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相信“读书看命”的家庭,后来都怎么样了?

360影视 国产动漫 2025-05-18 11:58 2

摘要:五一和哥哥通了个电话,侄子今年6月就要中考了,现在分流严重,这次考试对孩子的未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姑姑,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五一和哥哥通了个电话,侄子今年6月就要中考了,现在分流严重,这次考试对孩子的未来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作为姑姑,多少还是有些担心。

我哥当时在开车,一直以来,他对孩子的事情都不怎么操心,也不会操心,他管孩子就是粗暴地非打即骂。

电话里,我劝他,“多对孩子多上点心吧。”

谁知他却说,“学习是他自己的事,有的父母早早外出打工,孩子都是爷爷奶奶带,照样读书好,长大成材。”

听得我有点无语。和他辩论了几句就挂了电话,算了,他是不会理解的。

真应了那句话:很多父母习惯把自家孩子和最优秀的孩子对比,却把自己和最差劲的父母进行对比

或许,这就是中国式父母的荒诞逻辑:他们总用“别人家的孩子"鞭策子女,却拿“不如自己的父母"宽慰良心

01.教育真相:99%的孩子都需要父母负重前行

北师大最新研究显示:在重点中学,仅0.8%学生完全依靠自学成才。那些被神化的"寒门贵子",背后往往站着为孩子的未来竭尽全力的父母。

很多父母喜欢拿少数特例自我麻痹,妄想自己不用太操心,只要能给孩子一口饭吃、有学上,孩子就能自己长成一个好孩子,还认为自己已经尽了为人父母最大的责任和恩情。

却殊不知,这个世界上真正属于读书天才的,连1%都不到,绝大多数孩子都是普娃,需要父母跟孩子一起奔跑,甚至为了给孩子谋一个好未来,要使出浑身解数才行!

教育,考验的从来不只是孩子,更考验的其实是家长

02.三个维度打造家庭教育护城河

(1)阅读力:给灵魂装上发动机

从玥兮五个月起,我就开始给她讲绘本故事,虽然她还没有上小学,但是对阅读的兴趣还是很浓厚的。

每天晚上,我们都要雷打不动地进行20~30分钟亲子阅读,这个时候,玥兮一改调皮活泼的性格,坐在我身边静静地听我讲故事,安静得就跟一只小猫一样。

亲子阅读是属于我们母女的美好时光,也是送给孩子的精神食粮。

脑科学显示,每天20分钟亲子阅读的儿童,前额叶灰质密度比同龄人高17%。这不仅是知识积累,更是思维回路的锻造。

现在,随着她的表达能力逐渐提升,她已经从听我读故事,到可以自己独立讲故事的阶段了。

虽然因为龋齿的影响,说话有些漏风,导致吐字不是很清晰,但她能从头到尾把一个故事给顺下来,有些故事比较长,她都能不看书,根据自己的回忆和理解讲述8~10分钟。

从小培养阅读习惯,对孩子的成长好处非常多。

一方面,专注力会好很多,因为阅读需要集中注意力,这也为今后幼小衔接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书籍是知识的载体,通过阅读,孩子能收获到许多生活中的知识,开阔视野。

当然了,还能培养理解力和表达力,有阅读习惯的孩子对事物的理解力会更好,而且因为掌握的信息和词汇较为丰富,表达能力也会因此更强。

今年,我明显感觉玥兮的理解力和表达力好了很多,她对很多事情开始有了自己的思考,也能做到自如地表达,这既是年龄发展规律带来的影响,更受益于长期阅读的助益。

(2)陪伴质:在时光里播种安全感

孩子的成长需要有父母陪伴,给予他们成长中的指引、温暖与爱。

父母越是愿意在孩子身上花时间,孩子的性格和习惯也会更好。

我认识一个姐姐,自从孩子出生后,她都坚持自己带孩子。

有一次聊天,她和我分享,0-3岁这个阶段非常重要,所以生完孩子后,她一直都是亲自操心孩子,虽然因此不能早些工作赚钱,但他儿子现在性格开朗活泼,上了小学后,表现也很优秀,每个学期都领奖状,很受老师们喜欢。

从短期来看,这位姐姐因为生养孩子,有三四年无法上班,家里主要靠另一半的经济支撑,会有些压力;但从长期看,把孩子的性格、习惯培养好了,其实孩子一生受益,父母在日后的教育中也会省心很多。

所以,早期阶段,怎么重视孩子的养育,都不为过

或许有人会说,妈妈不去赚钱,家里经济很紧张怎么办?

其实,并不是家里越有钱,对孩子的成长就越好。如果经济条件允许,妈妈也愿意全职养育孩子,早年多花些时间和心思在孩子身上是没错的。

玥兮出生不久,我就迎来了事业快速发展期,那三年相比之前忙了很多,虽然我是居家办公,每天都能看到孩子,但大部分时间都是我婆婆在看孩子。

我婆婆是个很细致、非常保护孩子的人,应该说生活上,她真是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

但老人带娃的问题在于,毕竟是隔辈,会比较娇惯孩子;孩子出现一些行为问题时,她也不会教育;在认知方面,老年人和我们之间也有很多无法跨越的鸿沟……

所以现在,玥兮课余的时间,我尽量多陪伴她,她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以及兴趣培养,我都在一手抓。

虽然也是个新手,带娃的过程中也时常会有情绪崩溃的瞬间,但是边带边学,育儿本就不易,谁不是摸着石头过河?

和之前相比,玥兮性格变勇敢了很多,也越来越自信,敢于分享和尝试。

所以,关于“是带娃重要,还是赚钱重要?”的话题, 我认为,在满足基本生活需求的情况下,把孩子带好比赚钱更重要

钱没了可以继续赚,但孩子的成长不可逆,一旦“养废”了,后面再想纠正过来,会很费劲

(3)托举力:用认知打破阶层板结

今年我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未来至关重要

原来,我并不认为教育孩子有什么难的,80后、90后的我们很多都是在“放养”模式下成长起来的,父母们都在忙着谋生,根本就没有时间、心力和认知去引导我们。

虽说,我们最终也成才了,从寒门子弟跻身社会中产。但我一直觉得,这只是幸存者偏差而已。毕竟在相似的成长环境和人生起点,大多数人并没有跨越阶层。

和他们相比,我并不认为自己就更聪明、更优秀。只不过赚了点读书的便宜罢了。

但和家里条件好一些的城里孩子相比,他们有父母提供更多支持与引导,人生路显然又要走得更轻松顺畅一些。

所以,差距不在孩子和孩子之间,而是在家长和家庭之间

因为深感家庭教育的重要,今年,我开始系统学习这方面的书籍和课程。我希望自己能成为一名懂教育的妈妈,为孩子的成长保驾护航。

另外,在孩子的学习上,我也有了初步的构想。一方面,重视孩子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为日后把底子给打好;另一方面,每年预留一笔资金投资教育,为孩子今后读书、留学、创业做准备。

当下孩子的教育环境越来越内卷,我无意传播焦虑,只是分享自己作为一名寒门出身的妈妈,对教育的一些思考,因为我太明白我们这些人吃亏在哪里。

为人父母,不仅有生养孩子的责任,更要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充分的爱与支持,做孩子成长路上的引领者与合伙人

04.结语

教育从来不是一代人的冲刺,而是一个家族的接力

那些说"我们当年也没人管"的父母,像极了不愿学游泳却怪河水湍急的看客。

斯坦福大学"棉花糖实验"追踪40年发现:父母教育参与度每提升10%,孩子成年收入平均增加7.3%。

在这个AI取代重复劳动的时代,真正的教育不是灌满水桶,而是点燃火种。

当我们抱怨孩子沉迷短视频时,可曾想过:是谁在他认知萌芽期,为图方便省事,给孩子递上了手机而非绘本?

笑薇,南方姑娘远嫁西北,靠读书自由生活,曾在企业打过工,也在体制内试过水,当过北漂青年,如今小城安家,执着追梦。著有《左手阅读,右手写作》,当当第十届影响力作家,高级数字心理咨询师,天赋解读师。

来源:笑薇读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