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入春以来,我市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超四成,0-20厘米土壤墒情监测显示多地出现不同程度干旱,黎城、沁县等地旱情尤为严峻。面对农作物受旱面积扩大、春播秋种受阻的挑战,市水利局迅速行动、科学施策,通过构建抗旱组织体系、精准调配水源、加快灌
构建抗旱组织体系、精准调配水源、加快灌区改造——
长治市全力抗旱保灌稳生产
长治日报记者丁宇红报道 入春以来,我市遭遇持续干旱天气,全市平均降水量较历年同期偏少超四成,0-20厘米土壤墒情监测显示多地出现不同程度干旱,黎城、沁县等地旱情尤为严峻。面对农作物受旱面积扩大、春播秋种受阻的挑战,市水利局迅速行动、科学施策,通过构建抗旱组织体系、精准调配水源、加快灌区改造等系列举措,全力保障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用水安全。截至目前,全市大中型水库累计抗旱放水1321.6万立方米,中型灌区引调水1838万立方米,完成浇灌面积17.995万亩。
面对全市农作物受旱面积持续扩大的严峻形势,市水利局联合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动态监测墒情,预判旱情发展趋势,及时启动抗旱应急响应,统筹调度漳泽、关河、后湾等大型水库资源,实施“轮灌+错峰”用水模式,累计调配水源967.6万立方米支援重旱区。针对黎城勇进、漳北等灌区水源不足问题,协调三大水库精准放水,保障4.77万亩冬小麦和13.06万亩玉米灌溉需求。同时,组织各县区启用86座水库周边机井、泵站等应急设施,新增抗旱灌溉面积1.2万亩。
为确保水资源高效利用,全市水利部门强化“智慧抗旱”手段,投入小型抗旱设备574台套,运用墒情监测数据指导分区灌溉,推广节水技术避免“大水漫灌”。在河道灌区推行精准放水调度,节水效率提升20%;在分散农田采用“小白龙”移动灌溉、高标准农田泵站抽水等方式,减少输水损耗。
以提升抗旱能力为核心,全市水利部门全力加快实施灌区现代化改造工程。目前,全市12座中型灌区中,4座已完成更新改造,5座正在改造,襄屯、屯绛等3座灌区纳入上党大型灌区规划。新建壶关壶邑、潞州漳泽两处灌区的前期工作同步推进,预计新增灌溉面积超万亩。正在施工的史回、申村等灌区通过临时设施保障灌溉,实现改造与抗旱两不误。
当前,我市旱情仍呈发展态势。市水利局表示,将进一步加密与气象、农业农村等部门会商,动态优化抗旱方案,统筹2.42亿立方米水库蓄水,优先保障50万亩粮食主产区用水,动员社会力量参与抗旱,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民参与”的抗旱机制,全力守好群众“粮袋子“和“水缸子”。
来源:上党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