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宝莉全球裁员1700人!网友:“它还活在皇室认证的旧梦里……”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8 10:07 2

摘要:近日,英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公布了一项重大举措——全球范围内裁员1700人,这一数字占其员工总数的18%,消息一出,立即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此举不仅是巴宝莉为应对奢侈品市场低迷而采取的“壮士断腕”之策,更凸显了传统奢侈品牌在新

为应对奢侈品寒冬,Burberry(巴宝莉)将裁员1700人!


失业君小编 | 文
Yelena from Pexels |

近日,英国拥有百年历史的奢侈品牌巴宝莉(Burberry)公布了一项重大举措——全球范围内裁员1700人,这一数字占其员工总数的18%,消息一出,立即在市场上引起了轩然大波。此举不仅是巴宝莉为应对奢侈品市场低迷而采取的“壮士断腕”之策,更凸显了传统奢侈品牌在新时代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深层次困境。

巴宝莉此次裁员计划,是其“Burberry Forward”战略规划的关键一环,旨在到2027年前累计削减1亿英镑的成本开支。其中,约6000万英镑的成本节省将通过裁员以及关闭位于英国约克郡卡斯尔福德(Castleford)风衣工厂的夜班生产来实现。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2024年11月,巴宝莉就已提出了一项4000万英镑的节流计划。此次裁员主要聚焦于办公室岗位的精简以及供应链的优化调整,不过,预计这一过程将产生高达8000万英镑的一次性现金支出。

巴宝莉做出如此激进的决策,根源在于其品牌业绩出现了断崖式的急剧下滑。在2025财年,巴宝莉的营收同比大幅下降17%,仅为24.6亿英镑,同时税前亏损高达6600万英镑,与2024年实现的3.83亿英镑盈利形成了天壤之别。尽管调整后的营业利润为2600万英镑,超出了市场预期,但与去年同期相比,降幅依然高达94%。从各区域市场表现来看,亚太市场的销售额下降了9%,欧美市场也普遍出现了4% - 6%的下滑。

失业君小编观察认为,巴宝莉目前所面临的困境绝非个例,而是奢侈品行业深层次结构性问题的集中体现,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夹层市场的尴尬处境。在奢侈品消费领域,“两极分化”的趋势愈发显著,巴宝莉处于中高端价位区间,既不具备爱马仕那种令人趋之若鹜的稀缺性,又难以像 Coach 凭借高性价比在市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典型的“夹心层”品牌。

产品策略的摇摆不定。新上任的 CEO 约书亚·舒尔曼(Joshua Schulman)虽明确表示要回归风衣、围巾等经典产品,但品牌近年来为吸引年轻消费者而推出的前卫设计尝试,并未取得理想效果。设计师 Daniel Lee 的作品在市场上反响平平,接受度较低,而且品牌过度提价的策略,更是对消费者忠诚度造成了严重损害。

地缘经济的冲击影响。美国市场在巴宝莉业务中占据 19%的份额,然而美国消费者支出疲软,再加上英国脱欧后取消游客退税政策,这双重因素进一步压缩了品牌的利润空间。与此同时,中国市场的复苏态势不佳,这也凸显出品牌在高净值人群中的品牌影响力渗透不足的问题。

当下,舒尔曼推行的“Burberry Forward”战略旨在借助英伦文化基因来重塑品牌价值,然而该战略的实际成效尚存不确定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❶产品聚焦的两难困境

风衣作为 Burberry 的标志性产品,固然承载着深厚的品牌底蕴。但问题在于,风衣具备“终身购买”的特质,这直接导致消费者复购率受限,与奢侈品行业依赖季节性潮流来推动销售、提升业绩的行业逻辑相冲突。与此同时,Burberry 减少了在手袋品类上的投入,而手袋品类向来是奢侈品行业的核心利润增长点,这一决策或许会使品牌错失可观的利润来源。

❷组织效率背后的潜在危机

为了在短期内提升股价,Burberry 进行了大规模裁员。消息公布后,股价确实出现了 20%的涨幅。但从长远来看,大规模裁员可能会对团队的创新能力造成负面影响。目前,品牌正处于寻找新董事长的治理调整阶段,管理层的动荡不安可能会进一步加剧战略执行过程中的风险。

❸营销策略的固有局限

Burberry 与凯特·温斯莱特(Kate Winslet)等名人展开合作,这一举措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品牌的英伦形象。然而,在如今社交媒体占据主导地位的奢侈品营销生态中,Burberry 的营销策略缺乏像 Gucci 的“元宇宙叙事”或 LV 的“文化联名”那样具有广泛影响力的破圈效应,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脱颖而出。

巴宝莉的困境映射出传统奢侈品牌的共同挑战:如何在保持品牌遗产与拥抱新消费趋势之间找到平衡。LVMH、开云集团等巨头虽同样面临增长放缓,但其多品牌矩阵与清晰的文化叙事提供了更强的抗风险能力。相较之下,单一品牌若无法构建独特的情绪价值锚点,如爱马仕的工艺神话或香奈儿的女性主义符号,极易在行业周期中被边缘化。

总之,巴宝莉的裁员计划是一场关乎存亡的豪赌。短期内,成本削减或许能缓解财务压力,但品牌真正的复苏需要更根本的重构:既要重新定义“英伦奢华”的时代内涵,又需在组织韧性、产品创新与数字化浪潮中找到新支点。在奢侈品行业加速分化的当下,这场转型的成败或将决定一个百年品牌能否穿越寒冬,重获新生。

网友热议

@GaInHai(IP京):

经典格纹变‘割纹’,涨价割韭菜倒是快!风衣质量越来越差,设计师换得比翻书还快,现在裁员背锅的还是普通员工?

@麋鹿的唠鹿(IP沪):

巴宝莉的问题本质是‘中间品牌陷阱’:高端客户看不上,年轻人买不起。学学爱马仕的饥饿营销,或者像Gucci彻底年轻化,两头总得占一头吧?

@紫禁保安部小贾(IP粤):
卡斯尔福德工厂关夜班早有预兆,机器换人省成本,但手工工艺可是巴宝莉的卖点啊!数字化和传统博弈,最后可能丢了魂。

@老孙Leroy(IP苏):

裁员消息让股价涨20%?资本市场只认短期数据。但奢侈品拼的是长期品牌价值,砍掉研发和营销团队,明年财报怕是要更难看了!

@nuinui陈溜溜(IPHK):
关店裁员治标不治本,看看隔壁LV怎么玩:美术馆开咖啡馆、和草间弥生联名。Burberry还活在皇室认证的旧梦里,年轻人早不买账了。

@SMILE996(IPUSA):

中产消费降级,富豪继续买稀有皮,巴宝莉这种‘轻奢’定位最惨。不是它不够努力,是时代抛弃你的时候连招呼都不打……

最后一条,
年轻人不爱打招呼。

来源:汉语言文学中文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