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拉利炮轰车载屏幕:10 块屏不如 1 个方向盘,车企内卷何时休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7 15:56 2

摘要:法拉利 CEO 贝内代托・维格纳(Benedetto Vigna)在投资会议上的一番言论,撕开了汽车行业屏幕军备竞赛的遮羞布。 这位曾在半导体行业深耕 30 年的技术老兵直言:「法拉利是为驾驶而生的,它不是一张沙发、一台手机,更不是一个数据中心。车内过多的屏幕

法拉利 CEO 贝内代托・维格纳(Benedetto Vigna)在投资会议上的一番言论,撕开了汽车行业屏幕军备竞赛的遮羞布。 这位曾在半导体行业深耕 30 年的技术老兵直言:「法拉利是为驾驶而生的,它不是一张沙发、一台手机,更不是一个数据中心。车内过多的屏幕对用户毫无意义,反而可能分散注意力,影响驾驶安全。」这番话如同一颗深水炸弹,在智能化浪潮席卷的汽车圈掀起轩然大波。

一、屏幕狂欢背后的行业乱象

当车企将中控屏从 7 英寸卷到 17 英寸,从单屏卷到五联屏,甚至在方向盘、车顶、后排塞进更多屏幕时,用户体验真的提升了吗?** 数据显示,2023 年全球车载显示屏市场规模暴涨至 95 亿美元,但用户投诉中「触控失灵」「反光眩目」「系统卡顿」等问题激增 42%。德国 ADAC(全德汽车俱乐部)实测发现,驾驶员操作车载大屏时视线离开路面长达 4.3 秒 —— 以 60km/h 时速计算,相当于蒙眼驾驶 71 米。这种「伪需求」造就了荒诞现实:路特斯 Emeyahyper 搭载 55 英寸 AR-HUD,而法拉利 Roma 的屏幕面积仅相当于 iPad mini。

更值得警惕的是,屏幕堆砌本质上是供应链的集体 PUA。当供应商每卖一块屏幕就能多赚 200 美元时,谁会告诉车企这些屏幕 80% 的时间都在吃灰?2024 年全球车载显示面板出货量突破 2.5 亿片,中国厂商京东方、天马占据近 34% 的市场份额,屏幕供应商的利益与车企的「科技感」叙事深度绑定。这种畸形的商业逻辑,让汽车从交通工具异化为移动数据中心。

二、驾驶本质与科技泡沫的博弈

法拉利的坚持,撕开了行业「科技至上」的皇帝新衣。作为超跑领域的标杆,法拉利 2025 年第一季度全球交付量仅 3593 台,却实现 17.91 亿欧元净收入,营业利润同比上涨 22.7%。其客户核心诉求始终是内燃机的轰鸣、极致的加速与操控体验,而非屏幕带来的娱乐功能。这种「反潮流」的理念,与宝马、现代等品牌高管的观点不谋而合 ——驾驶乐趣的本质,不应被屏幕绑架。

反观新势力车企,正在为过度依赖屏幕付出代价。某新势力产品经理私下透露,开发一款车的屏幕成本已超过座椅真皮和悬架系统的总和。哪吒汽车因 App 崩盘导致用户无法开门的案例,更是暴露了「无实体键」设计的致命缺陷。欧洲安全机构已出台新规,要求 2026 年起雨刷、转向灯等关键功能必须回归实体按键,这无疑是对屏幕狂欢的一记警钟。

三、回归驾驶本质:汽车工业的价值重构

真正的豪华,从来不在于屏幕的数量和尺寸。 法拉利 Roma 的内饰设计证明,一块 8.4 英寸触控屏搭配实体按键,既能满足基础交互需求,又能保留机械操作的仪式感。这种「减法哲学」正在成为行业新趋势:保时捷 911 至今保留实体旋钮,在 300km/h 的极速下,其误触率仅为触控屏的 1/5;沃尔沃最新车型减少屏幕数量,回归物理按键;大众汽车更是坦言,取消物理按键是「最大错误」,全系车型将重启实体键。

汽车设计的终极命题,是在科技与人性之间找到平衡点。J.D. Power 调研显示,在预算 40 万元以上的潜在购车者中,选择新能源豪华车的消费者更关注驾驶乐趣与技术体验,而非屏幕数量。当车企忙着用屏幕堆砌「科技感」时,或许该学学海底捞 ——用户要的不是会跳舞的机器人,而是能及时递上擦手毛巾的服务。

结语
法拉利 CEO 的质疑,本质上是对汽车工业价值的追问:当我们谈论智能汽车时,是否正在失去驾驶的灵魂?在这个屏幕泛滥的时代,或许我们需要更多像法拉利这样的「逆行者」,用对驾驶本质的坚守,为行业敲响理性的警钟。毕竟,汽车的使命是安全、快速地带人到达目的地,而非在途中沉迷于屏幕带来的娱乐。你认为车内屏幕应该越多越好吗?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看法。

来源:小叶汽车达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