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病耻感,家校医协同构建抗挫教育生态圈

360影视 动漫周边 2025-05-18 01:55 3

摘要:5月16日下午,巴蜀中学本部科学人文空间二楼,一场聚焦学生心理健康的家长课堂在此举行。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敏建博士与冉曼利副主任医师受邀担任主讲,这场由学校搭平台、医疗专家授课、学生家长听讲的家长课堂,让在场的150余名家长收益颇丰,

5月16日下午,巴蜀中学本部科学人文空间二楼,一场聚焦学生心理健康的家长课堂在此举行。重庆市精神卫生中心儿童青少年科主任、主任医师王敏建博士与冉曼利副主任医师受邀担任主讲,这场由学校搭平台、医疗专家授课、学生家长听讲的家长课堂,让在场的150余名家长收益颇丰,视频直播同步覆盖巴蜀中学数千名学生家长。

王敏建在现场分享。市精卫中心供图

王敏建结合临床经验,就如何识别学生是否是正常的焦虑和病理性焦虑,抑郁情绪和抑郁症的区别等进行了深入浅出的科普。王敏健指出,适度的焦虑是正常情绪,但当学生出现过度担忧学业、未来规划,伴随入睡困难、食欲不振等表现时,需警惕病理性焦虑。如果是病理性的焦虑,就要寻求医生的帮助。王敏健特别对抑郁症的甄别进行了辅导,对有诱因的正常抑郁情绪和长期兴趣丧失、情绪低落、自我否定等抑郁症状进行了详细解读。王敏健特别强调,抑郁症需通过专业医生判断,无论是心理辅导还是药物治疗,均应遵循医嘱。

冉曼利在分享启发。申敏摄

冉曼利围绕耐挫力培养展开深入分享。她介绍,挫折忍耐力指个体克服障碍、承受压力的能力,受基因、当前压力水平及过往经历影响。家校要学会创造机会让孩子体会挫折感,如参与竞争性游戏、延迟满足需求;避免过度保护,不过早干预孩子遇到的问题,而是做好榜样引导;同时,教会孩子应对技巧,包括识别表达情绪、掌握放松技巧,以及用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

针对孩子的自我训练,冉曼利建议通过向信任之人倾诉;进行冥想等呼吸和肌肉放松练习;坚持运动则促使身体释放内啡肽与多巴胺,有效调节负面情绪。在现场,她启发家长进行“非暴力沟通”换位思考,将“你怎么又没考好”转化为“这次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一起看看如何解决”,帮助家长掌握更科学的沟通方式。

讲座结束后,不少家长表示“刷新了教育认知”。一位初三学生家长感慨:“通过讲座,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成长支持,是让孩子在跌倒时感受到父母的信任。”此次讲座旨在通过专家引导,让家长学着从“分数焦虑‘转向’成长赋能”,为青少年心理健康筑牢家庭防线。(申敏 李道国)

来源:重庆健康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