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全国,人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卢绪章,这位在抗战期间默默奉献的革命志士,满心欢喜地找到周总理,渴望开启新的革命征程。然而,当周总理宣布组织的决定后,卢绪章却突然大哭起来,嘴里喊着:“这比要了我的命还难受啊!”这背后究竟隐藏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如春风般传遍全国,人人沉浸在喜悦之中。卢绪章,这位在抗战期间默默奉献的革命志士,满心欢喜地找到周总理,渴望开启新的革命征程。然而,当周总理宣布组织的决定后,卢绪章却突然大哭起来,嘴里喊着:“这比要了我的命还难受啊!”这背后究竟隐藏着怎样的故事?是什么样的决定,让历经风雨的他如此崩溃?
卢绪章出生于浙江宁波的一个米行商人家庭,幼年时家境还算殷实,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随着国内局势动荡,军阀混战,贪官污吏横行,卢家的生意逐渐衰败,生活也变得捉襟见肘。14岁时,因家庭无力承担学费,卢绪章不得不辍学回家,协助父亲打理家业。
为了改变命运,年少的卢绪章背井离乡,前往上海打拼。他在轮船公司谋得一份工作,白天努力工作,晚上则到商业补习夜校学习商业知识。在夜校里,他结识了许多爱国青年,受到进步思想的影响,开始阅读各类进步书籍。大革命失败后,国内陷入混乱,工人农民生活困苦不堪。卢绪章积极投身救亡运动,组织同学们建立童子军,参与抢救运送伤员。日军侵占东三省后,他又组织进步读书会,吸引爱国青年,为东北抗日活动出谋划策。
在救亡过程中,卢绪章深刻意识到资金对于抗日的重要性。于是,他联合好友创办了光大行,从事医药用品邮购业务。可惜,由于资金不足、营业额低,光大行很快便夭折了。但这次失败并没有打倒他,他总结经验,再接再厉创办了广大华行,继续在医药行业深耕。凭借着敏锐的商业头脑和不懈的努力,到1935年,广大华行取得了巨大成功,卢绪章也在商界崭露头角。
然而,卢绪章并没有忘记自己的初心。他将大部分资产投入到抗日事业中,全力支持前线部队。在党的引导下,他积极参与各种抗日救国活动,被党的精神所感染,毅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淞沪会战失利后,上海陷入日军包围。卢绪章临危受命,留在上海负责运行联谊会。他冒着生命危险,与敌人巧妙周旋,吸收大量会员,组织募捐、义演等活动,团结了国内上层群体共同抗日。他的出色表现得到了组织的认可,中央决定交给他更重要的任务。
原本卢绪章希望前往苏南参加新四军,到前线杀敌,但周总理认为他有更重要的使命——以广大华行资本家的身份为掩护,前往西南大后方建立党的秘密机构,执行情报、经济工作。这是一项极度危险的任务,卢绪章随时可能暴露身份,面临生命危险。他多次死里逃生,有一次运送经费后,接收经费的联络员被捕叛变,国民党带着叛徒来重庆认人,卢绪章靠着国军好友的身份证明,匆忙飞去昆明才躲过一劫。
除了工作上的危险,卢绪章还要承受家人的误解。由于工作保密的需要,他不能向家人透露自己的真实身份。妻子对他早出晚归、行踪不定产生怀疑,经常与他争吵;大儿子看到他与国民党要员交往,误以为他与敌人同流合污,对他失望至极。卢绪章心中有苦说不出,只能独自默默忍受。
终于,抗战胜利了,卢绪章满心期待能去延安,到毛主席身边,光明正大地与敌人战斗。但周总理却告诉他,组织安排他随广大华行迁回上海,继续从事地下工作。这个决定让卢绪章难以接受,他崩溃大哭。
在周总理的耐心开导下,卢绪章逐渐理解了组织的良苦用心。他深知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对于全国解放的重要性,最终放下个人的情绪,服从组织安排,回到上海继续为革命事业默默奉献。
卢绪章的故事一经传播,引发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有人认为,卢绪章多年来在危险的环境中工作,承受了巨大的压力,渴望换个环境是人之常情,他的崩溃大哭让人感同身受;也有人觉得,组织的安排必然是从大局出发,有着深远的考量,卢绪章应该毫不犹豫地服从,不应该有如此大的情绪波动。
在我看来,卢绪章的大哭,展现了他真实的情感。他是一位有血有肉的革命者,在面对危险和误解时,也曾有过委屈和迷茫。但最终他能够以大局为重,服从组织安排,这种精神更加难能可贵。他在复杂的环境中坚守初心,为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是值得我们永远敬仰和学习的英雄。
来源:微笑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