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人天生吃不胖?关键在于父母受孕季节!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09:07 2

摘要:有没有这样一种朋友,明明和你一起点了外卖、撸了串、吃了甜点,结果人家依旧腰细腿长、毫无赘肉;而你呢?只是多喝了两口奶茶,体重秤就响起了警报。我们辛苦计算热量、翻着食谱做低脂餐,他们却能在火锅前一通猛炫,依旧身形轻盈如燕。难道这是命运的不公?其实答案,可能藏在他

有没有这样一种朋友,明明和你一起点了外卖、撸了串、吃了甜点,结果人家依旧腰细腿长、毫无赘肉;而你呢?只是多喝了两口奶茶,体重秤就响起了警报。我们辛苦计算热量、翻着食谱做低脂餐,他们却能在火锅前一通猛炫,依旧身形轻盈如燕。难道这是命运的不公?其实答案,可能藏在他们一种神奇的“燃脂发动机”:棕色脂肪(BAT)。

与囤积热量的白色脂肪不同,BAT自带“燃烧属性”:它能将能量转化为热量消耗,堪称人体自带的“热量粉碎机。更为形象地理解,它是人体自带的“暖宝宝”——在我们冷得打哆嗦之前,它就已经悄悄开始燃烧热量,帮助保暖了。而且,它越活跃,说明身体的能量代谢越高,这在控制体重和抗寒方面都非常有用。那么问题来了:这些“吃不胖体质”的人,真的只是运气好吗?

近期,来自日本的研究团队一项发表于Nature Metabolism的研究给了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一个人未来的燃脂潜力,竟然早在生命起点之前就已写好了脚本:受孕于寒冷季节的人在成年后表现出更高的BAT活性、更强的适应性产热能力、更高的每日总能量消耗、更低的体质指数(BMI)和更少的内脏脂肪堆积。

冬天怀上的宝宝自带“御寒Buff”

这些人还真是赢在了起跑线上,一出生就自带高级的“防寒装备”,而其他人防寒还得靠多穿秋衣秋裤。

不过,个体的出生季节与BAT活性无显著关联。也就是说,不管你是寒冬腊月出生,还是炎炎夏日呱呱坠地,都不太影响长大后身体的“燃脂暖炉”。

另外,进一步的性别分层分析表明,无论男性还是女性,如果受孕于寒冷季节,成年后更容易自带BAT这种“御寒Buff”。

天冷“怀”出来的孩子,

更能燃脂

为了更直接地验证受孕于冷季的人是否真的更能扛冻、代谢更旺,研究人员把目光投向了能量代谢的三大关键指标:寒冷诱导的非战栗产热(CIT)、餐后产热(DIT)、以及全天总能量消耗(TEE)。

换言之,寒冷季节受孕的人适应性产热能力更强。

当然,实验室的数据还不够有说服力。为了看看这种“冷季代谢优势”是否延伸到真实生活中,研究团队又设计了队列5研究,引入了“双标水法”(DLW)这一测量个体在自然生活状态下真实代谢率的“金标准”,来测量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TEE。结果显示,受孕于寒冷季节者的TEE显著高于暖季受孕者。更重要的是,即使剔除了体型和体力活动水平等因素的影响,这种“多耗能”的差异依然稳稳存在。

冬天受孕,孩子更瘦

事实上,早有临床研究发现,BAT的活性和我们的体重、血糖水平关系密切。简单来说,BAT越活跃,身体越容易燃烧热量、不容易发胖,同时还更能抵御胰岛素抵抗、心血管疾病等风险。

换句话说,“冷点受孕”可能为孩子赢在代谢健康的起跑线上。

为了验证这一现象是否具有广泛适用性,研究团队进一步调取了日本各地长达30年的气象数据,进行了全面比对。结果显示,受孕期所处环境的平均气温越低、每天的昼夜温差越大,后代的BAT活性就越高。

那么,这种效应是如何传递到下一代身上的呢?目前机制还没有完全厘清,但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交感神经系统(SNS)。这是身体应对寒冷刺激的“神经中枢”,它可以迅速调动产热机制,而BAT正是在交感神经的控制下被激活的“热量工厂”,既能不发抖地产热,又能帮助身体维持能量平衡。

并且,这项研究首次提出 “孕前起源健康与疾病(PfOHaD)” 理论,指出孕前暴露于寒冷环境可能通过精子DNA 甲基化、组蛋白修饰等表观遗传机制,将 “寒冷适应” 信号编码进生殖细胞,使后代BAT发育相关基因(如 UCP1、ADRB3)表达上调,因此后代在基因层面就具备了“更强燃脂体质”的潜力。更重要的是,它重塑了整个能量代谢系统的运行模式:脂肪更容易被高效燃烧,同时伴随的是胰岛素敏感性提升、脂质代谢改善,从而从源头上降低了肥胖、糖尿病等代谢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提示,受孕时的环境温度可通过影响BAT活性,对后代的能量代谢和肥胖风险产生深远影响。受孕于寒冷季节的个体在成年后表现出更高的BAT活性、更高的能量消耗和更低的肥胖相关参数,提示寒冷季节受精可能对预防肥胖具有保护作用。

看来,冬天不只是个浪漫的季节,还是个“御寒”和“燃脂”技能双重加持的好时机呢!或许,那些在冬天备孕的家长们,已经在无意间给孩子准备了一份独属BAT的“健康礼包”。

仍需指出的是,研究聚焦的是“受孕期的环境温度”,但在现实中很难与“怀孕初期的营养、压力水平”等其他变量完全剥离;结论目前基于观察性人群数据和模型推演,未来仍需长期追踪和干预性实验进行因果关系的佐证。

参考资料:

[1]Yoneshiro T, Matsushita M, Fuse-Hamaoka S, et al. Pre-fertilization-origin preservation of brown fat-mediated energy expenditure in humans. Nat Metab. 2025;7(4):778-791. doi:10.1038/s42255-025-01249-2

撰文 | 木白编辑 | 木白

来源:九儿爱宝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