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身为盲人,多年来,他为未曾入学的视障朋友普及文化知识,坚持义务上网课,开办公众号,录制知识讲座约1200分钟,撰写科普文章25万字;他倾尽全力为盲协服务,组织文体活动、做好服务维权、开展助盲宣传,提升本地视障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就是潮州市盲协主席林青山。
身为盲人,多年来,他为未曾入学的视障朋友普及文化知识,坚持义务上网课,开办公众号,录制知识讲座约1200分钟,撰写科普文章25万字;他倾尽全力为盲协服务,组织文体活动、做好服务维权、开展助盲宣传,提升本地视障群体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他就是潮州市盲协主席林青山。
林青山(中)在市图书馆教视障朋友体验盲人阅读设备。 市残联 供
“知识播种者”:用声音和文字打破视障者的认知壁垒
记者第一次见到林青山,如果不仔细观察,全然感觉不到他属于视障群体,开朗、健谈、敏捷是记者对他的第一印象。
2004年,林青山开启了大学毕业后的第一段全职工作生涯——代课老师。两年后,自小就患视网膜疾病的他因视力原因不得不离开岗位。他报名参加潮州市残联的培训班学习按摩,并于2007年开始从事按摩工作。2018年,林青山被推选为潮州市盲人协会主席。除了本职的按摩工作外,他还在处理协会的日常事务、举办活动、办公众号、分享文化知识中忙碌,致力于让更多视障朋友受益。
林青山告诉记者,“为大家做好服务,帮助他们过上更加充实的生活是我的心愿。”担任潮州市盲协主席后,他首先关注到本地许多视障者因失学导致的文化断层问题。
编课程、查资料、列提纲、录音频……这位曾经的语文教师立即行动起来,一年多时间就编写“计量单位”和“了解祖国”两个系列、22讲353分钟的音频课程,为视障朋友们上网课,普及文化知识。
2019年3月,他组织志愿者开设打字课程,仅用一个月就让10多位学员突破信息获取的第一道门槛,学会了打字。随着学习需求增长,只在微信群分享知识已经满足不了视障朋友们。为了便于大家复习和向更广的范围传播,林青山产生了创办微信公众号的念头。
然而,这对于一个视障者来说并不简单。面对遇到的各种困难,他大胆尝试,努力探索,凭着良好的电脑基础很快掌握了关键功能的操作。2020年6月,《视障同学》公众号正式上线。
2021年7月,公众号推出了语文专题——文学名篇,精选散文、诗歌、小说等体裁的经典名篇,以每周两篇的频率推送,一年多的时间,就带领大家学习了各类文学经典117篇。“故事里的对联”“古文选读”等系列陆续上线,在普及文化知识技能这件事上,近7年来他从未停歇。
在此期间,不少视障朋友通过公众号学会了打字、喜欢上了诗词、培养起了阅读习惯。还有一些人开始尝试写作,书面表达能力不断提高,甚至在省、市的作文比赛中获奖。截至5月17日,《视障同学》公众号共发布推文417篇,其中个人原创科普文98篇25万字,录制讲座140讲约1200分钟,帮助视障朋友修改并发表习作50多篇。
“自由引路人”:用奔跑和互助重建社会连接
开展助盲技能培训,用心培育助残力量;组织潮州队伍参加汕头、揭阳马拉松,身体力行宣传潮州;主动带领盲人按摩师开展学雷锋义务按摩进社区活动,参加扶残助困捐赠,热心助人回馈社会;组织“为你朗读”节目,展现残疾人精神面貌,进行无障碍环境建设访谈,林青山的不懈努力得到良好社会反响。
“助盲跑”三个字在潮州视障群体中有着特殊分量。2019年,林青山在体验茂名盲协的助盲跑后,决心将这份“奔跑的自由”带给家乡的伙伴。经过三年波折,2023年3月,与韩山师范学院经管院青志队合作的助盲跑项目终于启动。如今每周六清晨的韩江北堤,志愿者与视障者并肩奔跑的画面,成为这座城市里一道温暖的风景线。
林青山自己完成60多次助盲跑,更带领队伍在去年的潮州半马创造历史——他们是潮汕地区首支参加马拉松的视障者队伍。
去年10月,林青山策划的全市首届视障者趣味运动会,让80位视障朋友体验到团队竞技的快乐。先天性低视力的陈桂彬参赛前夜兴奋难眠:“这是我第一次知道,原来欢呼声可以离我这么近。”
从公众号编辑到马拉松跑者,从语文老师到活动策划,林青山用不同身份诠释着“服务”的真谛,让潮州视障朋友的“灵魂和身体”都“跑在了路上”。
“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这是2025年全国助残日的主题。林青山说,将通过组织更多的活动,弘扬自强精神,让视障朋友有机会走出家门参与更多的社会生活,也让他们感受到更多社会的温暖和善意。他说:“这就是我自身价值的实现,也是我幸福感的来源。”
来源:潮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