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尽管已经做了交通疏导和管制方案,苏州东山镇仍然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拥堵高峰期——作为白沙枇杷的发源地,这座延伸至太湖中的半岛迎来了枇杷的丰收季,也吸引了大量客流前来尝鲜。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尽管已经做了交通疏导和管制方案,苏州东山镇仍然不可避免地进入了拥堵高峰期——作为白沙枇杷的发源地,这座延伸至太湖中的半岛迎来了枇杷的丰收季,也吸引了大量客流前来尝鲜。
“车车车!‘枇杷大军’来啦!”根据苏州发布官方公号5月18日发出的提醒,据往年数据推算,枇杷季高峰期间东山镇日均游客在车流量3万余、人流量8.5万左右,金庭镇日均车流量达3.5万、人流量达10万。
5月17日,东山镇旅游开发公司总经理王艺群告诉第一财经,这个周末进入东山的车辆预计近5万辆,最高峰时一天可能会涌入6万~7万辆车。比往年还要多的客流背后,是今年东山镇加大了文旅融合转型的力度,首次举办太湖东山枇杷文化旅游季,用“传统民俗+亲子互动+夜间经济”组合以及“民宿+农家乐+采摘”联动套餐等多元化方式,延长游客消费链条,将客流引进来的同时,也让他们住下来深度体验。
枇杷减产三分之一,文旅融合转型恰逢其时
对东山镇而言,加码文旅融合转型是恰逢其时。
根据官方提供的数据,今年东山枇杷的产量受气候影响同比去年下降了约三分之一。
在吴中枇杷文化产业园内,东山镇农村工作办农技员郑俊华表示,由于去冬今春干旱,东山白沙枇杷不仅产量低于去年,果型也整体偏小,以中果为主。
“本来以为是(枇杷丰收的)中年,没想到变成了小年。”东山镇果品协会会长宋甫林坦言,今年受气候影响,枇杷产量同比下降,单户最大种植户年产量约1.2万斤,较往年减少约30%。减产让今年的枇杷在市面上供不应求,收购价同比上涨20%。
宋甫林提出,价格提升部分对冲了产量损失,而品质管控始终是关键。通过统一农技培训、推广绿色种植技术,协会在今年推动当地的优等果率从去年的65%提升至78%,优质果溢价达30%。与此同时,东山镇今年新推出了白沙枇杷品牌IP形象,设计了表情包、毛绒公仔、品牌T恤等系列文创产品,以及枇杷咖啡、枇杷甜品等,进一步提升东山白沙枇杷的文化附加值和品牌影响力,也成为了当地枇杷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由于运输技术和体系的不断完善,保鲜期短的枇杷具备了快递直运的条件,也由此抓住了方兴未艾的电商直播风口。在当前的东山枇杷销售中,线上销售占65%,电商、微商销售模式成为主渠道。根据官方数据,2024年全镇枇杷物流寄件195.7万单,同比增长209.6%;物流货量约6829吨,占比66.5%。
顺丰速运太湖片区负责人称,今年将在东山镇投入500余名揽收人员,增设临时揽收点90余个,同比增幅达50%,让果农享受“家门口寄递”服务,同时在产区打造枇杷专属集散分拣中心,让消费者享受“头茬鲜果”直达服务,全国超200个城市可实现“次日达”。
由于减产引发的供不应求,部分镇上的枇杷农户告诉第一财经,今年做老客户订单就已足够忙碌,无暇顾及也无需通过电商进一步开拓销路。
宋甫林也提出,在供不应求之下,线下需求爆发一定程度上就会影响线上的销售模式,毕竟线下价格更灵活,品质也更有保障,避免了“内卷”。
作为我国枇杷种植传统四大产区之一,东山镇近年来的枇杷产业规模持续扩大,种植面积已达2.9万亩,主要分布于山区各村及鱼池埂等地。电商化的发展给当地农业带来机遇的同时,也给当地的文旅消费带来了一定挑战。吸引消费者进来并且留下,成为这几年当地文旅部门重点突破的难题。
王艺群表示,作为传统旅游目的地,东山近年来面临着客流量两位数下滑的挑战,“进入东山的客流不少,但可能转一圈吃个饭就走了,一些景点都不进去”,当地500多家民宿也受到影响。为此,当地文旅部门创新思路,试图通过一系列参与性强、体验度高的活动,让游客从“到此一游”转向“深度沉浸”。其中,亲子家庭客群占比已从去年的22%提升至35%,成为一大增长点。
“尽管今年枇杷产量受气候影响有所减少,但活动拉动效应明显。”王艺群举例称,5月1日至4日,东山民宿入住率高达92%,部分精品民宿提前一周售罄,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以往的1.5天延长至2~3天,带动餐饮、农产品消费增长超30%。另据东山镇官方数据,今年1~3月住宿业完成营业额1936万元,同比去年增长12%。
王艺群提出,东山镇目前的游客中,上海市民占比40%~50%,本地及环太湖地区(无锡、南通、嘉兴、湖州等)游客约占50%。依托区位优势,当地将加强与长三角各地文旅部门合作,进一步扩大客源辐射范围。
旅游季激活了消费,也进一步带动了枇杷经济的升温。“部分农户通过民宿、农家乐直销枇杷,利润提升50%。”宋甫林说,依托5月旅游季活动,东山民宿入住率达92%,带动农户现场销售枇杷超5万斤。
除了枇杷,东山杨梅、银杏等特色农产品也在通过“农业+旅游”模式实现增值。其中,杨梅采摘游带动单价从8元/斤提升至15元/斤,亲子家庭客群占比达35%。协会也在推动“枇杷深加工”研发,计划与食品企业合作开发枇杷膏、果脯等产品,目标将附加值提升50%以上。
官方数据显示,东山是农业大镇,2024年实现农业产值8.5亿元,其中茶叶产值2.06亿元,枇杷产值5.23亿元,杨梅产值0.51亿元。随着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以及道路交通、农家乐、主题民宿等配套设施的完善,乡村旅游、农业休闲游日益兴盛,全域旅游格局逐步构建,2024年接待游客39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17亿元。
“小金果”走出国门,出口规模化仍需政策支持
目前,东山镇的农民60%的收入来自于枇杷。为了持续提高枇杷的国际知名度和品牌溢价,一颗颗小金果带着“东山白沙枇杷”的品牌,走出了国门。
宋甫林表示,去年东山枇杷首次出口到了迪拜,目前还出口到日本和韩国等地。不过,受限于较高的冷链运输成本(占出口总成本的25%)和时效要求(运输需控制在48小时内),当前的出口量仅占总产量1%不到,“还处于尝试初期”。
在宋甫林看来,当地经营主体正在尝试通过泡沫箱+冰袋的“轻冷链”模式降低成本,让损耗率从15%降至8%,与此同时,要想形成枇杷出口的规模化,还需要更大的政策支持。
面对经济下行的挑战,在发展农业和文旅的同时,作为农业大镇的东山也在努力布局工业转型、加码招商引资。
官方数据显示,2024年东山镇完成地区生产总值47.66亿元,同比增长6.6%;完成规上工业产值43.9亿元,同比增长10.5%。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3亿元,其中工业项目投资3.5亿元。2025年一季度,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13亿元,同比增长24.1%。与此同时,工业投资完成1.08亿元,同比增长36.7%。同期,规上工业企业共5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36亿元,同比增长9.2%,高于前2个月增幅0.4个百分点。
相关负责人提出,当地仍面临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较少、工业存量更新在建的项目体量较小等现实挑战,工业稳增长基石仍需夯实,外部环境不容乐观。企业增长存在回落风险,地缘政治冲突及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可能给当地工业企业的产销带来不容忽视的间接影响。
来源:第一财经