今还留在我心间,让我感动不已,让我泪流不已。当时我就想也许母子连心,弟弟对母亲的去世分外伤悲,也许弟弟觉得一向特别关爱他的母亲去世后,他担心今后的生活。那时我就暗暗发誓,一定要尽自己的最大能力给予弟弟更多的爱。
可惜由于突发心脏病,没多久我弟弟就突然去世了。那时我正在部队当主任,尽管手里工作多得不得了,我还是请了假回去送了我弟弟一程。我告诉其他亲人说,弟弟好歹也活了一辈子,生前享福不多,后事一定要办得风光些。晚上,天下起了雨,我独自坐在弟弟身边,看着他安详的脸,想着小时和他一起和人家打架的事,想着弟弟的苦,我的眼泪又禁不住流了出来。
2012年,偶然收到河南洛阳征集平民百姓故事的启示,我一下子就想到了我的弟弟,含着眼泪一夜写成了3000多字的《傻弟》,改都没怎么改就投给了征文部,最终获奖。这应该是真诚感动所至。
2.“真人真事真情真感”是《真情难忘》的基本特色
虽然我出了这书,其实我的文字功底和文学水平还是很低的,我并不是谦虚,军人实在,我不会客气的。只要你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我没说假话。虽然我出了这书,其实我的文字功底和文学水平还是很低的,我并不是谦虚,军人实在,我不会客气的。只要你看了这本书,你会知道我没说假话。
要说《真情难忘》有什么特色,我想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一句是“纪实散文,真情写作,文字朴实,感情真挚”,另一句话是“真人真事真情真感”。
所谓纪实散文真情写作是相对抒情散文来说的。我的散文都是以写实为主,都是用来记事的,都是我经历过的事,而且能够感动我的事。整个散文集没有一篇是用来专门抒情的。说实话,我也想写点抒情散文,天马行空,文采飘逸,可我写不来,我的笔头太笨。
所谓文字朴实其实就是说文字还不够优美,整本书里找不出让人惊艳的句子,找不出优美的描述,更找不出富有哲理的名句。虽然小学水平的学生都可读懂,但毕竟文字功底不到家,文学色彩不够浓烈,让这本书逊色了不少。
真正让我满意的是感情真挚这一点。因为整本书都是用心用情用泪去写作的,如果读者是一位感情丰富的人,他一定会被书中的故事和人物所感动。最近我正在我的微信中连载《真情难忘》中的文章,前几天我推送了一篇题为《半块月饼》的文章,写我父亲为生产队看仓库分了一块月饼,自己舍不得吃留给我和弟弟吃的情景。很多网友看了都落泪,其中广州国光电器公司的肖叶萍书记在留言中写道:“非常感人!把那段艰苦岁月中父母对孩子深厚的舐犊之情,以及作者和小弟在饥饿年代对月饼的渴望,品尝时的满足之情写得感人至深,跃然纸上”。
所谓“真人真事真情真感”这是就书的内容作的概括。这话很好理解,整本书写的故事都是真的,人也是真的,没有半点虚构的成分,这也是我这本书比较受人喜欢、特别是比较受我的亲人、战友、朋友、同事喜欢的原因。
如果还要找特点的话,就是我书中放了77幅照片,开始想出书时没想到放照片的,后来编辑说每篇散文连排不好看,要一篇一篇地排,每篇散文都要顶格。这样一来就出现了很多空白,当时编辑要设计一些素描图放上去。我感觉这么好的机会不能白白浪费,于是在空白处都放上了生活照片。这些照片也是我一生的写照,有我的父母亲、岳父岳母、兄弟姐妹,还有部队的战友及其他朋友同事,增加了散文集的可读信和吸引力。
3.甘于寂寞是完成创作的保证
写作是个苦差事,要想写出一篇好文章还真不容易。现在为什么写文字的人越来越少,一是太苦了,写一个晚上有时几百个字都写不出。二是外面诱惑太大了,现在都进入电子信息时代了,好玩的东西太多太多了,拿出手机就可玩上几个小时,而且不用动脑,惊险刺激。谁还有心思去码字。
像我这样年纪这样资历的人更不愿写作了。我们在部队是不会打字的,回到地方后很多像我这样级别的干部还不会打字,或者用手写本,慢得要死。他们也懒得去学,天天不是喝酒就是打牌。我不会打牌,也不想打牌,天天喝酒又坏身体,总要想个事做吧,正好有次地方搞如何建设文明小区的征文,我就试着写了一篇几百字的小文,竟得了个一等奖,一下子把我的兴趣调动起来了,后来越写越多,报纸上发的文章也越来越多,再后来花都作协找到我,问我加不加入作协,我说不以收钱为目的我加入,如果专门想法收钱的就不加。就这样加入了作协,和花都的文人们熟悉起来,越混越有意思,越混越有劲,一发不可收拾了。
积十多年写作的经验,有一点体会我最深,就是你要想写点好东西,耐不住寂寞是不行的。只有能够沉下心来,静下心来,抵得住外面的诱惑,坚持用心写下去,一定会有收获的。
下面我再谈谈第二个问题
二、我对真情的理解
1.人生需要真情。
人生需要亲情,人生需要爱情,人生需要友情。这三种感情是每个人都渴望得到的,真情是美好的,也不是人人都能得到的。得到的要珍惜,还未得到的要追求,追求也是美好的。
如果人的一生没有亲情爱情友情相伴,没有真情相随,人生肯定会索然无味,黯淡无光。
如果没有亲情,没有父母疼爱,没有姊妹关心,在你最困苦、最艰难、最无助的时候,就没有人出现在你身旁。没有人为你抹眼泪,没有人为你掏腰包,更没有人为你挡枪子。
如果没有爱情,注定你的青春将会在寒冷中度过,更不会放射出璀璨的光芒。
如果没有友情,你就是孤独的前行者,有喜悦无人分享,有心思无人倾诉,有痛苦无人安抚。整天孤苦伶仃,与电视为伴。
所以人生需要真情。
2.真情充满人间。
现在很多大人都会教育孩子不要与陌生人说话,平时我们也经常收到“猜猜我是谁”的诈骗电话(表姐收到诈骗电话,安排一桌饭),有时还会从电视上看到白发苍苍的母亲因为一群儿子不尽孝道、不赡养老人而对簿公堂的画面。所有这些给人的感觉是现在社会上到处都是骗子,到处都是坏人,好人少,真情少,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讲个发生在我身边真实的故事给大家听听。我有个战友去年底建了个名为“湘友汇”的微信群,是500人的大群,里面都是一些在花都的打工者,其中有个女士不幸得了癌症,花了很多钱,急需用钱,群主一声号召,虽然大家都不富裕,但献爱心没有一个人落下,不到两天的时间,就筹到善款4万多元,我自己也捐了300元。前年我还接待过一名享誉全国的大孝子。他叫王锐,是中国十大孝子之一。他和哥哥王凯一起拉着一辆自己改制的人力房车“感恩号”,带着78岁的母亲走了近6万公里,看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其事迹感天动地。有人曾问他是不是在作秀。他说:“如果有更多人愿意像我一样,拉着自己父母去旅行,尽一份孝道,我愿意这么作秀,直到走不动为止。”话虽平实,却让人感动不已。
我之所以举上面两个例子,就是说明人间自有真情在,真情无处不在,真情无处不有,只是我们没有用心去感受,用心去感悟,用心去体会罢了。
3.真情需要奉献。
人生需要真情,人间也有真情,但如何才能收获真情?这个问题其实非常简单,就象春播秋收一样地简单,真情需要播种,真情需要奉献,只有奉献了真情,才有资格收获真情。一个不愿奉献真情的人,肯定是很难收获真情。
我三姐的故事就能说明这个问题。我三姐家境很差,但人很有骨气,对人很真诚,对亲人很关爱。有年我回家探亲,三姐正在生病,家里实在没什么东西可送给我这个远方回来的弟弟,便要我姐夫坐着摩托给我带来了一箱礼品。我本不想要,但一想这可是我姐的一片心意,回来一看,是一百多个土鸡蛋,听说是我姐得知我回家后,拖着病体从一户户村民家里买来的。鸡蛋虽小,可姐对我的一片真情天地可鉴。
2012年,大哥突然给我来电话,说三姐病重住院,医生已发病危通知。我赶紧请了年假回去陪伴我三姐最后一程。等我赶到我们县人民医院时,我八姊妹早已全部到齐,一起陪伴着我苦命的三姐,一直陪了一个星期,感动了许多住院的病号,他们为我们姊妹真情所感动,还纷纷表示要像我们一样,让真情也照耀他们的家。三姐过世后,我含泪写过一篇题为《三姐,你怎么走得这么早》的文章,发表在《花都》杂志上,编入在本书中。
各位市民朋友:《真情难忘》就介绍到这里。最后我想用一句话让我们共勉:让我们奉献真情!让我们收获真情!真情让世界更美好!(作于2016年)
来源:刘武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