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结婚率不断下降的今天,印度一个偏远村庄里,有个叫齐奥纳·查纳的男人,娶了39位妻子,生育了94个孩子,拥有一个将近200人的“超级家庭”,并成功打破世界记录。
文丨编辑 小白爱生活
在我国结婚率不断下降的今天,印度一个偏远村庄里,有个叫齐奥纳·查纳的男人,娶了39位妻子,生育了94个孩子,拥有一个将近200人的“超级家庭”,并成功打破世界记录。
齐奥纳·查纳几乎每个月都需要举行庆典,不是婚礼就是孩子的满月酒。这个被评为“世界上最幸福的男人”究竟过得怎么样?今天咱们一起来一探究竟!
01在印度米佐拉姆邦的巴塔科旺村,村民以务农为生,过着相对闭塞的生活。村子里,有一座紫色的四层洋楼格外引人注目——那就是齐奥纳·查纳和他庞大家族的住所。
这栋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建筑有着一百多个房间,是整个村庄最气派的住宅。每天清晨,洋楼里就会传出此起彼伏的喧闹声,几十个妇女和上百个孩子开始了一天的生活。这座紫色洋楼就像一个小社会,有着自己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
查纳的家庭引起了全球媒体的关注,他的照片和故事被刊登在各大国际媒体上。照片中的查纳坐在中央位置,周围环绕着他的众多妻子和孩子。要知道,印度是一夫一妻制的国家,竟然会出现这样特殊的婚姻形式,实在令人感到难以置信。
02想要搞清楚查纳家族的特殊性,就必须要从其家族历史和宗教背景谈起。
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西方殖民者的到来,基督教开始在印度东北部地区传播。基督教与当地原有文化相互碰撞融合后,产生了许多具有本土特色的宗教派别。查纳·保尔教派(Chana Pawl)就是其中之一。
查纳的祖父在20世纪初创立了这个教派。表面上,这是基督教的一个分支,但实际上它融合了当地传统文化和习俗。这个教派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允许一夫多妻制,但是这其实与正统基督教的教义大相径庭。
查纳的祖父创教之初,就在教义中明确规定多妻制是被允许的,甚至是被鼓励的。也正是通过这种方式,使得教派在短短几十年内发展到拥有四千多名信徒。
查纳的父亲继承教主之位后,也娶了7个妻子,生了29个孩子。查纳也是按照父亲的老路走。在17岁时迎娶了第一个妻子扎坦吉。在当时的宗教环境中,一夫多妻被赋予了宗教意义和神圣光环。
查纳家族三代人不仅是宗教领袖,更是家族和村庄的精神象征。这种强大的精神影响力使得当地女性愿意接受与众多妻子共享一个丈夫的生活方式。
03查纳家族是一个一夫多妻的大家庭,但实际上它更像一个精心设计的组织系统。这个系统以查纳为核心,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和明确的权责分工,才能让着如此庞大的家族正常运转。
查纳理所应当的拥有至高无上的身份。作为教主和家长,他掌握着家族的经济命脉和决策权。他在村里开办学校、木器工厂和磨坊,为家族创造了稳定的收入来源。
在查纳之下,第一任妻子扎坦吉也拥有特殊地位。她相当于这个庞大家族的"管家",而且她掌管着丈夫的"宠幸权",决定每晚哪位妻子可以与查纳同床。
其他的妻子就会按照婚龄排序,形成了自己的等级体系。年长的妻子通常拥有更多话语权,负责指导和监督年轻妻子的工作。
每天清晨,扎坦吉会组织所有能工作的成员分配当天的任务。有些妻子负责照顾年幼的孩子,有些负责做饭,还有一些外出工作赚取额外收入。
子女们则根据年龄和能力分配不同的责任,从学习到参与家族事业。这种高效的分工合作系统,使得庞大的家族能够有条不紊地运转。
04那么这个一大家子人,是怎么保持彼此相处和睦并养活自己的呢?
在这个大家庭中,妻子们互称姐妹,彼此支持和帮助。这种"姐妹情谊"成为她们情感支持的重要来源,部分弥补了丈夫注意力分散带来的情感缺失。
孩子们则在这个大家庭中形成了特殊的兄弟姐妹情谊,尽管有些人甚至不能完全记住所有兄弟姐妹的名字,但他们共同的姓氏和血缘关系仍然是强大的纽带。
同时这个家族有一套自给自足的经济体系。他们有自己的农场、家庭作坊和商业活动,大部分家庭成员都在这个体系中找到了自己的工作岗位。
从社会学角度看,查纳家族就是一个缩小版的社会组织,具有自己的规则、传统和文化。家族内部形成了一套独特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这套系统与外部社会既有联系又保持一定距离。
这种半封闭的社会结构使得家族成员形成了强烈的内部认同感,同时也限制了他们与外部社会的交流和融合。
05查纳家族靠着这种特殊模式带来了惊人的人口增长速度。在查纳76年的生命中,他共生育了94个孩子,加上孙辈和曾孙辈,家族成员数量达到了惊人的规模。但这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压力和挑战!
首先是家族的基本生活保障。每天要养活近两百口人,需要消耗大量的食物和资源。据报道,查纳家族每周的伙食费高达3000元人民币,每三四天就需要用卡车运送一次生活物资。每一顿饭都需要几十个大锅同时工作,才能满足全家人的用餐需求。
其次就是住房问题。尽管查纳的紫色洋楼有一百多个房间,但随着家族成员的不断增加,空间仍然显得拥挤。
多个家庭成员常常需要共享一个房间,私人空间极为有限。这种高密度的居住环境不仅影响生活质量,也增加了疾病传播的风险。
教育也是个重要问题。查纳重视子女教育,他甚至在村里捐建了学校,但为所有子女提供良好教育仍是巨大挑战。
虽然学校里的老师和学生很多都是查纳家族成员,但教育资源的分配和质量保证仍然是难题。尤其是随着孩子们长大,他们对更高层次教育的需求无法在村内得到满足。
医疗保健也是不可忽视的问题。在资源有限的农村地区,医疗条件往往不尽如人意。对于查纳家族而言,任何一次疾病爆发都可能影响到大量家庭成员。
查纳本人晚年患有"三高",最终因糖尿病并发症离世,这也反映出医疗资源获取的局限性。
06查纳的故事引发了一个深刻的问题:"什么是真正的幸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念下,幸福的定义可能大相径庭。查纳家族的经历为我们提供了思考这一问题的独特视角。
从物质层面看,查纳为家族提供了基本的生活保障。在资源匮乏的农村地区,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和组织能力,确保家族成员有足够的食物、住所和基本医疗条件。
相比村里其他家庭,查纳家族的生活条件已经相当不错。对于那些出身贫困的妻子们来说,嫁给查纳意味着摆脱饥饿和极端贫困的威胁。
从情感层面看,情况则更为复杂。在一个丈夫需要与近四十位妻子分享时间和关注的家庭中,每位妻子能够得到的个人情感关注必然有限。
但是在查纳家族,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情感支持网络,妻子们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建立了紧密的情感联系。这种集体情感在某种程度上弥补了一对一关系的缺失。
查纳本人是否幸福?一方面,他拥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家族权威,得到了众多妻子和子女的尊敬;另一方面,维持如此庞大家族的责任也给他带来了巨大压力。
在他晚年的照片中,我们能看到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眼神中透露出疲惫和沧桑。
结语齐奥纳·查纳的一生可谓传奇。从一个偏远山村的教派继承人,到拥有39个妻子、94个子女的超级家族领袖,他的生活轨迹远超常人想象。他创造的家族模式既是对传统多妻制的继承,又是一场在当代社会背景下的大胆实验。
在查纳离世后,他的家族继续存在,但必然会面临新的挑战和变化。年轻一代成员是否会继续遵循先辈的生活模式,还是会选择更符合主流社会的生活方式,这将决定家族未来的发展方向。
无论如何评价查纳的生活方式,有一点是确定的。在人类婚姻形式上,他创造了一个独特的存在。他的故事提醒我们,人类社会的组织形式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和复杂,每种模式都有其产生的历史背景和存在的理由。理解不同的生活方式,或许是我们理解人类社会本质的重要途径。
大家对查纳家族一夫多妻制怎么看?欢迎评论区留言!
来源:小白爱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