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昨晚,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内气氛热烈而庄重。作为“中银之声”2025天津音乐节重磅演出之一,“亚当·费舍尔与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音乐会”在匈牙利“国宝级”指挥家亚当·费舍尔的执棒下,以一部完整的马勒《第九交响曲》为津城观众献上了一场直击灵魂的音乐史诗。这场演出,不仅
天津日报记者 刘茵 摄影 姚文生
昨晚,天津大剧院音乐厅内气氛热烈而庄重。作为“中银之声”2025天津音乐节重磅演出之一,“亚当·费舍尔与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音乐会”在匈牙利“国宝级”指挥家亚当·费舍尔的执棒下,以一部完整的马勒《第九交响曲》为津城观众献上了一场直击灵魂的音乐史诗。这场演出,不仅是古典乐迷的狂欢,更成为叩击当代人心灵的生命哲思之旅。
19:30,亚当·费舍尔稳步走上指挥台,举手投足间尽显大师风范。他微微转身,向乐团成员点头示意,随后,指挥棒轻轻抬起,《第九交响曲》激昂奏响……
亚当·费舍尔早已凭借对马勒作品的深刻诠释享誉世界。从丹麦室内乐团到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他带领团队录制的马勒《第一交响曲》和马勒《第三交响曲》分别获得BBC(英国广播公司)音乐奖和德国古典音乐大奖等重磅荣誉。
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是德国规模最大的交响乐团之一,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的“杜塞尔多夫宫廷乐团”,门德尔松和舒曼等音乐大师都曾担任其音乐总监。近年来,在其首席指挥亚当·费舍尔的带领下,乐团也斩获了多项大奖。
“马勒交响曲的演绎证明了乐团呈现真实交响乐之声的能力。”亚当·费舍尔曾如此评价,而此次天津之行,他携麾下劲旅再次证明这一论断。在演出前的采访中,亚当·费舍尔表示:“马勒的《第九交响曲》是一部充满深度和力量的作品,它蕴含着对生命和死亡的深刻思考。今天演绎这首曲目是非常有挑战性的,也很有难度。因为这是马勒在生命最后阶段创作的,凝结了他毕生音乐创作的灵感。杜塞尔多夫交响乐团与我对这部作品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和诠释,我们非常期待能在天津这个美丽且有活力的城市,与热情的观众分享我们对这部作品的感悟。”
《第九交响曲》创作于1909年—1910年,是马勒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交响曲。开始创作的两年前,马勒在1907年先后经历了被迫离开执掌十年的维也纳歌剧院、大女儿因病猝逝、自己被诊断患有心脏病,“命运之锤”的三次重击让他更加直面一直以来所着迷的“生命与死亡”的主题。演出中,乐团完美地诠释了这部作品的深邃内涵。近30分钟的第一乐章,竖琴与弦乐交织出对生命的炽烈渴望,在19分钟处,铜管“以最暴烈的方式”打断,那强烈的冲击力让现场观众们不禁屏住呼吸,仿佛真切感受到了马勒内心的挣扎与不安。正如作曲家阿尔班·伯格所称赞的,“第一乐章是马勒最伟大的作品”。随着第二乐章兰德勒舞曲风格旋律的奏响,节奏变得轻快活泼,与第一乐章形成鲜明对比,观众们沉浸在独特的音乐节奏中。第三乐章的回旋曲充满诙谐与幽默,独特的结构和节奏变化让观众们领略到马勒的创新与大胆。而在第四乐章,音乐逐渐走向平静与释然,旋律如潺潺流水,带观众们从激昂的巅峰走向静谧的永恒。在乐章结尾的弱奏瞬间,音乐厅鸦雀无声,观众们沉浸无声的震撼中,感受着马勒对生命的深刻思考。无中场休息的设计,也让观众们彻底沉浸在马勒的精神世界。“太震撼了,90分钟不间断地演出,让我清晰地感受到马勒在结构布局、情感递进上的精妙设计。这不仅仅是一场音乐会,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从音乐中,我仿佛看到了自己的人生,有挣扎、有喜悦、有平静。”来自北京的观众王超说。
此次的精彩演出,为津城的音乐文化生活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马勒的音乐在天津这片土地上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引导观众们在音乐的世界中不断探寻生命的真谛。
来源:中工网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