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维塔12风阻之争后 最值得我们关注的终于浮上水面

360影视 日韩动漫 2025-05-18 17:42 2

摘要:近日,一场围绕阿维塔12“风阻系数Cd值是否虚标”的舆论风暴,在汽车圈迅速发酵。起因是一位博主在国家风洞实验室的直播测试中,测得该车的风阻系数远高于阿维塔官方此前宣传的0.21。瞬时之间,“虚标”“造假”“翻车”等标签扑面而来,似乎阿维塔就要被钉上“虚假宣传”

近日,一场围绕阿维塔12“风阻系数Cd值是否虚标”的舆论风暴,在汽车圈迅速发酵。起因是一位博主在国家风洞实验室的直播测试中,测得该车的风阻系数远高于阿维塔官方此前宣传的0.21。瞬时之间,“虚标”“造假”“翻车”等标签扑面而来,似乎阿维塔就要被钉上“虚假宣传”的耻辱柱。

但作为一个长期关注智能电动汽车行业的观察者,我想说:请慢一点,别急着盖棺定论。

因为,在这场看似“实锤”的风阻风波背后,其实藏着更值得行业反思的问题:风阻测试到底有没有统一标准?企业在宣传风阻值时,该如何科学且负责任地表达?消费者又该如何理解这些技术数据?

风阻测试 不是“抄作业”那么简单

风阻系数(Cd)是一个受到车辆姿态、速度、环境温度、车轮角度、测试模式等多重因素影响的参数。哪怕你把同一辆车开进不同的风洞实验室,或者换个测试机构、换组测试参数,最终得出的Cd值也可能存在差异。

这就像拍身份证照:换个角度、换套灯光,效果完全不一样。但你不能说照片不“真实”,它只是“条件不同”。

阿维塔官方宣称的0.21Cd值,来自“中汽研风洞实验室”测试,这家机构在国内拥有极高权威性,配套标准也更加接近汽车量产企业的试验环境。而在这次引发争议的“直播测试”中,测试在某国家风洞中进行,虽然机构背景同样不俗,但测试流程、车辆状态(是否贴标、轮胎胎压、姿态调校等)、风速调节是否贴近真实工况,都值得细细推敲。

而阿维塔方面也在第一时间回应称:“此次测试仅为博主个人行为,车辆未经官方测试准备,不代表官方测试结果。”所以说,这并非谁对谁错的问题,而是“标准”与“解读”的问题。

这里不得不说两句,关于这位博主的“别有用心”,实在有些藏不住。

作为一个“专业”或者说有一定常识的博主,对于风阻这样的大型测试,并没有保持严谨和专业的态度,甚至没有一些基本的常识,为了博取眼球、裹挟流量,贸然跳出来,反而暴露出了自己的“蠢”和“坏”。

用一场直播 能“实锤”一个品牌吗?

这两年,“汽车打假”成为一种内容流量密码,不少博主以“直播实验室测数据”为卖点,为消费者提供了一种看似更“透明”的视角。但我们要警惕一件事:内容传播的节奏,往往快于专业验证的节奏。

阿维塔12是定位豪华智能电轿的高端产品,其风阻设计确实投入巨大,溜背造型、无框门、电吸把手、隐藏式雨刷等配置本身就是为降低风阻服务的。你可以质疑它数据是否最优,但不能否认它“以低风阻为目标设计”这件事的真实性。

更何况,这次直播本质上是一个“消费者视角”的测试,而非由具备主机厂测试资质的第三方,在明确实验边界、控制所有变量后所做的工程验证。

你不能指望一个网红直播,就能定义一辆车的工程性能。

真正需要追问的 是行业的“风阻信息披露机制”

阿维塔12这次“被测风阻翻车”事件,其实反映出的是整个行业在技术披露上的“灰色地带”。

风阻数据不像整车质量、动力参数那样,有明确强制披露或国标监管的“硬指标”,很多品牌拿出来宣传的数据,都是“最优测试结果”,属于工程师调校到极致的“实验室成绩单”。

但消费者看到这些数值,很容易误认为这就是“日常开车能感受到的空气动力学表现”,这其实是厂商和用户之间的“信息错位”。

与其一味谴责阿维塔,我们是否也该反思:是不是应该推动出台统一的风阻测试标准、明确披露规范?是不是每个厂商都该标注“此Cd值来源于哪家机构、采用什么样的测试环境”?是不是媒体在报道此类技术事件时,也应该补充一个“测试边界”的脚注?

这些问题,恐怕比“阿维塔有没有虚标”更值得深思。

别让一次争议 否定一家认真的企业

阿维塔不是第一个被“技术博主质疑”的车企,也不会是最后一个。在“高端智能电动车”的新战场上,它本就承担着更多试验性的尝试与挑战。一个风阻值的争议,固然会影响品牌声誉,但我们希望它带来的不是恶意群嘲,而是促进行业透明度的讨论。

毕竟,推动行业向上,是批评者的责任,更是企业的担当。

来源:引擎YQ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