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岁左右到底算不算老人?心理学家的回答很明显

摘要:不同时期的人对年龄的划分是不同的,古时候受到生产能力与医疗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人的寿命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一部分人在四五十岁时就已经离开人世了。因此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四五十岁左右已经算是高龄老人了。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不同时期的人对年龄的划分是不同的,古时候受到生产能力与医疗水平的限制,大部分人的寿命都不会太长,甚至有一部分人在四五十岁时就已经离开人世了。因此对于当时的人来说,四五十岁左右已经算是高龄老人了。

但到了现代社会,人类的医疗水平和生活质量也在提升,平均寿命也延长到了七八十岁。

有不少人50多岁的时候,看起来还像三四十岁的人那样年轻健康,身上完全看不出来老年人的影子。五十岁左右到底算不算老人?心理学家的回答很明显。

老年人的年龄划分

在目前这个社会,50岁左右的人算不算老人呢?这个问题可以结合我们目前的退休年龄来进行推断。正常情况下男性60岁女性55岁就可以退休了,到了这个年龄的人都可以选择回家颐养天年。

但这并不意味着退休的人就彻底失去了劳动能力和生活自理的能力,有不少人都会主动提出延迟退休,甚至在退休后的十几年时间里仍然保持着强劲的体魄。

50岁听起来并不年轻,可与目前的退休年龄相比,仍然处于可以工作的范畴内,倒也算不上是老年人。

想要知道一个人目前进入到了人生中的哪个阶段,更准确的是从精神和生理多个方面共同进行分析。精神分析学派的心理学家艾里克森,试着将人类的自我意识发展划分成了8个不同的阶段。

他认为每个人内心的想法,都是在伴随着时间与年龄的增长不断发生变化的,一个50岁左右的人,在心理层面已经进入到了人生中的老年阶段。

此时人类需要面对的问题有很多,其中最为主要的是个人意识与内心绝望之间产生了冲突和矛盾。

倘若一个人可以凭借自己的思考与探索合理解决这个问题,那么他们就能在中老年阶段形成相对智慧的人生态度。

一个年龄进入到50岁左右的人,常常会出现一些相对消极的心理想法。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应该学会战胜这个阶段产生的消极想法,并努力的去追求相对极其美好的人生,让自己的生命得到更多的价值。

五十岁的生活状态

关于一个人中老年阶段会产生的心理和行为,终身发展论于老年丧失论这两种不同的流派分别给出了各自的观点。

老年丧失论的支持者普遍认为,一个人到了50岁以后,身体就已经进入到了老年阶段,此时他们的生理与精神层面都会出现相应的衰退。

这种退化是不可逆的现象,任何一个人都无法凭借个人的努力去改变这一过程。

也就是说衰老是一个会按时到来,每一个人都不得不接受的事情。进入50岁的人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生理状态,都与传统意义上的老人无异。

终身发展论的支持者则提出了完全相反的看法,他们认为生命不息学习不止,哪怕进入了老年时期,人类也是在不断发展提升的。正因如此,我们才不应该过分关注自己的年龄,轻易放弃生活与进步。

50岁左右的人或许会出现体能衰退或精神状态变差等身体老化的迹象,可这些迹象并不会对日常生活产生太过严重的影响。

就算自认为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也可以选择用其他方式继续保持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社会上还存在着一些专门研究老年心理学的科学家,他们认为人类的衰老并不是坏事,这反而能够代表着人类的身体在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后,在内心深处出现了返璞归真的新变化。

这个观点让我们对中老年人的心理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

同时老年心理学家们普遍认为,50岁左右的年纪对于人类来说并不算太老,可以算锦中青年晚期这个阶段。

我们应该始终保持相对积极的人生观念和衰老观念,在50岁后尽快调整自己的心态,让身体恢复到相对健康的状态中。

人类的衰老其实可以划分为精神衰老与身体衰老两种不同的形式。

身体衰老是自然规律所带来的变化,这是一个相对漫长迟缓的过程,只要我们能够坚持每天锻炼身体,让自己始终保持较为良好的身体素质,就能有效抵抗肉体上的衰老。

精神衰老则是指精神层面的内心想法与心理状态。倘若一个人始终无法控制内心深处抑郁烦躁的情绪,这种负面的心理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让身体出现各种各样的不适症状,加速肉体的老化。

想要尽可能延缓自己衰老的进程,就需要我们提前理解人类生活的意义。

每一个人活着就是为了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从这些活动中感受到幸福快乐的感觉。每天保持良好的心情,去做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生命的长度也能因此得到拓宽。

- The End -作者 | 汤米编辑 | 生煎包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参考资料:Bruk, A., Scholl, S. G., & Bless, H. (2018). Beautiful mess effect: Self–other differences in evaluation of showing vulner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115(2), 192-205

来源:乐颜健康美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